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章 新发现的货币本质
全大水经过努力争取,得到了为即将召开的世界金融峰会起草中国方案的机会。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诚不欺我。
就在会议召开前这十几天的时间里,要起草重新设计世界经济秩序的框架文件,还要通过央行委员会、国务院、党中央三级审批,还要准备开价、还价、谈判底线。
效率之高惊人,是否草率则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未来的制度,首先要面对两个痼疾,三个必须。
两个痼疾是贫富分化、金融过激。
三个必须是必须解决货币供应量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强化货币信用、必须正视货币风险。
贫富分化是老问题了,也是钱币本身的问题。
货币的故事是这样的:自从人类有了当天吃不完的食物,就产生了一个储藏的问题。想想看,首先被储藏而没有吃掉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而是最不会变坏的。
然而最耐久也是会坏的。终于有人发现,可以把即将要坏掉的食物施舍给没有吃的人。这种施舍主要是针对外族人,因为本族的人理所当然的有权分享食物,当然是有代价的。原始人可没有慈善的觉悟。
如果没有到沦为奴隶的地步,吃了别人食物的外族,自然要留下点东西来,作为自己将来会归还这些食物的承诺的证明。这些东西至少看上去要有点用处的样子。只有那些并非时刻要用的、不会立即坏掉的、最好看上去还漂亮的小玩意——比如贝壳、骨头牙齿项链、布匹…
原始人的信用自然有好有坏。何况这些交易未始没有族人和部落的见证。收回了粮食的人会发现,这真是最省心省劲的储存粮食的做法。
而人们还发现,平时收集些这些小玩意,在饥荒时借粮比空手要好借的多,关键是这些小玩意还可以记录欠粮的数量。
疯狂的逻辑不介意间就发现了经典货币学的两大超级谬误。
货币,不是源于交易,而是源于储存。它不是交易媒介而是债务凭证。
货币,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等价的。它不是一般等价物。
平等的物物交换当然是最先发生的故事。不过从感觉上推断,首先,拿出来交换的都是自己多余的东西,原始人自给自足,拿面包换肉是有可能的。很难设想,如果这个人拿出面包,却找不到愿意出肉的人,会拿回一些贝壳回来(即使找这些贝壳的时间和收庄稼的时间相等)。
货币,需要大量的交易,广泛的认可才能从货而成为币。而最被广泛接受的食品和武器是我们的**,一是不能给人,二是无法长期保管。
所以,货币是那些并不紧要的东西。
所以,货币不会首先产生在平等的交换中。
在债务人还粮食的时候,因为这些小玩意没记名,自然是大恩人随便拿几个出来还给借粮人,无形中给粮食标了价——一罐子粮食几个贝壳。某些时候,债主看中了债务人的罐子,也掏出几个贝壳来,拿走罐子。债务人这时候应该是没话说的,除非现在就拿出粮食出来。
日渐久之,谁也记不清这个贝壳是谁欠的粮食了,换来换去的也挺方便,就变成了货币。
所以,货币原始的形态是债券。金融的出现早在货币出现之前。
传统的货币定义和几大功能全是胡扯!
货币是存储的未来。货币的兑现靠得是债务人的道德和债权人的武力。货币是交易的数字转换器。
当货币发展到金属币时,由于金属自身的价值,债务人的道德义务解除了——没有人需要为金属币买不到东西负责。金钱不再是万能的。
当货币发展到国家发行时,债权人的武力解除了——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通货膨胀。
当发行纸币的政府道德薄弱而又武力强大时(这个政府可不一定是本国政府,而是你持有它纸币的政府,通常对个人来讲,所有的政府都是这样的)——我们失去了货币。
好在,我们存储财富的手段比过去多——社会制度(这是我们最大的投资和财产,不管你是否对它满意)、股票、房产、艺术品、教育子女、各种各样的东西…
但是,我们永远需要一个价值的数字转换器——即使我们不拥有、不存储它。
理论很震颤。论据也很充足。
物证有银票早在苏美尔人时期就出现;交子之类纸币出现的时间也很早,还是民间发行;现代的购物券、预付款卡,具备货币的一切特征;银行的票据业务也造成通货膨胀;所有年代的人们,储备资产都首选房产土地这些大货币;黄金在任何年代的工业体系里,都是利用率最低的东西.....
貌似反对的证据只有一个,埃及曾经以谷物作为货币。可考虑到尼罗河谷的富饶和埃及其它工业品的奇缺,粮食在埃及的地位很低下。
拜金教教徒千万不要恨疯狂的逻辑,金钱不过是有用的东西里最没用的,和疯狂的逻辑把各类宗教说成是没用的东西里最没用的,简直是天上地下,云泥之别。大家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洋洋洒洒,全大水先搞出来一套全新的货币理论出来了。
也是,没有新的理论,哪来新的制度?
对先知先觉的玩家来说,理论不一定熟悉,而实行已久的制度,即使非金融业内人士,没见过猪跑,总吃过猪肉的。
理论的重要性是因为要拿一个面目全非的框架取代现有的制度,说服那些没到过未来的一根筋,只有强有力的理论,他们能听懂的理论。而对满脑子都是未来真理的玩家来说,要站在过去的角度,阐述这一过渡期的理论,跟听了一百遍老笑话还要发自肺腑的大笑一样困难。
写好了理论和制度框架——粗是粗点,细了反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全大水还要解决制度超前的问题。
在技术上,现有技术完全可以支持。
在社会心态上,改革什么时候都有支持者和反对派,现在已经到了人心思变的时期,遇到的阻力可能比现实历史中历经磨难要大一点,可也有众多先知先觉的玩家在。
只有在社会环境上,和新制度配套的金融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型。
所以,全大水还要顺手起草个金融业公约。
这个金融业公约也是后世的成熟经验,在当世可是捅了金融界的马蜂窝。
硬科幻爆发不了,读者看着费劲,作者写得更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