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招降纳叛(1 / 1)

第三十四章 攻守酣战

对于李国辉来说,与解放军打仗是他最不想干的事。他实在忘不了过去在中国大陆与解放军作战时那些惨烈的记忆。忘不了在云南临撤出阵地前解放军语重心长的喊话,忘不了因为他逞一时之强,带领着这些弟兄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的结局。是啊!都是中国人,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商量商量?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但是现在台湾有令,看来“反攻云南”这一仗不得不打。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没有任何理由说三道四。再说,他和这些弟兄们现在谁也离不开这位老长官李弥,离不开台湾和美国的支持。他李国辉从云南带过来的这帮残军弟兄已经受够了无依无靠的煎熬,他手下的这些兵将头上必须有一个合法的政府罩着,要不然,这支几千人的部队在缅北这个地方就呆不下去。再说,现在这些兄弟都想家了,早就想回家看看。明明知道这次反攻云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可能让弟兄们和家人团聚,但“打回老家去”的口后必然很有**力。试想:谁不愿意回到祖国去?谁不愿意到离家更近的地方去看看?谁不想喝上一口家乡的水?哪怕是多听一句家乡那边传过来的声音,也是每个弟兄求之不得的奢望!

总指挥李弥把这个作战计划向在座的残军师、团长宣布以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此发表意见。其实大家也都不必发表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区区一万多人的残军部队里,真正能够打仗的就是原来那两个团的三千多兵将,而且这些兵将也都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都是从战场上侥幸逃出来活命的。仅凭这些人去“反攻云南”?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莫说去扫荡陈赓手下的十多万云南解放军,就是占领中缅边境的几个小县城也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异想天开地说什么要“向北平进军”,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信口开河!

金三角的残军官兵们听说就要反攻云南,还要打到南京去,这消息立刻引起一片热烈欢呼。许多人激动得流出眼泪,他们对空鸣枪,扔帽子,还有人干脆蹲在地下嚎啕大哭,还有的面向家乡方向双膝下跪,就像久别家乡的流浪孩子被告之可以回家一样。那些女兵们又聚在一起,又是哭又是笑的,坐在一起谈论着将要回到家乡的高兴心情。

读者一定会问:这些丢盔卸甲的国民党残军官兵,难道就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他们凭什么相信反攻大陆会成功?难道他们忘记了他们这些人是怎样从大陆狼狈逃出来的?

是啊!虽然他们对过去的战败历史记忆犹新,但是现在这些久别故土的人太想回家了!日思夜想盼望着能够回家的这一天。这就叫:

望见天边鸟,疑曾去故乡。

风高云漫处,可有信书藏?

再说,当时这些人在国民党部队里所接受的教育和宣传信息,充斥的都是共产党如何残暴,如何大肆屠杀人民,镇反运动杀了多少多少人,还要搞什么共产共妻,现在中国大陆的老百姓如何生灵涂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陆人民又是如何盼望着国军回去解救他们等等。所以残军官兵们都相信,只要他们这些反共救国军一到,那里的人民就会像见到了救星一样,立即群起响应,以起义和参加战斗的实际行动欢迎他们,共产党的政权就会像太阳底下的冰雪一样立刻消融瓦解……

李国辉心中明镜一般,他知道,刚才李弥这番话的主要目的只在于鼓舞士气,至于能不能实现,那根本不重要。

尽管李弥做事一项独断专行,但李弥十分清楚,金三角这支部队是李国辉和谭忠从中国大陆带过来,并携手创建的,现在谭忠年已五十,让他从位子上退下来,于情于理还能说得过去。而李国辉是举世瞩目的人物,是被媒体誉为“战神”的大将军,是之前的残军统帅,打仗有勇有谋,在残军官兵中有很高威信,又是自己的老部下。所以,在这里遇有大事,李弥总还要和李国辉通报一声,商量一下,尽量取得李国辉的同意,争取李国辉的支持。

这次“反攻云南”的战略部署,李弥开始确实有点儿野心勃勃,总想借兵恢复他的“云南王”地位。但是经过李国辉的分析、讲解和劝说,李弥这才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最后,李弥与李国辉之间就此事暗中商定好,并定下了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在中缅边境地区找准机会游击一下,造一造声势,然后赶快撤回来,避实就虚,尽量不与解放军的主力接触,不能再有“拿下昆明”等不切实际的打算。

不过,台湾政府的统帅蒋介石倒是非常喜欢听到李弥喊出的豪言壮语。同时也寄希望于李弥“反攻云南”计划成功。也许当初李弥在台湾对蒋介石就是这么说的。

李弥“反攻云南”的作战部署传送到台湾蒋介石办公室,蒋介石欣喜若狂:“好样的!谁说我手里没有王牌军队啦?金三角还有我的一支劲旅嘛!现在就是要反攻云南,我要让全世界都好好看看,我的军队至少还能打回到大陆的云南去!还能把大陆的铜墙铁壁撕开一条口子,还能从共军手里抢回地盘!今后我还照样指挥国军反攻大陆!”蒋介石密令台湾军方全力配合,飞机做好一切准备,等李弥进攻云南时随时准备空中支援。

