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千年,烟火满人间。三千年未变城址、两千五百年不改名字、连续十余年入选“中国最幸福城市”的成都,今天正在变得越来越时尚、年轻、国际化。
在当今中国,除了有北漂、深漂之外,还有一类人选择做蓉漂(蓉,成都别称),这些年轻人或是被美食吸引,或是被美景吸引,或是被美人吸引,一头扎进成都,乐不思“离”蜀,其中甚至不乏老外。曾任《纽约客》驻华记者,出版过《江城》《寻路中国》的“中国通”何伟,也携家人去而复返,在成都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他看来,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是观察中国的最好窗口。
然而,在十来年前,成都困扰重重。
在对外开放政策下,中国的经济版图发生了深刻变化。沿海、沿江、沿线的城市,如上海、广州、青岛、武汉、重庆等,迎来了超级发展机遇。东部地区依靠通江达海之便迅速超越内陆的农耕经济,成都近邻重庆作为直辖市横空出世,成都则被划为中国经济社会版图的第三梯队,“天府之国”的盛誉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都何去何从?是沉浸在小富即安的温柔乡?还是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否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一切充满未知数。
2003年,我受成都市的委托,为整个成都市的战略发展做策划。当时成都仅仅只有五百万人口,还面临着城市地位和城市竞争力快速下滑的困境,谁也看不清成都的未来。在一次聊天中,时任市委书记问我:“志纲先生,你认为成都将来有机会成为超大型城市吗?”
面对书记的疑惑,我肯定道,成都绝对有成为超大型城市的潜力。首先,成都自带休闲气质,文化上具备超大型城市的气度和吸引力。其次,成都水源丰沛,是得天独厚的成为超大型城市的资本。
在中国的农耕文明时期,其实没有城市这个说法,只有城镇、集市和都邑。人们居住在城镇中,周围就是大片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市是定期举行交易的地方,里面有小商贩、小手工业者等,定期开市闭市。都邑则是一片区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但是,就算是最大的都邑,和现在的城市概念也完全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起源于工业化。工业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以控制成本、提高规模效益,现代化城市由此产生。
伴随着技术革命,消费升级和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城市也出现了分化和分类,如工业型城市、交通枢纽型城市、资本型城市等,而成都则代表了更高级的生活方式类城市。
什么叫良邦?孔老夫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说过:“近者悦,远者来。”什么叫好城市?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建成了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脱胎于此。
随着中国逐步从“吃饱”进入“吃饱了撑的”的时代,人们追求的目标逐渐由温饱变成了美好生活,成都式的休闲文明与生活方式将是一座超级富矿。它必将迸发出超级能量,推动成都弯道超车。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三个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这三大引擎所连接的沿海地区犹如一支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犹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和迈向全球化的大格局。弓如满月,箭在弦上,唯独缺的就是弦上的那个支点。
在这个引弦蓄势的格局上,幅员广袤、发展滞后的西部急需中心城市作为发力点,这个支点只可能出现在西部。这是历史给予的一个巨大的天时:谁能成为支点,谁就能成为“西部之心”,就能把握西部其后二十年最大的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的判断,我们为成都制定了“西部之心·典型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
“西部之心”作为国家层面上的战略选择,毫无疑问只会花落西安、重庆、成都这三大西部城市。其中,西安得天时——六朝古都,展现汉唐之风;重庆得地利——长江中上游特大型城市,通江达海;而成都则得人和,一是领导眼光长远,邀请外脑,抢占先机,更重要的是成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
如果成都能够担当起中国东西部经济联动的主力二传手、主传动轴,成为中国西部的支点,那么将会为其发展带来巨大的张力,让它不再仅满足于做西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
“典型中国”其实就是把成都的特色与魅力发挥到极致,把生产、生意、生活、生命、生态全部融为一体,把成都打造成中国的休闲之都。
