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濮之役为晋所败后不久,楚成王即被世子商臣所弑。商臣自立为国君,号穆王。穆王一直对楚军的城濮惨败心有不甘,即位之初就抓紧时日整顿兵马,发誓与晋国再决中原。然而天拗人愿,穆公壮志未酬,就抱病而亡。其子旅即位,也是日后名动中原的楚庄王。晋国乘楚国治丧之机,会盟天下诸侯,将业已臣服于楚的陈、郑诸国收至麾下。同时,楚国内部亦是暗流涌动,令尹斗越椒见庄公年少,多有非分之想,常欲取而代之。但是,庄王置内忧外患而不顾,依旧无动于衷,即位三年,整日畋猎饮酒,不理朝政。朝中忠良之士忧心忡忡,良臣伍举入宫,讽谏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不知是何?庄公仿佛察觉到其中的含义,随即对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此语一出,足见庄王的非凡气魄和宏大雄心,绝非碌碌庸主所能比拟的。后又得苏从以死相谏,庄王方才下定决心,罢除**乐,一心理国,重用伍举、苏从等一干贤臣,不及一年楚国大治。随后,庄王亲率三军挥师北进,灭庸败宋,平定陆浑戎族,陈兵周境,问鼎中原,天下莫能与争。就在楚庄王霸业初成之时,楚国爆发内乱,斗越椒趁庄公远征中原,兴兵反叛,攻占郢都,自立为王,更遣精兵拒庄公于楚境之外。庄公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长期的对外战争已使王卒疲敝,而斗军初至以逸待劳士气正盛,故大胆采取主动退却,诱敌进击的战法,先抑后扬,一举击败对手,阵毙斗越椒。楚军乘势分兵追缴,迅即平定叛乱。为了更好地稳定国内政局,庄王对于叛乱斗氏一族进行区别分化,尽斩罪魁,余从不论,立斗班之子克黄以续斗氏之嗣。楚民皆感庄王大德,愈加归附,此为楚国日后的争霸战争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古今平叛之事不只庄王一家,过程亦是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其成功原因不过几点而已。首先,一旦出现叛乱,作为在位者,万万不可慌张,应尽快的组织起有效地反击,至少应该是守住城池,尽量展开消耗战和拉锯战,以空间换时间,防止对手速战速决,因为叛乱者毕竟是少数,一旦陷于僵持,其事必难成功。其二,最大限度地征得公众的支持,在道义和舆论上孤立叛乱者,使其陷入被动,毕竟叛乱者是不得人心的。其三,平定叛乱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国内*的继续,因此应时刻将“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作为平叛的主导方针,区别对待叛军中的各种势力,充分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分化瓦解对手,做到首恶必诛,胁从后论。如此,君主方可顺利掌控局面,保社稷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