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族群——潮汕人。潮汕虽处东南一隅,却知名度极高。稍有商业常识的朋友们,一谈到潮汕人往往会说:“知道知道,那是东方的犹太人哪!”但绝大多数人对潮汕的了解,也就仅止于此了。
从文化层面上来讲,潮汕泛指一个方言区,从潮州、揭阳到汕头,再加一个说不太清的汕尾。汕尾和潮汕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在宋、元、明、清四朝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汕尾隶属于惠州府(或惠州路),而潮州、揭阳、汕头为潮州府(或潮州路)属地。因此,汕尾和其他三地在历史上并非同源同宗。不过,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涉及“潮汕”一词的时候,多次说明“潮汕地区在地理概念上多指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一带的潮州、揭阳、汕头、汕尾等四个地级市”,我也比较认同这一说法。
和传统农耕文明区相比,潮汕文化特点鲜明。山西、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农耕文明中心,尽管历史上很多时候兵荒马乱,但其文化内核却长期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如潮汕等很多传统中原之外的区域,伴随着中国的开疆封土、大规模移民,经历了非常有趣的人文变迁,这种变迁我总结起来就是“三口文化”——河口文化、江口文化、海口文化。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其实就是河口文化。在黄河流域,河口文化更是处处可见,可以说文明就是发源于河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面讲道: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我小时候看到这篇文章的描述,印象特别深。这就是中国上千年的河口文化。
后来,中国文明从河口发展到江口,形成了江口文化。江口,就是所谓的大江渡口,是水陆通衢之地,也是中国商贸文明的发轫之地。江口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宁波、武汉、重庆等。
江口文化之后就是海口文化,最典型的就是上海。上海是典型的海口。“上海滩”的这个“滩”字,就是江流入海的滩涂之意。尽管上海人有时也会陶醉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开黄浦江之说,但事实上,上海的崛起也就是近一百五十年的故事。从文化上讲,上海是欧风美雨、东方文明交锋融合而最终沉淀的产物。上海最早属于松江口,元代时期设置上海县,逐步把松江府辖区打包了进来。在奔向大海的时代,上海从“孙子辈”变成了包容万象的超级巨婴,把“爹”和“爷爷”全打包到了里面。
上海如此,潮汕也不例外。韩江中上游的潮州曾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到近代中国从江口时代走向海口时代,潮汕文化也就从潮州扩展到了汕头,并依托海洋发扬到了全世界。
我在广东多年,能明显感到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潮汕人的来龙去脉。严格地说,语言是衡量民族、种族、文化聚落最好的划分方式。在这点上,潮汕人的表现最为典型。潮汕话从语言学分类来说属于闽南话。闽南话有可能是从宋朝时以开封话为主的语言体系演变而来的。这套语言体系自福建南部开始,从广东东南部沿着海岸线西下,一直衍生到了广东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最后到了海南。可以说,潮汕在地域上是闽南话的承上启下之地。
我常常讲中国东南沿海有“三越”:南越,指的是广东;闽越,指的是福建;吴越,讲的是浙江。在中华民族奔向大海的过程中,“三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回顾中国历史,南渡北归的高峰都与王权更迭有很大关系,规模最大的是晋朝,其次是宋代。关于中国历史几千年来的治乱承平、循环往复,史书上对“治世”的记载往往比较清晰,毕竟太平王朝有专门的史官;“乱世”则是野史居多,记载也多有模糊错乱之处。比如晋朝,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到“东晋、十六国对峙”,仿佛只是惊鸿一瞥,其实那是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大争之世。北方烽烟四起,人民承受了深重的苦难,与之对应的则是王权南迁后给南方带去的逐渐繁荣。
中原王权南迁最大的变化是人文变迁。诗云“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都城汴京——即开封府——在唐代称汴州),时至今日,杭州还保留有很多古开封府的遗存,包括杭州话、杭州人的饮食习惯等。举个简单例子,杭州的小笼包,就是古开封人的手艺,但如今已经杭州化了;还有杭州的吴侬软语,中间带“儿”的说话习惯,和古开封人都有很大的关系。与此同理,南朝刘宋时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和姑孰(今安徽当涂)变成了北方移民的侨乡,分别成了“南徐州”和“南豫州”。
广东作为南中国的门户,其两千多年的开发史就是一部先来后到的移民史。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这三大族群都是中原来客,只不过是到达的时间不同罢了。
第一批到来的是广府人。秦始皇派任嚣、赵佗大军征讨岭南,一路顺江而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南海郡,郡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史记·南越列传》记载: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即被(披)佗书,行南海尉事。
意思是说,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大病快死了,将文书交给南海龙川令赵佗,让他代行南海尉之职。任嚣、赵佗所率领的部队,跟当地的土著相融合,形成了广府人。
第二批到来的则是潮汕人,他们是“五胡乱华”时南迁的中原人。在政权更迭引发的南迁中,北方移民先到了吴越,但这里土地有限,高门大户得以留下,剩下的只好继续沿海向南迁徙,在福建留下来“八姓入闽”的故事。到了闽南一带后,南迁移民们依旧面临着地少人稠的问题,于是又有一批人继续往南延展,到了鳄溪(今韩江)下游的平原停了下来,这就是潮汕人。
第三批是客家人,来得更晚一些。最早的客家先人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迁移至岭南的,不过更多的客家人则是以宋朝时期的移民为主。由于客家人来得最晚,江海之畔的肥沃土地早被广府人、潮汕人捷足先登,他们只好窝在山里面。
在两千多年里,不断有汉人由北南下广东。很多后来者客迁来此后,也学会了当地方言,进而融入当地族群,成为新的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这些人群的到来时间也就很难说清了。但总体而言,广东三大族群的人文版图大抵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