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暂时靠那份微薄而固定的薪俸生活。这一年他已经23岁了,是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1936年5月,威尔第和玛格丽特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这段婚姻显然很美满,这对年轻的夫妇去了米兰一趟,接着又回到布塞托,住在一间公寓里。他们的家离巴雷吉加不远,这里慢慢变成了城里爱好音乐的人士聚会和演奏音乐的中心。

威尔第工作繁忙,他是音乐学校校长,又是爱乐指挥。他授课,举行音乐会,为曼佐尼的悲剧《阿德尔齐》和《卡马尼奥拉伯爵》谱写合唱曲。歌剧《奥贝尔托》也脱稿了。这些作品没有传世,大概是他本人后来销毁了,也许是在迁徙中遗失的。

9月的时候,亦师亦友的拉维尼亚去世了,这使威尔第哀恸不已。拉维尼亚的去世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打击,威尔第想借着老师的帮助,在米兰上演自己歌剧《奥贝尔托》的希望也破灭了。从1835年7月离开米兰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恩师已经去世,他的朋友很快会把他忘记,没有人对他感兴趣,他的歌剧会永远埋没在布塞托。他写信给玛西尼,问他蒙查的职位是否还空缺。他坦承他对教堂音乐并不十分喜爱,但布塞托偏僻狭小,无法发展,蒙查接近米兰,机会应该会比较多。

普罗韦西继任人选之争,使政教分离这一伤痕难以愈合。虽然没有人对威尔第的职位提出质疑,但他的支持者实际上并不关心他的音乐成就,他们只是想利用他打败教会。拥护教会的人也如此。

1937年3月,玛格丽特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维吉妮亚·玛丽亚·卢姬亚。

史卡拉歌剧院的经理换了一个叫梅利里的人,威尔第想获得他的支持演出《奥贝尔托》,但是没有结果。1838年,威尔第去了米兰,在这里,一个出版商出版了威尔第的《声乐和钢琴浪漫曲集》,这是他未出名时的第一部作品集。这不是什么非凡的杰作,但是在这几首浪漫曲里,就已经可以看出许多年后在《游吟诗人》《利哥莱托》和《阿依达》中出现过的幸福的、独特的、创造性的幻想。作品中有六首曲子,四首是意大利的诗作,另外两首是歌德《浮士德》中两首歌的意大利语翻译。

在歌剧《浮土德》里,玛格丽特单独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纺车旁,一次是在神殿里。这两场戏是歌德对玛格丽特最强烈的表达。在纺车旁,玛格丽特的心灵再不能平静,她希望能得到浮士德的一吻,然后死去;在神殿上,已经醒悟的玛格丽特向圣母玛丽亚祈祷,求她减轻自己的罪恶。法国作曲家古诺曾于1859年为歌剧《浮士德》谱曲,其中也包括这两首歌。

威尔第写的歌不如古诺成功,但他却试图如歌德一般,表达出玛格丽特内心深深的失落感和罪恶感。他让歌者站在钢琴前,把这两种心境传达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后来,他的技巧更为娴熟,思想也更为丰富时,他在歌剧里完美地实现了这个理想。他的角色常常独立站在舞台上,直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这种感情的直接表露也使观众极为感动。批评家们赞赏威尔第的真挚、完整,因为他呈现的不是对感情的描述,而是感情本身,这种表现直接而不转弯抹角,巧妙而成功地呈现了一个人**的心灵。

更特别的是,这两首歌几乎完全依靠歌者的声音来表达情感,钢琴伴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威尔第甚至不利用钢琴酝酿气氛,在每首歌里,歌者都是立即开始演唱。后来也有人指责他的歌剧,说他轻视器乐的作用,而把交响乐团当成歌手的吉他伴奏似的。在他年老时,他谱写器乐的技巧已经炉火纯青,但在他的《奥泰罗》和《法斯塔夫》两剧里,交响乐团仍旧完全服务于歌声,可见这是他的风格,并非一时的风尚。

威尔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曲调、节奏、元音的运用、字词的安排以及停顿呼吸都会考虑给歌者方便。现在的音乐全不顾及这点,因此难唱多了。

在第二首歌里,威尔第以两个小音符开始后,便让歌者把声音抛上高而长的音阶,然后一路再唱下来。歌唱者都喜欢这样。唱任何音符,最好都从较低音阶开始,均匀运气,平顺地通过喉咙之后,再往上唱较高的音符。遇到较高和较困难的音符,威尔第都会先为歌者做好“准备”。

这两个例子都显示出威尔第特有的点式音符的节奏,不喜欢的人说这是“打嗝式”。它是威尔第音乐的标志,见到它就知道是威尔第的作品,就同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及钢琴家)的6/8节拍,或罗西尼的渐强合唱一般。

