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生于乱世,周旋于汉末军阀角逐之中,胸藏韬略,以智计安身,善画奇谋,算无遗策。听其言得利,逆其言受害。他更有自知之明,因为自己是董卓集团中人而投到曹操营垒,所以特别选择有利时机。当受到曹操重用后,仍然恭谦,总是曹操问计时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袁、曹官渡之战,从建安五年(200)二月一直相持到十月,未决胜负。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你的英明超过了袁绍,勇敢超过了袁绍,用人超过了袁绍,当机决断超过了袁绍,但是相持半年未能取胜,这是因为你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打消耗战,阵地相持以求万全。只要你下定决心,不失战机,以奇取胜,胜负立绝。”一语提醒了曹操。于是,曹操下决心袭袁绍粮囤,果然一战功成,袁绍大溃。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败于长坂,曹操并了荆州水军,声势大振。曹操一举下江东,欲建立盖世功勋,早日移迁汉祚,于是发动了赤壁之战。贾诩认为不可,对曹操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饷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贾诩传》)贾诩建议曹操休整荆州士众,在政治上发展荆州战役的声威,阻止孙、刘联盟,徐图进取,要不了几年即可统一江东。曹操没有听从,结果大败而归,葬送了荆州之役的大好形势,使刘备集团取得荆州、益州,造成了鼎足三分的地理均势,丧失统一大业的大好局面。
建安十六年(211),贾诩随曹操进兵关中,势如破竹,连连得胜。马超自知不是曹操对手,要求派送质子,割地求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建议道:“将计就计,离之而已。”曹操心领神会,用贾诩离间之计,大破韩遂、马超,占有关中。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建魏,拜贾诩为魏太尉。曹丕问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当先征伐哪一国呢?”贾诩说:“魏国初建,首先是建本树德,搞好内政,以待天下之变,则统一之功并不难。吴、蜀两国虽小,但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善用兵,魏国群臣中还没有哪个是刘备、孙权的对手。用兵的妙诀,就是事前预计,有必胜的把握,然后才打仗。想打胜仗,就要估量敌人,了解双方指挥将领的素质,这样才能做到算无遗策。”贾诩的精辟分析,是他对即将出现的三国鼎立的形势发展做出的准确的估计。然而,曹丕没有认真采纳贾诩意见,大举伐吴,亲临大江,结果无功而还。
贾诩卒于魏黄初四年,即公元223年,享年七十六岁。(胡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