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新史记·太宗本纪》(后元)终章(1 / 1)

文鼎十五年,已经逃到呼揭山的匈奴单于庭发生政变,军臣被异母胞弟伊稚邪刺杀,自号单于,也就是后来的伊稚邪单于。得知匈奴发生了单于的兄弟刺杀单于的状况,太宗皇帝遣使斥责,并派安北都护府都督何未央西进,讨伐伊稚邪。夏四月,安北都护府发骑兵十万,从姑且水西出草原,逼近了呼揭山。无可奈何之下,伊稚邪单于带着仅剩的部众和牧畜,进入了后来的西域。在此次战斗中,曾经因为罪恶被废黜爵位的周勃之子周亚夫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朝堂百官提议给周亚夫加官进爵,太宗皇帝思考了很久,还是没有答应。周勃原本是开国功侯,被太祖高皇帝封为绛侯,却在吕太后驾崩的时候在长安作乱,太宗皇帝好几次都饶恕了周勃,但周勃依旧死性不改,最终在家引咎自尽。太宗皇帝认为,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肯定和周勃一样,脑后有反骨,所以一直压制着周亚夫的官职。后来发生的事也说明,太宗皇帝的预测十分准确。文鼎十六年,太子妃剩下皇长孙,也就是后来的孝宣皇帝,太宗皇帝十分高兴,并亲自给皇长孙起名:彘。皇长孙出生时,太子已经二十六岁了,太宗皇帝对朝臣百官说:男子没有年过二十还长不大的,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在皇位上坐了八年,如今太子加冠成人已经过了六年,应该负担起应有的责任了。于是下令太子监国,朝中所有的大小事务由太子处置,遇到重大的事情或者解决不了的事情,再由太子请示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劳苦一生,直到这时才过上了轻松地生活,每天都抱着皇长孙在长安城内戏耍。文鼎十七年,太宗皇帝第三次开科取士,实际上所有的事情都有监国的太子操办。这一次考举中,总共有超过十五万的士子参加,其中通过第一轮、第二轮考试的几万人,基本都被新设立的水衡都尉任用为官吏。文鼎十八年,南越王赵佗突然病逝,王孙赵胡继为南越王,并上表长安,请求长安认可。监国太子得到消息,在请示太宗皇帝之后回复赵胡:从高皇帝鼎立汉室以来,诸侯王就从来没有不朝觐长安的道理,之前赵佗年事太高,车马不便,现如今,赵胡却再也没有不朝长安的道理了。春二月,南越王孙赵胡从南越国都番禺城启程,在夏六月抵达长安。赵胡朝觐长安的同时,将跟随赵佗前往岭南的前秦将士遗骸也带了回来,太宗皇帝亲自主持了接待,并按照国葬的礼仪,把这些遗骸葬在了骊山脚下。之后赵胡奉上了南越疆域的详细地图,朝堂百官便提议,为死去的赵佗盖棺定论。太宗皇帝苦思许久,最终说道:南越王赵佗,奉先秦始皇帝的命令征服南越,对于诸夏的功劳都是可以看得见的。王赵佗以武立身,以武立命,以武为诸夏开疆拓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于是朝中百官共议,谥赵佗为南越武王,太宗皇帝赐下黄肠题奏、金缕玉衣各一,太后也赐下了不少冥器。文鼎十九年,南越内附,太宗皇帝封南越王孙赵胡为余水侯。文鼎二十年,闽越、东越内附,太宗皇帝就让梁文王刘恒的第三个儿子刘参去岭南为王,以原本南越的国土为封土,以原本的南越国都番禺为王都,号越王。文鼎二十一年,龙首渠、六辅渠、白渠,以及汉中地区的褒斜道基本完工,由御史大夫贾谊主持的郑国渠拓宽、清理、另开支流的工程也终于结束。经过这次拓宽之后,郑国渠和行开拓的支流能灌溉的田亩多出了上万万亩,汇集关中百余万户家庭,再加上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等水利设施,关中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具备了种植水稻的条件。