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关中,解除了西顾之忧,建安十七年(212)十月,领大军征伐孙权。行前,他去信软硬兼施,诱迫孙权降服,没有结果。次年正月,曹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与东吴军交战,攻破吴军长江西岸营地,俘获其都督公孙阳。孙权即率七万大军迎战。曹军一部夜间乘船到一沙洲,孙权派军包围,三千多曹兵被杀,数千人落水而死。曹军受挫,不再轻易出战。
孙权几次挑战,曹操不理,孙又两次亲自乘船观看曹操大营,曹操仍不敢出击。当他看到孙权军队整肃时,禁不住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两军相持一月多后,各自退军。此后,曹操几次对孙权用兵都没有多少战果。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得益州。曹操视刘备为天下英雄,怕他进窥汉中,威胁关中,决定先对汉中下手。次年,曹操调遣十万大军攻汉中张鲁。张鲁出降,曹操势力伸向巴中一带(今四川嘉陵江、渠江上游地区)。
刘备受到侵扰,派兵出击。张飞战败张郃,曹军退到南郑(今陕西汉中南郑区)。曹操调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抽身回中原。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进军汉中,曹操领军至长安声援。刘备进展顺利,斩大将夏侯渊,汉中曹军危急。曹操领兵从长安出斜谷,赴汉中,与刘备对阵。两军僵持,曹操不能夺回汉中。汉中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得已,曹操于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放弃汉中,还洛阳,把战线收缩到陈仓(今陕西宝鸡)一带。
此时,关羽向襄、樊发起进攻,曹操利用孙、刘间的矛盾,解除了樊城之围。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领兵从摩陂(今河南郏县)回到洛阳,不几天就病逝了,终年六十六岁,后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临死前一月,孙权上书劝他当皇帝,他的部属听说后,以陈群、夏侯惇为首也纷纷进言,劝他顺天应民,代汉称帝。曹操却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认为即使当皇帝的条件已具备,时机已成熟,自己也不当,而让自己的儿子去当。果然,不到一年,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