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大 猷俞大猷(1503-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嘉靖时期 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
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 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5代。
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 经常断 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
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 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
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 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
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 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 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5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 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喜靖三十一年(1552年) ,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
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
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
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 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
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
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 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 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
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
朝迁 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
谭 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
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
倭酋座 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
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 的随从,乘倭寇醉得东歪西倒之时,从木栏中抱来一只羊,缚起倒挂在大鼓的前面 ,让羊挣扎,踢动大鼓。
倭寇以为明兵劫营,顿时大乱,自相残杀,乡兵趁机杀进 敌营,全歼倭寇。
又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养着两只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
他带 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先诱军犬争抢牛肉上钩 而杀,然后带兵冲杀敌营。
倭寇溃乱,争相登船从海上逃窜,俞大猷率军在永宁卫 海口一块大石旁全歼敌寇。
后来,俞大猷亲自在这块石上题勒“镇海石”三个大字 。
俞大猷多才多艺。
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练习少林棍法, 使少林棍法得以继传。
他创造一套用偻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 用的独轮车。
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的很多。
如今泉州华侨职 业中专学校是都督第遗址,门前巷仍叫都督第巷。
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
他少是锻炬胆量的“练胆石”,仍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君恩山 重”四个大字。
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