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二年(前205年),为了缓解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扭转“彭城之战”后汉军的颓势,刘邦接受了韩信提出的“分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策略,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分兵三万给韩信,以名士张耳为辅,命其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果然不负众望,迅速攻灭代国,后又巧设奇计,在井陉口大败赵军主力,阵毙陈余,擒赵王歇,并凭借累胜之势遣说客说降燕王臧荼,兵不血刃地拿下燕国,平定了河北之地。
相比汉军韩信军的连战连捷,屯守于“成皋-荥阳”一线、扼守天下咽喉的汉军主力却打得异常地艰苦。荥阳,山东通向关中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战国后期,秦国为了满足兼并战争的需要,进行战略东移,将荥阳作为自己“中分天下、兼并四海”的战略枢纽,不仅驻有强兵劲旅防守,而且在附近设有囤积大量军需粮草的敖仓以资军用。其城西面的成皋,古称虎牢。北临河水(黄河),南傍嵩山。城东,汜水由嵩山间向北流入河水,是屏障洛阳、确保关中安全的军事重镇。可以说,只要能够控制“成皋-荥阳”,就等于已经一只脚迈入了关中腹地。项羽自然深明其中厉害,故而,在“彭城之战”后,亲帅楚军主力围攻汉军,力图从汉军手中夺取“成皋-荥阳”之地,借以攻入刘邦集团的关中根本。因此,汉军与楚军在该地展开了一场荡气回肠、旷日持久的战争,史称“成皋之战”。
交战之初,张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谋士,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出了项羽集团各派势力间的矛盾,建议刘邦:以政治配合军事,以进攻辅助防御,游说英布倒戈,从南面牵制项羽,配合韩信的北征行动,保障成皋的翼侧安全,同时联络彭越,袭扰项羽后方,从而迟滞项羽的进攻。同时强调,充分利用好韩信、英布和彭越三名将领是汉军能否战胜楚军的关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邑之谋”。刘邦即按照张良制定的谋略,实施“正面坚持、敌后袭扰、翼侧牵制、迂回发展”的作战方略,同时让萧何经略关中、巴蜀,巩固后方战略基地,转运粮食、输送兵员,支援前线作战,通过时间因素,让关中的强大物质力量发挥出来;还采纳陈平的计谋,派遣间谍,以重金贿赂的形式,分化瓦解楚军,离间楚国的君臣关系,致使后来亚夫范增归走乡里。
刘邦集团的这些“伐谋”举措虽然起到了牵制楚军、巩固后方的积极作用,但是正面战场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项羽看到汉军的势力在河北不断做大,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如令汉军韩信部做大,很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以孤楚对抗天下的窘境。然而,由于扼守“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刘邦部的存在,楚军又不能盲目北上,与韩信争锋于燕、赵之间,其原因在于一旦楚军北上,据守于天下心腹之地的刘邦部必然乘势东进,引兵绝其粮道,断其归路。因此,项羽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春,举全楚之力强攻荥阳进行搏杀,力图击破汉军主力,擒贼擒王,使得各路汉军不战自乱,并多次派兵切断汉军的粮道,使汉军刘邦部在补给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时至五月,项羽大军进逼荥阳,刘邦内乏继粮、外无援兵,情势日趋危急。刘邦采纳张良的缓兵之计,派出使臣向项羽求和,表示愿以荥阳为界,以西属汉,以东归楚,但遭到项羽的拒绝。刘邦无奈,只得采纳将军纪信的计策,由纪信假扮作汉王刘邦,驱车簇拥出荥阳东门,诈言城中食尽,汉王出降,蒙骗项羽,而自己则乘机从荥阳西门逃奔成皋。项羽发现自己受骗上当后勃然大怒,烧死纪信,率兵追击刘邦,很快便攻下了成皋,刘邦仓皇逃回关中。
回到关中后,刘邦在萧何的帮助下再次招募兵员,因秦民多善戎马,又恨项羽而亲汉王,故很快就征集到了一支新军。此时,刘邦打算再次东进,汇同荥阳守军实施反攻,从项羽手中夺回成皋。而谋士辕生则认为此举并非最佳方案,建议刘邦派兵出武关(今陕西商南东南),调动楚军南下,减轻汉荥阳守军的压力;同时,让韩信加紧经营北方战场,迫使楚军分散兵力,之后汉军再择机重夺成皋。刘邦欣然采纳这一计策,率军经武关出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之间,与英布配合展开攻势;与此同时,韩信也率部由赵地南下,直抵黄河北岸,与刘邦及荥阳汉军互相策应。汉军的行动果然起到了作用,使得项羽率兵南下,迎击刘邦。此时,刘邦在扯开楚军的空当后,却又转攻为守,避免同楚军进行决战,而让彭越加强对楚后方的袭击。彭越不失所望,进展迅速,攻占了鲁南战略要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直接给楚都彭城造成威胁。汉军这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体现了其指挥团队雄阔的大局观与强大的运筹能力。一时间,项羽首尾不能兼顾,被迫回师东击彭越,刘邦则乘机收复了成皋。
