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游**了这么多年,韩信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
当韩信派出使者去刘邦那里请封自己为假王的那天,他自然晓得汉王没有不应的道理。他就要在齐国正式安家了,所以要马上去赵国接自己的爱人一同享受荣华富贵。
韩信在加紧部署进攻楚国的大计,暂时还没有全面出击的打算,但他一直高度重视练兵,哪怕是和平时期,也不能忘战。他决定先行派出灌婴率主力骑兵部队直捣项羽的后方,使其首尾难顾,同时还特意叮嘱灌婴注意查找自己结发妻子的下落。韩信非常想念英乔,是她令自己第一次切实找到做人的尊严,活得有个人样,更使他的心不再惶惶然无所归依。他要好好回报妻子的厚重情意,他要让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愉悦,韩信盼望英乔能时刻在自己身边,一同感受和分享他的喜悦、他的成功……
韩信这一次要失望了。前些年疫疾流行,英乔的父亲因为帮病患医治不幸感染,一命归西,所以无亲无故的英乔格外思念丈夫。她早已经听闻丈夫的光辉业绩,再也忍耐不了孤寂和等待了,于是她决定去寻找韩信,这一次她还带上了五岁多的女儿,希望能给丈夫一个惊喜。
另一边,韩信派使者去赵国接云姬时,刻意地在书信中抄写了一段《诗经》佳句,以取悦自己的爱人: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确实,只要是他所爱的人,他总能表现得格外用心。
三个月过去了,云姬早已等得容颜憔悴,她忧心忡忡,总是害怕会失去他。现在好了,韩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他派人来接她了,还附上了那么深情的诗句,云姬禁不住喜极而泣。
二十几天后,行色匆匆的云姬一行赶到了临淄城。未及下车,早已等候在侧的韩信抱起她去参观了他们的新居——未来的齐王宫!齐王宫还在紧张地修缮中,用不了多少日子就可以竣工。韩信知道云姬一路旅途劳顿,所以很快就安排她早早休息。
第二天,韩信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领着云姬出门,先是带她好好参观了一下偌大的临淄城,让她在壮丽如画、繁华如梦的地方跟随自己一道接受万民的朝拜和瞻仰;接着,他又带她去了豪气冲天的军营,那是怎样壮观的一幕啊!还有齐国那广袤无垠、富裕肥沃的土地……
韩信就是要让自己的爱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云姬感动极了,一个劲儿地在爱人怀中啜泣。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项羽的日子就很不好过,可谓艰难日甚一日,已经陷入日暮途穷的境地。龙且的死更是令一向自负的项羽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不敢再小视韩信,这是霸王平生第一次佩服一个人,他缄默了半晌。
项羽最终没有说“龙且误我”一类的愚话,这才是真正的男人!一向高傲、不肯低头的他也被虞姬说动了:暂且向韩信低头,项羽思考再三答应了。项羽派出一位名叫武涉的说客,劝说韩信不要再听命、受制于刘邦,不如恢复战国群雄并立的局面。
武涉到达齐国后对韩信说:“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勠力击秦;及秦已破,乃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息士卒,顺应民心……今独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不异寇盗乎?既已破三秦,又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我楚,尽吞天下,不知厌足,何为己甚也……不知大王意下如何?”武涉以前没见过韩信,他投效项羽比较晚,所以对韩信不太了解。
“呵呵,这个嘛,汉王本属无奈,天下诸侯分立之势如逆水行舟,恐不进则退……根底还在项王当日持心不公,以至人心不服,况人心不古久矣,今时岂可再同往日?此真王者之兴也……”
“呵呵……然汉王不可做寻常观,实一反复之徒也!其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一旦得脱,则背弃盟约,复击项王,不可亲信,望大王三思。”
韩信为此默然了好一阵,这委实触到了他的痛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刘邦的人品确有瑕疵,不过多是情势所迫。韩信接口道:“夫就大事者当遗细行,丈夫处事又何须拘泥小节,今汉王布施仁义于天下,斯已足矣,过项王之强暴不知凡几……昔日伯夷、叔齐尚不能见容于周武王[9],圣君千得,何妨一失也……”
“呵呵,大王又不然!大王今自以为与汉王同心厚交,亦为之竭尽股肱之力,奋智用兵,然必终为其所擒。大王之所以能有今日,皆因项王尚存,项王一旦有失,则大王必危,即范蠡所谓‘狡兔死,走狗烹’;纵观天下大势,当今二王之事,权即在大王您,大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他日项王若不存,则大王之祸乃不绝也……况且,大王与项王素来有故,项王一直视大王为手足,您当日弃项王而去,项王未尝不太息流涕,然匹夫之志尚不可夺,况志坚如大王者耶?此番而来,虞夫人还特别关照臣一定记得问候大王,夫人希望假以时日再与大王聚首把酒言欢、聊叙别情……”
武涉说及此,韩信一下子就站起身来,沉默一会儿后突然冷笑起来:我若无今日,虞夫人哪里还会记得这世上曾经有一个在项王帐下效过力的傻小子?呵呵。
最后武涉进入了正题:“大王您功高震主,何不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而王之?而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您一意助汉而亡楚,岂为智者所取?望大王三思!”