褒斜道的完工,则是让关中的汉中地区与蜀郡之间的交通变得畅通了起来,蜀地的名产如蜀锦、玉石等物品,开始大量流入关中,天下其他地方的商品也开始进入蜀郡。在确定郑国渠的工程没有出现纰漏之后,太宗皇帝召集百官共议,最终决定敕封主持此次工程的御史大夫贾谊彻侯之爵,封土为贾谊的故乡洛阳城附近的平阴县,食邑一千户。文鼎二十二年,丞相郦寄的任期满,从丞相的位置上光荣退休,被赐予了赞拜不名的荣誉。冬十二月,拜御史大夫贾谊为丞相,尚书令晁错为御史大夫,已经成为大农的公孙弘为尚书令。文鼎二十三年,太宗皇帝颁布册立诏书:以皇长孙刘彘为太孙,改名为彻。这时,皇长孙才六岁。世宗皇帝是在六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孝宣皇帝更是在六岁的时候被册立为太孙,再加上孝怀皇帝也同样是在六岁被册立为太子,八岁登基,如此三次下来,皇长子年满六岁册立为储君的规则,也成为汉室的传统。直到三十年后,年刚三十六的孝宣皇帝病逝时,太子已经早于孝宣皇帝死去,孝宣皇帝没有别的子嗣,孝文皇帝的其他子嗣也都已经失去,卫太后就按照兄终弟及的规则,把太宗皇帝的次子刘弗陵召入了长安。那时,蒙王刘弗陵已经年近六十,得知卫太后想要让自己入继大统,刘弗陵惶恐的说道:我已经是个即将死去的老人,如果染指神圣,恐怕会辜负太祖高皇帝的江山。于是卫太后下令,由蒙王刘弗陵的嫡长子刘婴入继大统,是为孝昭皇帝。在蒙王刘弗陵死去之后,孝昭皇帝追尊生父刘弗陵为孝烈皇帝,奉孝文皇帝刘贺为亲父,为孝文皇帝建世宗庙;并奉孝宣皇帝刘彻为长兄。文鼎二十四年,孝惠皇帝的第五个儿子赵王刘太薨,太宗皇帝哀痛不能自已。朝臣百官通过商议,最终向太宗皇帝汇报: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无过,好民治。于是,将刘太谥为赵戴王,并将赵国的土地分为九部分,将刘太的十四个儿子其中八人封为诸侯王,将赵国的一半土地化为郡县。文鼎二十五年,楚王刘戊病逝,原本应该有长子继承王位,并由其他几个儿子裂土为王,但在刘戊死后,有人举报刘戊生前又不符合伦理的举动,太宗皇帝闻之大怒,令人彻查,发现确实如此后,下令废黜楚国的宗庙,并将刘戊的所有儿子处死。文鼎二十六年,故安侯申屠嘉病逝,太宗皇帝派丞相贾谊代为吊喧,并追尊申屠嘉为太师。文鼎二十七年秋六月,太宗皇帝病重,于是招来了丞相贾谊、御史大夫公孙弘、尚书令晁错,并叫来了记录遗诏的史官,还将监国太子和太孙叫到了身边。在遗诏中,太宗皇帝写道:我在十岁的年纪,就接过了孝怀皇帝肩上的重担,做天下数千万百姓的牧治者,在过去这四十多年中,我实在是诚惶诚恐,生怕哪里做的不好,会有损先祖父太祖高皇帝、先皇考孝惠皇帝、先兄孝怀皇帝的遗德,败坏了汉家的江山;幸好有无数勇敢的将士在北方挥洒血汗,有许多饱读诗书的文学之士在朝中运筹帷幄,辅佐我治理天下的百姓,抵御外族的入侵,才让我侥幸没有孤独历代先皇的重托,没有让天下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差。君主一个人犯了过错,不能让天下人代自己受过,天下任何地方出现的罪过,责任都在我帝王身上;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人,天下百姓在过去几十年省吃俭用,用剩下来的一枚枚铜钱,堆出了我汉家在草原的一次次胜利。穷兵黩武是我的错,获得的武勋,则全都是天下人的功劳。在过去四十几年当中,我让以前的少府,现在的民工部凭借粮食专卖、盐铁专卖积攒了许多钱财,实际上并非是我贪图享受,实在是心疼天下百姓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所以希望能为天下百姓减轻一些负担。现如今,我已经要离开人世,到九泉下面见历代先皇,所以做出几个交代,如果有什么过错的地方,希望天下百姓能看在我多年勤政,没有犯什么大错的份儿上,不要记恨我。