六月,项羽击退彭越后,立即回师西进,对刘邦发动第二次攻势,攻占荥阳,再夺成皋。并继续西进,抵达今河南巩县一带。刘邦军仓猝北渡黄河,逃到小修武(今河南获嘉东),在那里征调到韩信的大部分部队,以支撑危局,增强正面的防御。连吃败仗的刘邦吸取了与项羽作战失利的教训,命汉军一部拒守于巩(今河南巩县西南),一部屯驻小修武,深沟高垒、互为犄角,但均不与楚军交锋。同时,派韩信组建新军东向击齐,继续开辟北方战场,尽快形成对楚的战略合围。又命刘贾率领两万人马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旧黄河渡口)渡河,深入楚地,协助彭越,扰乱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粮道。彭越得到刘贾这支生力军的支援,很快攻占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等十七座城池。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彭越扰楚”典故的由来。彭越、韩信的军事行动,给项羽侧背造成严重的威胁,迫使项羽在九月间停止正面战场的攻势,再次回师攻打彭越。项羽临行前,告诫成皋守将曹咎小心坚守成皋,千万不要出击,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十五日,自己一定可以击败彭越。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去之机,反攻成皋。守将曹咎开始还遵照项羽的告诫,坚守不出,但是经不起汉军连日的辱骂和挑战,一怒之下,率军出击。刘邦见时机成熟,便挥师大进,重创曹咎所部楚军于汜水之上,曹咎兵败自杀,汉军乘机再夺成皋,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今荥阳东北)一线,收敖仓积粟以充军用,并在荥阳以东包围了楚将钟离眜部。
项羽听到成皋失守,急忙由睢阳带领主力返回,同汉军争夺成皋,与汉军对峙于广武,欲与刘邦决一雌雄。可是汉军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双方对峙数月,项羽无计可施。是时,韩信业已攻占临淄,齐地战事吃紧,项羽不得已只好派龙且带兵二十万前往救齐,这就更加减弱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力量。到了十一月,韩信在潍水全歼了楚军龙且部,平定齐国,对楚军形成了战略合围;因彭越游军的不断袭扰,多次截断楚军的补给线,楚军粮食缺乏;同时,英布所部在淮南也有所发展,项羽腹背受敌,既不能进,又不能退,完全陷入了被动,楚汉双方的强弱形势已发生根本的变化。项羽见大势尽去,遂被迫与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尔后引兵东归。从战略角度上讲,“成皋之战”以汉胜楚败而告终。
“成皋之战”历时两年又四个月,楚汉双方共投入百万以上兵力。刘邦在“韩信分兵北举河北、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策略”的基础上,整合谋臣张良的建议,利用政治、外交手段,拉拢与项羽有隙的英布和彭越,为己方平添了两支奇兵,之后又借助其二人独立统兵的能力,或袭扰楚军后方,或南下楚境进行发展,大大地减轻了成皋正面战场上汉军的压力,从而为北上的汉军韩信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韩信平齐之后,成功地对楚形成的战略合围。“成皋之战”中,汉军指挥集团非常注重政治、军事、外交的联合使用和多层次多线路的立体作战思维,从而达到“正兵”与“奇兵”的密切配合,“主战场”与“次战场”的相互支撑,“前方”与“后方”的彼此协调,将“正面相持”、“后方袭扰”、“翼侧牵制”和“迂回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断调动削弱楚军,最终形成了双方力量的反转,为灭楚兴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役,刘邦广泛听取谋臣的建议,知人善任、果断分兵;韩信、彭越、英布三将独挡一面,彼此策应;张良、陈平、郦生等谋士奇计迭出、伐谋攻心,将孙子的“谋攻”妙法演绎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刘邦集团对于战争的整体驾驭能力,堪称是中国军事史上继“长平之战”后又一经典战例,非常值得后世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