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荆州,是孙权的既定国策。但赤壁战后,他除了原有的江夏郡及分长沙为汉昌郡,无所收益。本得南郡,又不得不忍痛借予刘备,以成掎角之势,共御曹操。他曾遣使告刘备,求共取巴蜀。刘备欲独吞益州,诡称“宗室被攻,而不能自救,无面目以立于天下”,不准孙权染指。孙权派兵推进,刘备部署关、张等大将加以阻拦。后刘备自取益州,孙权闻之大怒,说:“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鲁肃传》)
建安十九年(214),孙权令诸葛瑾去索回荆州诸郡。刘备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孙权对刘备借地不还,一再以虚假之词拖延很恼怒,便设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去强行接管。不料,他们统统被关羽赶了回来。孙权即派吕蒙、鲁肃领兵攻取,自驻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为诸军节度。吴军很快拿下三郡。刘备急速从成都领兵下公安(今湖北公安)。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适逢曹操领军入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遣使向孙权求和。孙权也因力量不足,令诸葛瑾回报。双方又重申盟好,于是中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刘备。
建安二十二年(217),吕蒙接替鲁肃督荆州诸郡。他劝孙权放弃进攻徐州,转而西攻关羽,全据荆州,发展势力。孙权深以为然。于是,他放弃孙、刘联盟,向曹操请降,窥测时机,谋夺荆州。两年后,关羽重兵围襄阳,后方空虚。孙权上书曹操,求袭关羽。曹操许以事成后孙权独占荆州。孙权袭杀关羽,向曹操奉上关羽首级,同时进献贡奉。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公元221年,刘备领兵伐吴,欲夺回荆州。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等大将拒之,另一方面向魏文帝曹丕“遣使称臣,卑辞奉章”。曹丕接受孙权的投降,拜孙权为吴王。东吴群臣以为不应接受魏国封号,孙权说:“昔沛公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耳,复何损邪?”并遣使称谢。曹丕乘机索求大批珠宝异物。东吴群臣又反对,说:“贡有常典,魏所求珍玩之物非礼也,宜勿与。”孙权说:“彼所求者,于我瓦石耳,孤何惜焉?”他认为,刘备大军压境,舍珍玩求保荆州,是“以轻代重”;况且曹丕为帝,自己称臣,所求不过如此,和他哪有理可讲;因此,“皆具以与之”。
孙权低声下气向曹魏称臣,一再遣使纳贡,奉献方物。曹丕受到迷惑,孙权避免了魏的攻击,得以全力对蜀。吴黄武元年(222)三月,陆逊大败刘备,最后确立了对荆州的统治权。
最初,孙权称臣于曹魏,魏国谋臣刘晔就指出,孙权并非诚心。因此,曹丕曾要求孙权送太子为人质。孙权面对魏使浩周,流涕沾襟,指天为誓,表明心迹。当孙权打败刘备后,“魏乃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征任子”,孙权一一拒绝。曹丕大怒,于公元222年九月发兵,一路出洞口(今安徽和县),一路出濡须,一路围南郡,攻打孙权。孙权慌忙调兵遣将相拒。但是,当时境内“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他不得不“卑辞上书,求自改厉”。他说:“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人民,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然而曹丕不再上当受骗,要见到人质太子孙登,才肯罢兵。孙权无可奈何,只得应战。
既然曹魏翻脸,而荆州已在手中,孙权就在这年十二月派使向刘备求和。次年,刘备病死,孙权又“遣立信都尉冯熙聘于蜀,吊备丧”。同时,孙权仍然表示臣服于魏,遣冯熙使魏与之周旋,继续麻痹曹魏。直到蜀国邓芝使吴,孙权才完全断绝了与魏的关系,又重新与蜀结盟,共拒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