——我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但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功劳,死后的丧葬事务一切都从简安排,朝臣百官、功侯武勋、宗亲诸侯最多只能哭灵三天,寻常的百姓只能哭七天。——我的墓葬中,不允许放入任何金、玉、珠等贵重的随葬品,只需要一些竹简、木渎,和一些陶俑陪葬就可以了。——我死去之后,以太子刘贺继承皇帝的位置,皇太孙刘彻为太子。史官将遗诏写好,交给太宗皇帝过目、用印之后,遗诏被叫到了丞相贾谊的手中,太宗皇帝则将太子、太孙、皇后留在了身边。文鼎二十七年秋七月乙亥日,太宗皇帝在未央宫驾崩。当日晚,太子刘贺在朝臣百官的陪同下在未央宫继位,接受了百官的朝拜纳诚。次日清晨,孝文皇帝刘贺颁布诏谕:尊皇后何氏为太后,册立太子妃李氏为皇后,皇太孙刘彘为太子。秋七月壬午,太宗皇帝被下葬霸陵。秋八月,掌控细柳营的周亚夫突然在长安周围调动兵马,孝文皇帝大惊,长安又没有可用的将领,孝文皇帝于是请出了已经赋闲在家的祖父何广粟。早在太宗皇帝驾崩之前,太宗皇帝就已经对周亚夫有所防备,所以已经提前给何广粟做下了交代。得到孝文皇帝的指示,何广粟便带着孝文皇帝的符、节,以及太宗皇帝御赐的宝剑,来到了霸陵以西的山林间。次日,何广粟率领孝康陵卫,也就是之前的材官都尉,镇压了周亚夫的叛乱。秋九月,周亚夫在诏狱饿死,孝文皇帝命令太常,在功侯薄中去掉条侯,并明言:从今往后,只要是姓周的人,就不得为百石以上的官员。次年冬十月,孝文皇帝改元元年,年号永昌。下令大赦天下,并赐天下为人父者爵位一级,酒肉各十斤,并出内库钱,收容天下死于国家事务的英烈后代。永昌元年冬十一月,孝文皇帝颁布诏谕,彻底取消了汉室的农业税,将口赋从三人一算降到了六人一算,每人二十钱,并承诺永不加赋。而汉室的丞相位置,则是在孝文皇帝永昌七年,贾谊荣退之后由晁错接手,到孝文皇帝驾崩后的孝宣皇帝五年,晁错荣退,又公孙弘接手。在公孙弘之后,汉室彻底取消了丞相制度,原有的三公九卿制,也按照太宗皇帝先前交代的三星六部制所取代。在我看来,太宗皇帝为人亲和,仁慈,与人宽厚,却又不失王者的霸气,是一个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太宗皇帝早年受法家、墨家的荼毒太深,从而导致了对儒家的很大成见。不过好在太宗皇帝并不是一个仅凭喜好的人,对于贾谊、汲黯、颜异这样真正的君子,太宗皇帝也总是能任用,看人用人的水平,可以算得上是非常优秀了。太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对于汉室的强盛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除了将北方的匈奴人驱逐到西域一带,为后来将匈奴驱逐到大宛以西打下基础之外,对于民政民生的贡献也是十分卓著。在个人道德方面,太宗皇帝尤其注重孝道,也总是以孝道教导太子、太孙,这对于汉室后来始终坚持不懈的以‘孝道治国’为国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太宗皇帝也严格按照立嫡立长的规则,很早的就立下太子、太孙,让国家很早就安定了下来,而不是被夺嫡的事搅的暗流涌动。对于有功的将士,太宗皇帝也不吝啬赏赐,对阵亡将士的家属,更是穷尽一切的补偿,这一切都是完美的君王典范应该做的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太宗皇帝对于外戚太过放纵,让何广粟、何未央,以及秦牧这样凭武勋幸贵的外戚太过于嚣扬跋扈,败坏了功侯贵勋之间的淳朴风气。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何氏外戚,孝文皇帝才能顺利击溃逆贼周亚夫的阴谋,在未央宫继位,在孝文皇帝登基之后,何氏外戚也做了不少好事,家风也比以前内敛厚重了许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太宗皇帝真的是明见万里,连何氏外戚后来的变化,都没有逃过太宗皇帝的预料。完本感言

