据《三国志》记载:“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黄盖不但严于责己,执法严明,而且对于士兵十分关心爱护。作为一个长期带兵打仗的将领,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在当时你争我夺、战争频繁的混乱局面下,士兵常常有倒戈投敌的可能。而黄盖的部队上阵,士兵们总是争先恐后,勇敢冲锋,拼死作战。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黄盖作为武锋中郎将,随孙策进讨黄祖于沙羡县(今湖北武汉)。不料,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发生叛乱,叛军攻占城邑,情况十分危急。孙策就派黄盖为太守,去平定叛乱。当时,武陵郡城中仅有兵卒五百,敌我力量悬殊。黄盖对此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他知道硬拼决然不行,须用妙计智取。由于黄盖与士兵同甘共苦,得效死命,兵虽少而精,上下一体,为施行奇策妙计奠定了基础。于是,他令人将城门敞开,让寇贼**。当他们半数人马入城后,五百伏兵猛然出击,城中顿时杀声震天。叛军在惊慌失措中,阵脚大乱,霎时间,贼兵人头纷纷落地,剩下部众均投降了黄盖。事后,黄盖只斩了头领,将随从全部释放,叛军士兵感激涕零。由此可见,黄盖对敌军不是单纯靠武力镇压,而是以德服人。几个月后,叛乱基本平定。在黄盖的影响下,僻静深远的巴、醴、由、诞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习俗,以礼拜见黄盖。从此武陵边境平安无事。之后,孙吴又派黄盖去平定长沙益阳(今湖南益阳)的叛乱,加封为偏将军。黄盖在武陵太守的职任上直到病故,默默地为东吴献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