威尔第选的这两首歌也很特别,一般音乐家也许会选较传统的东西,如日落的感伤,或母亲对孩子夭亡的哀恸等。但是威尔第却喜欢用意大利文翻译歌德和莎士比亚的作品,终其一生,他不仅阅读意大利文学,并阅读世界文学。

在《浮士德》里,威尔第略过了两个主角,浮士德和墨菲斯托,而触及一些纯个人的东西——一个女孩的痛苦。他所关注的是人类,他所有的歌剧都是关于个别的人和他们面对的问题。他的人物从不会是象征的东西或理念,如莫扎特的《魔笛》。对威尔第和他的国人而言,邪恶就是某一时空里,某个特定的人,他会伤害别人,或者由于故意或愚蠢,造成了恶果。

由于这种观点,威尔第认为邪恶是特殊的、可以避免的。他所有歌剧的前提都是,好人若是及早获知真相,便能采取某种特别行动,这样灾祸便不会发生。威尔第自己塑造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因此他特别喜欢剧中人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

这部作品充其量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根本赚不了钱。威尔第仍把希望放在歌剧《奥贝尔托》上。歌剧可以从这个城市演到那个城市,当时还没有版权之说,但是督导新戏排演就会有收入。

1838年7月11日,玛格丽姐生下一名男婴,取名伊奇利奥·罗曼诺·卡洛·安东尼奥。

8月12日,威尔第17个月大的女儿突然夭折,这令全家十分惊愕。布塞托成了一个不幸之地,威尔第决定带伤心的妻子去米兰走一趟。当时,米兰全城正为皇帝加冕而兴奋狂欢,威尔第手头拮据,只好向岳父求助。

岳父答应了,于是在9月7日那天,威尔第和玛格丽特便动身前往米兰,准备在那儿待上几个星期,伊奇利奥留给保姆照顾。威尔第带着《奥贝尔托》的谱稿和分开抄誊的独唱各部伴奏,满怀希望地上路了。

威尔第和玛格丽特在加冕周中间那天抵达米兰。奥地利皇帝费迪南一世要在大教堂里,自己加冕为伦巴第—威尼斯王,并举行盛大庆祝。这是奥国首相梅特涅一手导演的。建于公元92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横扫欧洲时被废止。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希望借着加冕,向意大利人展示奥地利广阔的国土,奥地利应是古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应获各方的顺服。

为了这场加冕,各小国国王或他们的代表都乖乖地前来,表示他们的支持赞同。可是梅特涅忽略了自拿破仑以来日益滋长壮大的一股政治势力——民族主义。有许多爱国烈士为意大利建国而献身,他们的事迹教育了年轻一代的那不勒斯人、罗马人、热那亚人等,使他们认为自己是意大利人,认为整个半岛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罗马是它的首都,政府是共和政府。

不过,国王加冕还是使这个城市痛快了一番。诗人、画家纷纷展艺;史卡拉歌剧院也宣布庆祝季开始,向皇帝陛下表示敬意,并将票价提高两倍以上;第六天,皇帝加冕;第九天,全城举行盛大舞会后,费迪南一世转往威尼斯。

威尔第当然不是这场活动中的要角,他只关心自己的歌剧。他找玛西尼商议,不巧玛西尼才辞去业余音乐团体指挥的职务,因此在这方面几乎帮不上他。不过玛西尼再次把他介绍给波罗米欧伯爵(威尔第曾替伯爵的女儿写过婚礼中的清唱剧)、工程师弗朗西斯科·帕西提以及另一位重要的支持者文森佐·梅利吉。梅利吉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是史卡拉剧院的首席大提琴手。

威尔第希望说动梅利里,在庆祝季结束时,为“神圣演员会社”举行《奥贝尔托》的慈善义演。这个会社是为帮助境遇不济的歌手、演员而成立的。梅利里要求剧院必须满座,观众才肯接纳。如果演出成功,便续演下去,否则立即撤下,首演的收入捐赠给“神圣演员会社”。然而加冕季的收益太好了,梅利里因此取消了任何义演。

威尔第非常沮丧,准备回到布塞托。这边,梅利里在梅利吉的劝说之下,把《奥贝尔托》曲谱看过一遍后,要求威尔第做些修改,并答应在1839年春季的义演中演出。得知这个消息,威尔第和玛格丽特匆匆赶回布塞托。他和岳父商量的结果是,决定辞去布塞托音乐指挥的职位。大家都很清楚布塞托进退维谷的情况,教堂中已经很久没有响起音乐了,虽然过错并不在威尔第,但他的辞职总算让人松了一口气。辞职被批准了,不仅如此,他还获准立刻离职,另外奉送六个月的薪水。

