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烂陀
玄奘到那烂陀寺的第一年,曾经很严重的关中饥荒已经过去了,两年的蝗灾和三年的水灾也都已经结束,灾民各归乡里,田地开始丰收,国内秩序也渐渐恢复并臻于完善,已经到了“外户不闭”的地步。同年,大唐出兵远征,灭亡了东突厥,唐太宗被四夷奉为“天可汗”,日本也开始派遣使者到大唐学习。那时候的世界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印度洋的西岸,穆罕默德攻克麦加,称霸阿拉伯。第二年,朝鲜半岛的新罗及今越南顺化一带的国家到长安入贡。第三年,穆罕默德去世。第五年,吐蕃弃宗弄赞也遣使入长安朝贡。
在东方迅速崛起的大唐帝国似乎在呼唤玄奘的归来,当年因为政治尚未安定,国内外情势不稳,故而玄奘的出国申请没有获得批准,如今唐王朝已经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玄奘可以安全地回去了。但他已被求知的热情主宰,仍然毫无归意。倒是戒贤大师开始为他着急起来,因为他曾经答应慈氏菩萨要尽全力弘扬正法,于是对玄奘说:“我老了,本应退休,但看你不顾生命而来求法,精神可嘉,我才不辞朽老,尽力帮你申明佛法之奥义。不过,佛法贵在传扬,岂能独善?你这样卖力去穷究各门各派的学问,我真担心你会失去弘扬佛法的机缘。再说,知识和佛法是无穷尽的,你不可能样样精通。人命无常,有如朝露,你赶紧回去吧!”说完就命人为玄奘准备经论、佛典带回中国。玄奘想了想,觉得戒贤大师的话有道理,于是说:“恩师说得极是,不过弟子当年与高昌王有约定,要循原路回去。而东、南、西印度我还没去过,我打算遍巡东、南、西部诸国,然后再北向归国。”玄奘千里迢迢赶来印度,旅途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也许是珍惜这一次艰难的旅行,玄奘想要尽可能地多学一些东西,才能不负自己走过的这么远的道路。于是,他又展开了又一次旅行——深入印度各地,包括黑人土著居住的南印度在内。
玄奘首先来到了伊烂拏钵伐多国。该国位于恒河下游,摩揭陀之东,大致在今天印度比哈尔邦芝吉尔地区。
途中玄奘先到迦布德迦寺参观一番,寺南有一座小山,茂密的树林间时不时可见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山上缤纷的花草之间建有几间精舍。精舍中供着一尊白檀木雕刻的观世音菩萨,手持莲花,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膜拜求愿,据说非常灵验。为了怕群众干扰了菩萨的清净,周围七步处设有一圈铁栏杆。于是新的许愿方式就产生了,善男信女们从栏杆外向菩萨掷花,以花的着落点来进行占卜,预测吉凶,如果落在菩萨像的手上或臂上则是最吉利的征兆,表示许愿均可达成。
玄奘有许多愿望想向菩萨请求,也去买了鲜花,编成三方花环,然后到菩萨面前虔诚地许下三个愿望:一愿学成之后平安归国,若得菩萨保佑,则花落在手上。二希望能以一生修行,得转生睹史多宫,服侍慈氏菩萨,此愿若得菩萨允许,则花落在手臂上。三希望菩萨给予指示,佛典说众生中有“无佛性”者,玄奘不知有否,若有而且能修行成佛,则花落菩萨颈上。
许完愿,玄奘就将花环对着菩萨的手、臂、颈三个部位掷去,结果全部掷中,玄奘很高兴,这就表示他的三个愿望都可圆满达成。众人看了都拍手叫好,围拢过来向他道贺,并把他当菩萨似的央求:“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大吉祥,请您在来日成道后,莫忘今日在此相聚的缘分,还请您引导我们到彼岸。”
离开迦布德迦寺,玄奘渡过了恒河,来到南岸,然后走三百多里到达伊烂拏钵伐多国,玄奘在那里住了一年。伊烂拏钵伐多国有寺院十多所,僧侣四千多名,多数信奉小乘教。最有名的大德是揭多毱多和师子忍,玄奘向他们再度学习《毗婆沙论》和《顺正理论》等小乘论典。该国西边有一座小山,玄奘听过那里有一个遗迹,是释迦牟尼坐过的地方。遗迹在山的东南,其实就是一块大石,上有一个长二寸、宽四尺一寸、深一寸多的遗迹。
一年后,玄奘从恒河南岸往东走进入瞻波国,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唐书》中有关于这个地方的记载,大约在今印度加尔各答东南一带。佛教在这里并不盛行,僧侣只有两百多名,主要信奉小乘教。这里有一个很久远的传说,在人们都住在洞穴中的太古时代,有一次天女下凡,来到恒河中沐浴,与水中精灵接触而生下了四个儿子,这四子就把印度四分然后各自为王,开始就建造城郭,其中一个就是在瞻波国建城。
这个国家和伊烂拏钵伐多国相邻,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特色,都据有大片的森林,普通人没有胆量敢于接近,森林中有不少凶猛的犀牛、狼、豹等猛兽,还有无数的野象群,这两国都有技术纯熟的驯象师,他们把野象训练成威猛无比的象军,在印度颇负盛名。
向东行四百余里,玄奘又到了一个叫羯朱嗢祇罗国的地方,该国在今比哈尔邦拉吉马哈尔地区。此地有僧侣三百多名,对于学术研究相当重视,不过在政治上,几个世纪以来它都是邻国的附属国。
再往东渡过恒河就到了奔那伐弹那国,该国大约在今孟加拉北部一带。那里的土地适于农耕,物产丰富,有大如冬瓜的特产水叶面包树,剥开果实,里面有几十个小果,切开小果就会流出赤黑色的味道极为鲜美的果汁。境内有二十多所寺院,三千多名僧侣,大、小乘佛教均在此盛行,这里也有阿育王建造的佛塔,相传释迦牟尼曾在那里说法。
再往东南走九百多里就是羯罗拏苏伐剌那国,也就是传说中的金耳国,它的位置今天已经很难确定了。那里有僧侣三百多名,据说释迦牟尼也曾在此说法七天,地点同样是阿育王建造的佛塔。此地的人信奉小乘教,但是很奇怪的是,他们也信奉佛陀的叛徒提婆达多。他也是释迦牟尼的堂弟,与阿难是同胞兄弟。他精通佛法,后来受到频毗娑罗王的王子阿阁世的支持,想尽办法企图取代年迈的释迦牟尼,由他来担当教团的领导人。他甚至教唆王子幽禁自己的父王频毗娑罗王而自登王位。提婆达多虽多次设计加害佛陀,但都没能得逞,听说最后被打入地狱。
此地东南方,大约在恒河三角洲一带有三摩呾咤国。这里是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的聚居地之一。这里的居民皮肤黝黑,身材短小,性情极为刚烈。玄奘还听说由此地可渡海到今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高棉、越南等佛教地区。此地信奉小乘教,所以中南半岛盛行的教派也是小乘教,而且中南半岛的佛教是经由海路传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