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相传为宋微子的后裔,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并有《墨子》一书传世,现存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称作《墨经》或《墨辩》,着重阐述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立场。文字质朴无华,不刻意追求文学性,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对后代议论文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领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兼爱”,即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提倡将父子情、兄弟情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非攻”,即反对战争,特别是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对于社会和民众伤害巨大,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即上下一心为民众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墨学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杨朱之学并驾齐驱,均属显学。《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墨子在其学说的理论指导下,创建了墨家学派。与儒、道、法三家不同的是,墨家是一个纪律非常严密的学术团体,更像是一个政党或是结社组织。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生活清苦,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相里氏”派,“相夫氏”派,“邓陵氏”派。之后又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墨子的理论崇尚“民众平等、兼爱非攻”,墨者组织严密,具有现代政党的很多特征,可见,墨家作为先秦百家争鸣中最为主要的“儒道法墨”四大流派之一,体现了很强的时代超越性和“尚平等、重民生”的先进思想。飞刀以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是否稳定,归根到底要看既得利益者的多少。既得利益者多,社会自然就会稳定。不难想象,在一个太平盛世之中,社会财富成正金字塔式分布,老百姓安居乐业,谁又会去谋逆犯险呢?即便有些好事之徒想要有所动作,也缺乏支持者的响应,队伍都很难拉得起来,更不用说形成气候,最多也就是做个绿林草莽罢了!相反,既得利益者少,财富和权力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成倒金字塔式分布,不稳定的因素自然就会增多,社会也就会变得动荡!这个最为简单的政治规律历来为政治家们所重视,是制定国策、保持国家安定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民本主义政治思想的源泉所在。但该思想的实现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作为支撑,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理想上。这也就是西汉以后,墨家开始衰败,最终绝迹的原因。一个好的国家政体,不可完全依赖于人类的自觉性,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证。这就要求:一要由民众立法,二要分权执法,三要操作公平,四要律例可量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特权阶层,实现真正的公平平等,获得民众的真正支持与拥护。以权谋定权势,以权势保公平,由民定法,实惠于民。正所谓:道法自然,无治者,不易自然;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