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修至少得两年,往往要四年,初修也要有四年。二十三四岁之前发愿终身修道的极为罕见。马尔丹·维尔加派系圣贝尔纳-本笃会修院绝不接收寡妇入会。
她们在夜修室中的苦行种类繁多,难以名状,而且绝不能对外人讲。
一名初修生发愿的日子,大家要给她盛装打扮,给她戴上白玫瑰花,给她做头发,把头发做成光滑的发髻;然后,她跪伏在地,身上盖一大幅黑布,大家唱起悼亡曲,举行追思祭礼。修女分成两列,一列从她身边走过,以哀怨的声调说:“我们的姊妹死了。”另一行则以洪亮的声音回答:“但活在耶稣基督的心中!”
在本书所讲的故事发生的年代,有一所寄宿学校附属于这座修院,学员全是大家闺秀,多为有钱人家,其中有德·贝利桑小姐,还有一个英国姑娘,名叫德·托尔伯特,是天主教中的名门大姓。这些少女圈在四堵墙里,接受修女的教育,在憎恶人世和这个世纪中成长。有一天,她们当中一个人对我们这样说:“我一见街道的石块路面,就从头到脚战栗起来。”她们身穿蓝衣裙,头戴白帽,胸前佩戴一枚银质镀金或铜质的圣灵章。每逢重大的节日,尤其是圣玛尔特节,特许她们一整天穿上修女服,按照圣伯努瓦的规定做弥撒,使她们乐不可支。当初,修女常把自己的黑道袍借给她们穿。后来院长明令禁止,认为这有渎圣服。只有初修生还可以借着穿一穿。在修道院里,这种试装无疑得到容忍和鼓励,暗暗符合劝人入教的精神,让这些孩子事先品味一下圣衣,而值得注意的是,寄宿生还真把这当成一件快事,当成一种消遣。她们不过觉得好玩而已。“这是新鲜玩意儿,让她们改变一下。”真是孩子的天真理由,却不足以让我们这些世俗之人明白,手拿圣水刷,站在乐谱架前一连高唱几小时,究竟有什么乐趣。
除了苦行,她们大致能遵守修院的所有教规。有一位少妇还俗结婚数年之后,还未能摆脱修道院的一些习惯,每次听见敲门就脱口说一句:“永远如此!”寄宿生同修女一样,只能在接待室同家人见面。甚至她们的母亲也不能拥抱她们。可见戒规严厉到何等程度。有一天,一位少女同前来探望的母亲见面,很想亲亲带来的三岁小妹妹,却因未能获准而哭泣。就是不准。她请求至少让妹妹把小手伸进铁栏给她亲一下。这也遭到拒绝,几乎遭到愤怒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