韩信干脆答道:“古人有言‘士为知己者死’!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10]之辈尚且不惜一死以报知己,今若背信弃义,与禽兽何异……本王昔日事奉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数为其所侮,故无奈背楚而归汉。汉王不以本王出身微贱、无甚资历,竟一朝信我而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之众;更解衣推食,言听计用,所求必应,故我得乃有今日声位之隆也!饮水尚且思源,为人岂可忘本,汉王既深亲于我,我背之不祥之至……你可去回报项王,我虽死亦不负汉王,再一并谢过项王与夫人的好意……”
那些一直窝在心底的话韩信不会轻易说出,不管虞姬究竟想不想见他,但他想见的心却相当急迫,只是碍于大事未就才没有冲动。等待了那么久,已经成了习惯。
韩信的态度很坚决,武涉绝望而去。当武涉回报项羽时,他和虞姬虽然大不悦,可是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大丈夫何以无愧于天地之间?不过信、义二字。虞姬忍不住私下对项羽感叹道:“韩信果然人如其名!”
当时韩信帐下那位暂被支开的重要谋士蒯通却与武涉很有共鸣,虽然他无缘听到二人的交谈,但早已揣摩到了八九分。自打上次他建策攻齐得利,便受到了韩信的器重,得以封官加爵。此次,蒯通也晓得此时的天下主动权皆在韩信一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他笑着对韩信说:“臣精通相人之术,可否为大王一看?”
韩信有些吃惊:“哦?那就烦劳先生了。”
蒯通正色道:“臣早已为大王相看多时矣!今相大王之面,位不过封侯,又似危卵难能自安;再相大王之背,实乃贵不可言……”
韩信明白他话里有话,大概猜到了几分,于是顺势问道:“先生何谓也?”
蒯通不急不忙地为韩信关闭房门,正经说开了:“大王乃聪明人也,何须通再多言……想当日,天下初发难之时,忧在亡秦而已,故诸侯彼此勠力而同心。今番楚、汉分争,使天下之人无不肝胆涂地,父子骸骨暴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乃三年于此矣……”
“是该让天下人得太平的时候了,天下汹汹不平,我辈之耻……”
“呵呵,大王听臣把话讲完。楚人既已殚精竭虑如此,而今汉王岂不然乎?汉王虽将数十万之众,据守于巩、洛间,并阻山河之险,及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更甚者折北不救,狼狈已极……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而百姓受之牵累,无所归倚,其势非贤圣出不能息……”
韩信自认为就是这个“贤圣”,他不免有些自喜,不过还是让蒯通说了下去。
“当今汉王、项王两主之命,都操在大王手里,这是三岁小儿也明白的道理……大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若大王诚能听臣计,则互两利而俱存,乃三分天下,鼎足而居,楚、汉既已困极如此,其势莫敢先动,诸侯罢兵,各得其所,如此不失为明智之举……若不然,则以大王之贤圣,又有甲兵之聚,据强齐,从赵、燕,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响应,孰敢不听!如是,再割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具听,而归德于齐,则大王之不世鸿业乃成……况齐有霸主之基,又有胶、泗膏腴之地,大王深拱揖让,招才纳贤,则天下君王相率朝拜于齐……臣更听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大王熟虑之!”
蒯通的意思不外乎让韩信先坐收三分渔利,然后乘势称霸天下,成为天下之共主,以齐国甲兵之盛、人才之旺、时势之助不难达到目的,如此对天下企盼和平安宁的百姓都有好处;否则功高震主,反添祸患。
可是,韩信实在不忍心背叛刘邦,更不奢求成就一番似周天子一般的万世基业,他晓得自己还没受上天恩宠到如此地步。于是,韩信沉默了半晌之后回复道:“汉王遇我甚厚,本王岂可向利而背义?实不祥也……”
蒯通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大王多虑!想当初,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馀为布衣之时,相为刎颈之交,情义何等深厚!可惜反成仇雠……这亦是大王所闻也:二人因张黡、陈泽之事互相怀疑,起先成安君逐北常山王于危亡之地,后大王又助常山王杀成安君于泜水之南。大王不妨再思:此二人昔日相与,亲密无间,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攻杀,何也?既在高位,又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
“先生此言甚为有理,然区区小事而已,实事出有因。”
“不然。而今大王您欲行忠信厚交于汉王,不能强于张、陈二君之相与交谊也,而事多又大于张黡、陈泽者,乃至将来相互猜忌,非偶然也;故臣以为大王若一意亲信汉王,以为到头来不会同您反目,亦误矣!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再想当初,越国大夫文种献奇计而使越国在吴越争霸中委曲求全,终于反败为胜,成就越王勾践的霸主之业,可是到头来呢?文大夫却难逃勾践之毒手,诚所谓: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尽而猎狗烹……愿大王三思!”
此番话韩信略有所动,但他深信刘邦非勾践之辈。
蒯通继续煽惑道:“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于成安君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文种之于勾践也,此二者足以观矣!愿大王深虑之……且在下又听闻‘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而今大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则楚人不信;归汉,则汉人震恐。大王宁有他途?”
蒯通颇费力气的一番话终于说得韩信动容了,他表示要好好考虑几天:“嗯,先生别再说下去了,让本王先好好考虑一下吧。”性格即命运,这很难捉摸但又让人灵性可感。是环境乃至人生际遇最终造就了人的性格,同样巨大的成功也容易唤起人们对弱者的怜悯、宽柔之心。此时的韩信对于刘邦便是这种心情。
更何况,古人尚有言“求忠臣必从孝子之门”,韩信怎么说也算个孝子,而且待人有情有义。只是,命运的不可测还在于有时会半路杀出程咬金,如刘邦的夫人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