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功汉中(1 / 1)

刘晔归曹,献策一举征灭庐江宗帅陈策,被辟为司空仓曹掾,不久转为主簿,后又任行军长史兼领军,成为曹操的亲信智囊之一。建安二十年(215),刘晔随曹操征汉中张鲁。汉中“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北通关中,南扼巴蜀,西接陇右,东南与荆州相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张鲁在汉中割据三十余年,不愿臣服曹操,率众数万,在褒斜南口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拒关坚守(《三国志·武帝纪》)。号称“汉中盆地西端门户”的阳平,是个易守难攻的险关。《水经·沔水注》云:“城因即崤岭,周五里,东临谷,杳然百寻,西、北二面,连峰接崖,莫究其极,从南为盘道,登陟二里有余。”曹操本来听凉州从事和武都降人讲,“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七),但亲临阳平,才知事实与传闻截然相反。曹军“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操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同上)。曹操带兵先退,下令刘晔督察后军顺次退出。眼看夺取汉中的愿望就要成为泡影,刘晔却飞驰至曹操跟前,提出了“不如致攻”的建议。刘晔认为,现在军中粮道不继,返途又很漫长,此时退回,军队会损失很大,而且,他料定,大军这一撤退,敌方防守必然松懈,正可利用这个机会。果然,“贼见大军退,其守备解散。公乃密遣解慓、高祚等乘险夜袭,大破之,斩其将杨任,(张)鲁溃奔巴中,巴、汉皆降”(《三国志·武帝纪》)。刘晔的一点谋略,竟成就了夺取“蜀之股臂”巴、汉的大事。

这时,刘晔又建议一鼓作气乘胜南进消灭刘备,他分析,刘备“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当时,刘备正在公安与孙权对峙争夺荆州南三郡,蜀中空虚,听说曹军杀来,一日数十惊,这的确是取蜀的好时机。可是曹操没有采纳,却匆忙还军邺城,去搞什么“亲耕籍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失误,竟养成了与之对峙了半个世纪的蜀汉,这确实是曹操所未曾料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