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再次到访武汉,暌违数年,武汉真是每天不一样,气象和格局已经全出来了。原来仅仅一桥飞架南北,今天有十二座跨江大桥,地铁轻轨比翼齐飞,这里面必须要感念时任市委书记阮成发的作为。
作为全球最大的江城,武汉的发展潜力尚待开发。武汉现在人口大约一千六百万,但其自然环境承载力还远没有到极限,有可能成为全球唯一人口能达到五千万量级的城市。产业升级也好,先进制造也罢,乃至文旅,这些都是锦上添花;对于武汉这样坐拥超级腹地的城市而言,最简单粗暴的人口红利依然是巨大的机会。
然而,喷薄的人口红利,既是机会也是困惑。在武汉2049年远景规划中,武汉被定位为洲际中心城市、世界性战略节点城市。今天的武汉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江城,未来成为世界最大城市也是指日可期,但这座超级大武汉真的能吸引并留下五千万人吗?
今日武汉拥有八十多所大学,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学就有五所,华科、武大在全国都拥有极高声誉,每年在校大学生百余万,这让武汉成了全国有名的高教重镇;然而尴尬的是,武汉的大学生往往一毕业就飞向深圳和北京等。留不住人,成了武汉最大的痛。
现在的武汉人口仍然在增加,怎么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让高教重镇变成人才重镇,是武汉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不止武汉,整个湖北都在面临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富饶的土地并不是留住人才关键;东三省同样土地富饶,人口流失依旧触目惊心。
什么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提高吸引力?孔子在三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近悦远来。翻译出来就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向往。用我的话来讲其实就是三“生”有幸:生活便利和舒适,生意通达和兴旺,生命丰富和多彩。从粗放式的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竞争型增长,转向精细化的以社会治理能力为核心的信任协作型增长,一座城市如果能做到这点,近者焉能不悦?远者焉能不来?
几年前去武汉,晚上在东湖与朋友把酒言欢,适逢中秋,一轮朗月高悬夜空,让我不禁触景生情,吟诵起了苏轼的《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这可能是我喜欢湖北的真正原因。徜徉于湖北,一路上都在与古人唱和,就像我非常喜欢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中唱的那样: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千年的英雄、美人、才子、渔夫、僧侣、商贩在此川流不息,一幕幕大戏在这个舞台上演。
无论地缘还是文化,湖北都堪称中国的丹田:上下求索,左右勾连,内能化育精气,外能吐纳天地,生命于此处仿佛能打破时间的线性。当风流人物随大江滔滔东逝,唯有江流万古、江风浩**,点滴沉淀下来的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这是湖北的幸运,也是中国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