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佐孙策,辅孙权,立脚江东(1 / 1)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于世家大族,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的曾祖周荣在东汉章帝、和帝时任尚书令,堂祖周景以“廉能见称”,官至太尉。父亲周异曾任东汉洛阳令。叔父周尚为丹阳(今安徽宣城)太守。周瑜少时练武习文,胸有大志,十几岁时已为乡里所知。周瑜好交游,与孙策同年,特别友好。公元189年,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孙策与其母从吴郡富春迁到舒县,依托于周瑜家。周瑜十分豪爽慷慨,拨出道南一幢大宅给孙氏母子居住。公元192年,孙坚战死,孙策代领父兵,依附于袁术。公元195年,孙策脱离袁术开拓江东基业,写信相召周瑜。周瑜从叔父周尚那里带兵迎孙策。孙策高兴地说:“我得到你,大事一定可成。”可见孙策倚重之深。周瑜与孙策向扬州刺史刘繇的领地进攻。连破横江、当利(均在今安徽和县东)、湖孰(今江苏南京江宁区)、江乘(今江苏句容北),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赶走了刘繇。这时,孙策已拥兵数万,就遣周瑜回丹阳镇守。不久,袁术委派堂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周瑜转为居巢长。建安三年(198),孙策与周瑜领两千人马去镇守长江要津牛渚圻(今安徽当涂西北),当时周瑜二十四岁,人皆呼为“周郎”。不久,孙策委周瑜为中护军,领丹阳太守,发兵攻皖(今安徽潜山)。攻破皖城之后,得到貌美倾国的乔玄二女,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建安五年(200)四月,孙策被仇人刺客所杀,周瑜便和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孙权,成为孙权的左膀右臂。在这个胆识和才华过人的青年身上,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魄。建安七年(202),曹操乘击破袁绍之声威,下书责令孙权送质子到许昌。孙权慑于曹操的兵势,又怕受到挟制,犹豫不决,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张昭、秦松等人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孙权便把周瑜叫到家里和他的母亲吴夫人共同密议。周瑜斩钉截铁地说:“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扬,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三国志·周瑜传》)周瑜的一席话,正合孙权的心意,吴夫人也极表赞同。吴夫人高兴地说:“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同上)在周瑜的劝说下,孙权决心不送质子给曹操,从而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