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年前曾经说过一段流传很广的话:
农耕时代平原最值钱,工业时代沿海最值钱,休闲时代山岳最值钱。
如今沿海、山岳都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平原地区的机遇究竟在哪里?
最重要的就是交通。纵观河南郑州近百年来的整体发展,交通是始终绕不开的一条主线。
在高铁带来的强时空收缩效应下,中原地区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
说起河南,大郑州不能不提。郑州在河南的地位既重要,又略显尴尬:河南的名城古邑实在太多,神都洛阳、汴京开封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是风华占尽,而商丘、安阳、南阳等城市也各有**,郑州则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然而,人类科学技术不断突破,特别是火车的产生,直接改变了很多城市的命运。如果没有“京广线”和“陇海线”的开通,就谈不上郑州的崛起。从北往南看,石家庄、郑州、武汉,可以说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火车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城市格局,进行了一次重新分工和重新排列。“京广线”上一个大城市出现了,这就是郑州。
近二十年来,郑州经历了衰而复兴的过程。中国最大的糖烟酒博览会曾经在郑州举行,大规模的博览会是人流、物流密集的直接象征。20世纪90年代的郑州,火车隆隆,九州通衢,承办这种大会自然不在话下。然而,后来糖烟酒博览会却搬到了成都。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到了航空时代,大家都改坐飞机不坐火车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郑州难以抑制地滑向了衰退。
任何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战略机遇期。今天,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郑州因为交通而兴的优势会重新显现。大铁路系统再度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血脉,再加上铁路、公路和基础建设的遍地开花,拉近了河南大片腹地和郑州乃至外界之间的联系。郑州的“虹吸效应”会逐渐转化成效益、效能的外溢,将给整个中原地区带来发展动能,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原地区也会随之产生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工业化、高速城市化、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立体交通化将会重塑郑州。现在很多大企业都开始抢滩郑州,特别是供应链和物流产业,他们对交通运输成本的依赖非同一般,郑州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除了高铁四通八达外,郑州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天空之心”。郑州的新郑国际机场是全球货运增长最快的机场。2012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47.07%,2013年同比增长69.13%,2014年同比增长44.86%。此外,从郑州出发一个半小时的飞行航程内,可以抵达全国近三分之二的重点城市,覆盖全国五分之三的人口:飞行距离短、覆盖人口多。
航空、高铁并举,中原再度爆发出超强的能量。供应链和物流产业聚集后,未来科技、教育、总部经济、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的兴起也都不难预见。从省会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野心越来越大。
未来以郑州为核心的大都市圈,甚至可能与北京大都市圈分庭抗礼,成为北方第二极,拉动中原城市群的崛起。
所以说,河南这个地方,落后只是暂时。下一步的河南,除了硬性的东西要继续做之外,还要做柔性的东西,把中部崛起、天下之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展现千年农耕文明沉淀所形成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
福地和战场轮转,沃土和灾区互换,文明与劫难交织……中部崛起、天下之中、“中不中”的乡音,一起熬成了河南这碗饱经风霜、历久弥香的胡辣汤。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给了河南一个大奖——天地之中。虽然获奖的是登封古建筑群,但我认为整个河南都可以打这张牌。可惜的是,这么大气磅礴且有历史感的一张好牌,没人能说清楚究竟是什么。我曾经和河南的领导聊过,谁有本事把“天地之中”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谁就赢得全球,代言中国。
“天地之中”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就是河南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包括天文历法、民风民俗、天干地支、奇经八卦……我们老祖宗认识世界的这些工具与手段,也成为了民族共有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基因。
如果有魄力、有能力把几千年“天地之中”沉淀下来的精气神,风雅颂到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全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产品,这才是河南最大的价值所在。即便它们散落在断壁残垣、寻常巷陌,沉沦于街头,蒙尘于市井,这才是真正的厚重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