呃······

说什么好呢······

是的,大家猜的没错,《少帝成长计划》,确实已经到了完结的那一天。

可能有些书友还会觉得有些奇怪:不是明显还有篇幅没写完吗?为什么就完结了?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说来话长,那我就长话短说。

第一,是内容问题。

还记得去年的七月,我怀着写着玩的心情,拟定了《少帝成长计划》的第一版大纲,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刘弘醒来,刘恒已经要被请入皇宫,刘弘赶紧跑出去,找来北军夺回皇位,然后成为皇帝,完成一些不一样的成就······

——你们没看错,这不是我总结的大纲,是我当时真的就想到这么多,就是这么一个笼统,大概,连细节都没有的一个想法。

嗯,与其说是大纲,倒不如说是一个思路的开头,或者一部分。

然后略有些随意的发布章节,然后签约了,签约就签约吧,原本的前四章被编辑改成了现在的前半章。

还没等我从嘟囔中缓过神来,这书就火了······

莫名其妙火了之后,我就去问,去查,最终发现,自己的能力好像并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程度的人气。

于是~我就开始细化大纲,细化情节,就有了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大半本书,以及末尾总结提要性质的《刘弘本纪》。

不得不说,这本书开头写的真的很顺,我写的也很爽,自己都**澎湃,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不科普吧,突然出现一个人很突兀,一科普吧,收不住就是好几章。

好几章科普完,一两天过去了,我原本想到的精彩情节又忘记了,没办法,得更新得要全勤啊!

怎么办?

接着科普,边科普边想情节吧。

于是,就有了那一段段又臭又长,和主线明明有关系,看上去却毫无关联的科普内容。

我知道你们看着难受,因为我自己写着也难受。

如果没有全勤这种说法,没有每天都更新的要求,或者我能准备的更充分,经验更充足一些,这种情况也许会好上很多。

但世界上没那么多如果,《少帝成长计划》,本身就是一个正确的脑洞,正确的思路,在我不正确的水平阶段,不正确的火起来的书。

写到现在这个地步,大家也能看出来,我已经有些驾驭不了情节了。

本来想写打仗,结果重头戏两笔略过,本末倒置,都为科普让路了。

我脑子和手也好像形成了一种惯性,就好像那种感觉——前面都是科普,突然写情节,会驴唇不对马嘴,还是继续科普吧······

这是我内容出现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经验、水平、能力还不足够,或者说和这个成绩不匹配,跟开头那个精彩的部分不匹配。

如果说内容的问题,多少有点我矫情的因素的话,那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实在无法解决的了。

——人食五谷杂粮。

还记得一月的时候,我曾和当时的老读者说过,二月日万一个月,三月看成绩,如果不行,就咸鱼更新,出去工作了。

后来这个事情不了了之,我的更新虽然还是很咸鱼,但起码每天四千字是竭尽全力在保证的。

那我日万的二月份,成绩,准确地说是收入,到底有没有达到我的标准呢?

实话实说:没有。

任谁一天花六个小时码字,另外花两倍的时间想情节,查资料,梦里都是《史记·xx列传/世家》,到头来到手四千块钱,都不会觉得很值得。

但我还是写了,虽然没日万,只是咸鱼4000,但我还是在坚持。

直到上个月,全勤莫名其妙被吞,稿费跌破二千,这个月拿到全勤的情况下稿费不到二千五,以及月初连续两个限免,以及与之对应的成绩毫无波动,终于让我下定了决心。

该是时候了。

该是时候承认,我,中丞佐吏,还没有能力驾驭《少帝成长计划》这样一本世界观宏伟的历史穿越文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的《少帝成长计划》,就是要致敬经典,致敬要离的《我要做皇帝》,也算是填补《皇帝》疑似烂尾的遗憾,但我现在发现,我还不行。

不是不行,是现在还不行。

不管怎么样,少帝成长计划,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但这个遗憾,我将来会找机会弥补回来的。

比如月入个六七千,一年半载不赚钱也不愁吃喝的时候,或许会写写主角的哥哥,或者老爹什么的。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打算稍微调整一下心态,系统的学习一下网络文学的理论知识,比如爽点的设定啊~节奏的把控啊之类的,这些方面我的问题貌似不是一般的大。

大概在十月中下旬的样子,下一本书就会和大家见面了,朝代先秦,同样的慢节奏养成文。

这次,我要致敬《汉乡》(恬不知耻的一笑)。

三百六十天,一百六十万字,《少帝成长计划》陪我度过的每一天,我都不会忘记。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