1951年3月18日凌晨,李国辉率领残军的“反攻云南”主攻梯队——北梯队悄悄地从孟撒基地出发了。因为北梯队这一次的进攻目标靠近云南省的西面,位置在大其力正北方向两百多公里的地方,所以北梯队要秘密的一直往北迂回,一直到达中缅边界,然后再根据南梯队的作战情况,伺机越过边界向云南发起攻势。

总指挥官李弥也骑着一匹马,跟随在李国辉率领的主攻梯队里面,随军向云南出发。李弥本是带兵的出身,在战火中滚来滚去几十年,他自然很清楚,对于一支军队来说,首战胜败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次是残军部队首次反攻云南,这一战决定今后军队的士气和勇气,决定他的仕途和命运。所以此战他必须亲自参加,亲自指挥,争取一鼓作气达到目的。

从孟撤出发往北不远就进入了热带丛林。看着周围阴森森遮天蔽日的林木和一蓬蓬乱七八糟的荆丛山石,听着野兽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吼叫,李弥不免有些不安。他问李国辉:“当初你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初我们是逃亡,走进了野人山,那地方比这片山林还要偏僻,还要大得多,情况也比这儿要复杂得多。这一次行动目的是避开人们的耳目,没必要再闯野人山。不过也少不了在这样的丛林中穿行。一路上可能还要经过山寨村庄,免不了要耽误一些时间。你是总指挥,身体要紧,老长官要是觉得不好走,还是带人化了妆走大路算了,我带着北梯队闯丛林。”李国辉回答。

“怎么?你当我真的老了?真的害怕啦?老子水里火里趟过来,靠的就是两条腿!你不是不知道,徐蚌战役那阵子我一口气跑过一百多里路!怕过谁?只要你小李能走,我老李就不怕!”李弥翻身下马,也牵着马,跟在李国辉的马后在山石草丛中往前走。

一个星期后,吕国铨率领的佯攻梯队——南梯队也按时出发了。

李弥精心策划的“反攻云南”军事行动开始了,南梯队和北梯队都按照李弥的部署向云南进发。

这两支部队的兵力虽然都不过区区两千多人,加在一起不到五千人,实力确实小点儿,但李弥心里明白,此行的目的不在于在云南能呆多长时间、能占多少地方,只在于出其不意打几个胜仗,在国际上造成一点影响,使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和美国人能够更多地提供金钱和武器支持。尤其是金钱,这是李弥最想得到的东西,也是他来到金三角任职的最终目的。至于此战残军要死多少人,付出多大代价,那他就不管了。

北梯队在丛林中行进,这片丛林中居住的山民多为果敢人。这些缅甸果敢人原来都是中国的汉人,大多为明朝末期从中国内地逃难过来的。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文化基本上和汉人相同。李弥带队行军,每遇到一个村寨,他总不忘宣传一番三民主义和自由世界理论。他们一路走,一路招兵买马。几乎毫不费力就把沿途的土司山官和土匪武装统统招安。李弥给这些果敢山寨的头人封了纵队司令和支队司令,最小的也是上校独立大队长。而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部落酋长、封建头人和土匪武装等,只要有人给枪给钱,决没有不肯依附的道理。李弥随向台湾发电文汇报称,反共救国军不断发展壮大,其实力又扩大了好几倍。

就这样,北梯队不紧不慢的整整行进了十四天,终于抵达缅甸境内靠近中国边界的邦桑。邦桑是是一个较大的山寨部落,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崇山峻岭被称作岩城。邦桑距中国边境只有大约二十里。李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隐蔽,等待南梯队的消息。

邦桑是佤族山官屈鸿斋的领地。屈鸿斋号称“岩城王”,这个土皇帝本人却不是佤族,他是云南的汉人,因犯杀人罪逃过国境避难,做了佤族山官的上门女婿。佤族山官没有儿子,就由他继承世袭领地。李弥派人去做策反工作,送了许多银元和枪支,委任他为少将纵队司令。这种收买战术几乎百试不爽,山大王屈鸿斋就像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昏了头一样,坐在家里等就当上了国军的将军,于是他立刻竖起了反共救国军旗帜,积极充当反攻大陆的前锋,跟随李弥的部队反攻云南。

可是北梯队在邦桑又等了五天,得到的却是南梯队进攻失利,刚过边境线就被打散,现躲入丛林无法继续向北推进的消息。消息说,共军主力来势凶猛,队伍被黏住撤不下来,如不能及时撤退,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才是:

光天化日化天光,狂窜扑火扑窜狂。

猛兽穷凶穷兽猛,黄粱梦美梦粱黄。

不知这些国民党残军部队反攻云南会有什么结果,且待下文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