在布塞托这个小地方,威尔第是不可能有发展的,巴雷吉非常了解这点,所以他也为威尔第感到高兴,他知道,威尔第的天分需要更广阔的空间。

1839年2月6日,威尔第带着妻子和幼子离开布塞托前往米兰,他的歌剧已经修改完成了。

梅利里的狂欢季演出不理想,上演的六出歌剧中,失败了三出,其中两出是新剧。梅利里打算以一个阵容强大的剧团,在春季卷土重来。他请来了全意大利最好的男高音拿破仑·莫里安尼和一位擅长唱多尼采蒂的男中音吉欧奥·隆科尼。女高音则是声誉甚佳的朱塞佩娜·斯特雷波尼,她也是个多尼采蒂专家。

梅利里的演出表中,有四出多尼采蒂的戏,斯特雷波尼要在这全部四出戏里主唱。这在当时并不稀奇,那个年代时的首席女高音没有现在这么自由。以斯特雷波尼为例,她的事业由一位剧院经纪人经管,可以无须她同意便将她外借给某剧团或剧院经理。他们只顾及这一季的收入,常要她一星期唱上四五次。斯特雷波尼演唱悲喜剧都很出色,因此,威尔第很希望由她唱《奥贝尔托》。

玛西尼和梅利吉不断地向梅利里推荐《奥贝尔托》,梅利里把它给演员们看,他们都表示不喜欢。于是梅利里宣布把它作为“神圣演员会社”义演的歌剧,并指派了三位主唱的歌手和一位男低音伊格纳齐欧·玛利尼。谁知刚要开始排演,男高音便病倒了,演出因此取消。威尔第绝望极了,现在除了举家搬回布塞托而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是就在这时,梅利里突然又要和威尔第签约了。他要将《奥贝尔托》当成即将来临的秋季里的固定剧目之一演出,这可不再是慈善义演。如果运气好,也许演出个十场八场,让别的剧院经理获悉,可能还会在他们的剧院里搬演。当然,威尔第接受了。

梅利里的秋季档期需要三出新剧,他只有两出。无意间他听到斯特雷波尼和男中音对《奥贝尔托》表示赞赏,便把它拿过来重新研究了一遍,觉得虽然剧本有些薄弱,但是曲谱却很好,他决定采用,他建议威尔第找一个叫泰米斯托克莱·索莱拉的年轻诗人帮他修润,并在第二幕里加上四部合奏。

威尔第欣然应命,同时还写了几首短作品,一首三部合唱配横笛和钢琴的梦幻曲,以及两首歌,都送去出版,但成就都不高。

9月,威尔第再向岳父求助。岳父寄了钱来,威尔第夫妇在一条街上租了栋小房子。9月底,正要开始《奥贝尔托》的排演时,儿子伊奇利奥·罗曼诺忽然又病了,威尔第虽借了钱来给他看病,还是不济事,10月12日伊奇利奥夭折了,原因不明。玛格丽特沉湎在悲痛中,夫妻俩很少说话。不幸没使他们的感情更加密切,而是使他们更加疏远了。

1839年11月17日,《奥贝尔托》首演,巴雷吉和一些好友纷纷前来米兰捧场。演唱者阵容虽不及加冕季中强大,也还算令人满意。威尔第身着燕尾服,脸色比平常更加苍白。他抑制往内心的激动,按照传统习惯坐在首席最低音大提琴和首席低音大提琴之间。

演出结果还算成功,《奥贝尔托》要在史卡拉剧院上演14场,下一个季度还要在都灵剧院和热那亚卡洛·费利切剧院演出。出版商乔万尼·里科尔迪出2000里拉买下歌剧,其中1000里拉给作者,1000里拉归剧场经理。各报纷纷发表评论,对歌剧大加赞扬,并且善意地谈到这位新出现的作曲家,说他善于“将诗歌同音乐结合起来”。

就其实际而言,这部歌剧并没有造成轰动。今天大家注意到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是威尔第的第一出歌剧。

不过就第一部歌剧而言,这可是个好彩头。梅利里马上和威尔第签约,要他再写三出,在史卡拉和维也纳的宫廷剧院里演出。他答应每出剧付他4000里拉,版权售出以后,与他均分利润。其他剧院经理开始找上门来,要搬演《奥贝尔托》,这部剧在1840年杜林(意大利西北部一城市)的狂欢节季里演出。1841年又在热那亚和那不勒斯上演。

《奥贝尔托》的成功并未解决威尔第的经济问题,也不能使孩子起死回生,可是它为他带来了希望。自那之后,他和玛格丽特便留在了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