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很多人对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不无批评,因为在他们眼里,休闲就意味着懒散、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但无论怎么批判,成都人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似乎无法改变。即使在其他城市中的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地打拼之时,成都人依然我行我素地在遍布城乡的大街小巷里悠闲地喝着茶、搓着麻将,仿佛成了不思进取的典范。但换一种角度看,这种人无我有的城市气质,反而是成都厚积薄发、打造城市竞争力的“胜负手”。
公允地说,成都人好玩爱耍是真的,但贪图玩乐一说有待商榷。每个城市的年轻人其实都一样,充满了斗志和活力,成都的安逸不是放纵,更多地是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如今消费大时代来临,消费就是生产力,成都的经济更是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们当年为成都做策划的关键就在于,调动了它内在的力量:利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把成都这种蕴蓄千年的生活观推出来。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宽窄巷子”的横空出世。
在为成都做策划时,我就住在宽窄巷子边上的成都房管局招待所里。每天吃完晚饭,我喜欢穿条短裤、踩双拖鞋出来散步,总经过破破烂烂的宽窄巷子老街,看巷内寻常人家煮饭洗衣的日常市井生活。
当时,关于宽窄巷子的未来,政府虽然举棋未定,但基本上已经确立了旧城改造的思路,打算把宽窄巷子进行拆除进行地产开发,无非是时间问题罢了。我住了大概半个月之后,成都项目终于圆满收官。在最后,我明确地对成都领导班子提出,成都如果要对外打造“西部之心·典型中国”,一定要善于留白,对于那些有着深厚历史根源的区域,如宽窄巷子、文殊院等,不能够为了眼前利益就交给房地产商,否则,看似好像能马上赚到十亿八亿的土地收入,但整个城市就会变得平庸无奇。应该把这些地块单独拿出来,打造成为城市名片、文化橱窗。只要把宽窄巷子的价值做起来,周围一大片区域都会跟着水涨船高,这才是市场利益与文化价值双赢的玩法。而且,这种项目根本用不着政府去操心,只要提供一个平台就够了。
为了“宽窄巷子”的运营,我们设计了一套商业模式,后来在中国传得很广:第一,坚决不能拿来做房地产,不能搞土地招拍挂制度。第二,要交给一家运营商来管理。什么是运营商呢?我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运营商就像是机关食堂,一不赚钱,二不亏钱,三要人人叫好。这既是机关食堂的特点,也应该是运营商的特点。只要达到这两个标准,不成功都不可能。
城市名片的打造必须要结合城市性格,“宽窄巷子”项目要想成功,就要深刻理解成都消费城市的特质,像石崇斗富一样,你铺四十里紫丝,我铺五十里彩缎,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把大众的虚荣心尽量调动。鼓励爱玩、爱耍、爱炫耀的成都人把宝贝展示出来,把天府的审美观、消费观和文化呈现在这个方寸之地中,邀请天下人一起体验天府生活。须知虚荣、贪婪、侥幸均是人性难以避免的弱点,但只要经过合理的利用,反而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强行遏制反而不美。
秉承着机关食堂模式和调动虚荣的思路,宽窄巷子一经推出,火爆程度远超我想象。成都人民非常踊跃,民俗风情、吃喝玩乐、各种稀奇古怪的店铺都进驻了宽窄巷子。其中还隐藏着一个“白夜”酒吧,是翟永明女士所开,有人称她为“东方最美丽的女诗人”。一到晚上,一帮诗人在里面用成都话摇头晃脑地朗诵诗歌,品评美酒。它也成了很多男女心中的文艺与爱情的地标。成都的这种雅兴与诗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几为绝品。
“白夜”酒吧的故事很精彩,宽窄巷子中有着这样精彩故事的店铺又何其之多!经过八年的淘选,宽窄巷子终于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圈,乔木、灌木互相依存,让成都的精气神在商业时代焕发新生。虽然其在商业化开发过程中也有一些用力过猛、操之过急,但总体上算是一张成功的城市名片。
作为项目战略策划者,如今回首再看,我们的视野还远不够开阔——虽然判断成都有成为超大型城市的潜力,但其崛起之速度还是远超我们当年最大胆的想象。
数据不会骗人,如今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达285家,全国第五,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企后花园,18个领事馆落地成都,仅少于北上广,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高达93个,由青白江国际物流集散地开往欧洲的蓉欧快铁,让全国汇聚于成都的商品物流浩浩****地销往欧洲。同时,其空中丝路也遍布全球,截至目前已经开通国际航线126条,位居中西部第一,覆盖了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非洲的各大国际城市。成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追逐财富、梦想的最佳选择。
这一切归根溯源,都离不开“西部之心·典型中国”这个真正的魂。尽管几经风雨波折,但是成都市后来的历任领导班子基本上是按照这个“魂”来走的。这不是简单的萧规曹随,而是一种对规律、常识、本质的尊重,最终让成都走出一条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城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