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国的胎记。中华文明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开蒙、第一场冠礼,都肇始于此。风云变幻,日月经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河南都是中华文明史上当仁不让的主角。

仔细研究中华文明史,我们会发现,河南并不是中华文明最古远的发源地,但它是最重要的孵化地。中华文明正是通过它的孵化,才走向全黄河流域、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文明的起源有赖于河流不羁的流淌,民生也有赖于河流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温床。纵观人类四大古老文明,无一不是沿河发祥。文明追溯到最初,都有一条原初母亲河。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原初母亲河,是黄河支流之一的渭河。

植被丰茂、水土丰美的渭河两岸,孕育了最初的华夏文明。翻开史书,周礼、秦制、汉习、唐风,四大王朝皆兴于关中,这里面有着历史的某种必然性。关中地处北纬34―35度附近,海拔五百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群关环绕,也是著名的“天府之国”。千年过后,如今的渭河两岸却是沟壑纵横、落后贫瘠,时移世易,令人感慨。

渭河归入黄河继续流淌,河南也逐渐走上了历史的主舞台。黄河在河南境内流经七百多公里,把最精华的部分留给了中原,也为河洛文化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易经·系辞上》云: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论语·子罕》上讲: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河洛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亦称洛阳盆地、洛阳平原)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

河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从1.0渭河阶段进入到2.0黄河阶段;它逐渐覆盖整个黄河流域,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到3.0阶段;之后南北纵横,东西跨界,南蛮、北狄、东夷、西戎汇聚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到4.0阶段,乃至更高阶段。在中华文明的扩张中,河南是重要的孵化器。

人们通常说讲浙江出人才,如果说浙江出风流才子,那么河南出的就是王侯将相。在中国历史上,河南的宰相数目是全国之最。所谓宰相,宰执天下,权柄极重。河南历来是名相的摇篮。商初的奴隶宰相伊尹、开周名相姜子牙、佩六国相印的苏秦、奇货可居的一代权相吕不韦、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奠基之相李斯、精于谋事又精于谋身的汉相陈平、汉室中兴第一相邓禹、挽狂澜于既倒的东晋宰相谢安、开唐功相长孙无忌、“救时宰相”姚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河南宰相真是数不胜数。

河南名人多,名都也多。“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四个。此外,河南的濮阳、汤阴、淇县、沁阳、新郑、禹州、许昌、商丘、南阳、邓州等十个城市在历史上都曾做过都城。中原大地汇聚了最密集的古都群。

作为中华帝国长达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心,河南这片大地,有太多的陈迹可供凭吊,有太多的故事可供遐想。就连那里的民风民俗,也会有一种古老而悠长的韵味。

2019年我又去了一趟河南,到了新乡下辖的两个县——延津和原阳。原阳号称“宰相之乡”。在原阳时,我特地去了古博浪沙遗址,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故事在史书上只是简短记载,却能够传唱千年。秦始皇东巡,同是见到皇皇天家仪仗,三个年轻人各自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楚国的流亡贵族青年项羽,发出了霸气的宣言:

彼可取而代也。

混混出生的刘邦,则充满了对锦衣玉食的羡慕:

大丈夫当如此也。

河南人张良则实施了极其危险的致命刺杀,伙同力士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虽然最后铁锥误中副车,但张良一击惊天的气魄还是刻在了史书上。

在原阳古博浪沙遗址徜徉,我不由想起了周恩来。周恩来给人感觉多为鞠躬尽瘁、温文尔雅的形象,其实他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共特科的创立者、隐蔽战线的直接领导人。他身手矫健、擅长易容、精通密码学。此外,他也精通诗赋。他平生写诗的确很少,但他的几首诗都堪称佳作。例如: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短短两句让我印象深刻。眼光、气魄、格局已经全部显现,一幅中原乱世图也在这十个字里徐徐展开。

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巍峨大厦里,所有地域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重要性却各不相同。很多省份只是家具、盆景或者装饰,美则美矣,却不关键。只有陕、晋、鲁、豫少数几个省才是四梁八柱,其中又以河南这根顶梁柱最为关键。

什么叫顶梁柱?简单来说,顶梁柱一断,房子就塌了。自古以来,很多省份受灾,往往是癣疥之疾,一旦灾难蔓延到河南,立刻就成了心腹之患。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观里,只要河南不乱,江山大局还稳得住;一旦河南陷落,席卷天下的祸乱就为时不远了。东汉、西晋和北宋这些定都河南的王朝,伴随着王朝没落的,是中华民族无尽的屈辱和混乱。历史上很著名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靖康之耻”都发生在豫州这片大地上。尽管时而涌现冉闵、岳飞这样的英雄人物,但不过是血雨腥风中的一道道孤单身影。

天下治乱兴衰的根基,还在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