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新政已经有序铺开,诸位阁臣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朱由检随手将用完的绢巾递给王承恩,又道:“朕听说,宋应星的新农业搞的是有声有色,户部已经趁着开春率先于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开始了试点推广番薯种植。”
“是!北直隶、山东、河南中南部、山西南部、陕西秦岭以南都是最适合番薯种植的地区。”徐光启对此详细说明道:“率先于这些地区试点推广番薯种植非常有利于番薯作物的高产。”
“等到来年,大明各地的百姓看到番薯试点区的丰产,百姓们一定会打消疑虑积极播种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
“要不说这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呢!这就叫做:专业。”朱由检满脸欣慰的对徐光启赞赏道:“朕知道,为了选定首批番薯试点区,徐阁老和宋应星都没少费心。”
“民以食为天,将我大明的农业搞好了,才能让天下万民更加安心。”
“只有尽快把番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大面积推广起来,遇到灾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百姓的抗灾能力。”
身为穿越者的朱由检自然知道:现在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旱与大涝会相继出现,北方将持续低温、干旱。
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势必会给大明的农业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这些都是非人力可逆的天灾,朱由检就算再牛也不可能左右老天爷的神威.........
所以,番薯、土豆、玉米这些抗灾害能力强又比较高产的农作物绝对可以成为灾难时期的救命稻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百姓的抗灾能力;朝廷于百姓受灾之时也可以少承受一些赈灾的压力。
-------
议完建奴、福建以及农业方面的事务后,负责筹办铸造新币的内阁辅臣黄立极又重点奏报了关于拟定银币、铜币样式的相关事宜。
现在,经过户部与工部联合讨论后,初步出具了两种方案。
一种是以太祖朱元璋的头像为主题设计钱币币面;另一种方案则是以朱由检的头像作为设计主题。
对此,朱由检左思右想之后,最终将这两个方案都给否了。
因为,他猛然想到了后世民国时期发行的“袁大头”!
当时的银元是以袁世凯的头像为币面,所以才被人们俗称为“袁大头”。
如果把太祖朱元璋或者是他自己的头像印到大明发行的银币上,久而久之,这大明的银币岂不是会被人们称之为“朱大头”吗?
不行!“朱大头”这三个字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依朕之见,我大明的银币和铜币就不要以先祖或者是朕的画像作为币面图案了。”
朱由检想了想,为此事定了调子:“这样吧,我大明的钱币以后是一定会走出四海,通行万国的。”
“既如此,这银币与铜币的币面设计那就应该重点突出一些我华夏文明的特点。”
“朕以为,银币的币面可以用“龙”的图腾来作为主题进行设计。”
“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传说,“龙”乃我华夏族群始祖的图腾。”朱由检灵光一闪,越发觉得这个设计主题非常合适:“传说中,“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我华夏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这个寓意就非常好!”
“对!就这么定了。”朱由检当即拍板道:“我大明的银币就以“龙”作为主题,让工部的人好好琢磨琢磨,多设计出几套方案出来以供参详。”
“至于铜币的主题,可以用紫禁城的图案作为参考主题来进行设计。”
“此事要尽快拿出具体方案,把具体规格都确定下来以后马上开局铸造。”
“是!臣议事结束后立即将皇上的意思传达到工部,让他们于十日内出具样图。”黄立极随即应旨:“等样图出来后,臣即刻送呈御前供皇上御览圣裁。”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了张瑞图与李国普:“张阁老,李阁老,关于普及文化的事宜你们筹办的怎么样了?”
除了铸币之外,朱由检还特意交办了一件意义远大的事情让张瑞图与李国普两位阁臣主抓筹办。
那就是:识字扫盲!
现如今,大明王朝的百姓大多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这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于全国范围内普及文化知识,开展识字扫盲绝对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朱由检对于这件事情可以说是相当重视的。
因为他知道,让更多的百姓识字认字不仅可以让大明子民的整体素质产生飞跃性的提升,对大明未来的发展道路更是具有非凡性的意义。
这也是朱由检为大明的子孙后代所做的一项长远规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日后的大明王朝一定会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大国。
虽然,朱由检知道自己估计是看不到大明朝在他的治下发生这么巨大的转变了;毕竟,科技与时代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蹶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去慢慢积累........
但是,从现在起便大力开展全国性的识字扫盲政策,就是在为大明的后世子孙可以更快地完成时代的变更而做准备。
识文断字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且,让更多的人识文断字也更加方便诸多新政的推行。
比如,在军队之中开展识字扫盲运动,让大明的士兵们全面脱盲,就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思想灌输以及更加系统性的掌握军事技巧等相关事宜。
士兵们识字以后,兵部可以大批量刊印《士兵作战指南》以及《士兵条例守则》发放到士兵手中,在言传身教之余,士兵们还可以随时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
百姓们识字后,朝廷便可以大规模的刊印给百姓灌输正确导向的宣传书籍发放于民。
朱由检自然知道掌握舆论导向和适当“洗脑”的重要性。
而文化书籍便是达成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