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民为重(1 / 1)

皇太极心有不甘地一拳锤在桌案上:“再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如果还打不进皇城,就依先生所言行事吧!”

此时的皇太极心中也是恼怒异常。

他非常能够理解代善为何会如此排斥范文程所言的议和妥协之策。

他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几乎将各旗最精锐的巴牙喇护军都给拼光了,方才完成了这个二百多年来从来无人能够达成的壮举。

紫禁城就在眼前,大明的天子此时就被他们困在那里。

面对这样的局面,上到皇太极本人下到八旗的普通士卒想的都是赶在明军破城之前拿下紫禁城。

所有人都坚信,只要他们将躲在紫禁城里的大明皇帝握在手中,周遭的几十万明军便会偃旗息鼓.........

毕竟,现在这个时候和当年瓦剌土木堡俘获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大不相同。

那个时候,北京城还有个现成的郕王朱祁钰,身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被扶上皇位倒也合乎理法。

但是,此时的北京城却只有大明天子朱由检一人而已。

他既无子嗣,也没有活下来的亲兄弟。(朱由检兄弟七个,长大成人的就只有他和哥哥天启帝朱由校...........)

所以,皇太极等人皆认为:只要拿下了朱由检这个大明天子,任由周遭有明军的千军万马也绝不敢轻举妄动。

在此之前,就连范文程都觉得,这个观点是非常站得住脚的。

历来越是身居高位者便越是惜命,更何况身为大明天子的朱由检呢?

只是,顺利攻入内城之后,八旗兵锋便止步在了皇城之外。

任由他们如何猛攻和劝降,却迟迟无法撼动皇城城防。

这让敏锐的范文程察觉到了事态的不妙。

于是,范文程立即建议皇太极以京师百姓和被他们俘获的千余名明臣勋贵当做与明廷斡旋的筹码。

因为范文程认为:要是按照这个态势的发展,这将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范文程提出此策也是一场豪赌。

他在赌紫禁城里的那位大明皇帝不会置整个北京城的百姓和这千余名大臣勋贵于不顾!

这种事情如果不摆到明面上,成功的几率必然不大。

可一旦摆在明面上,大明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们就不得不考虑天下的悠悠众口。

孟子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这个独尊儒家思想的时代里,没有哪个君主会捅破这层窗户纸。

即使他们心里面将天下生民视为蝼蚁,但明面上也会将自己说成是一个“爱民”之君。

不管他们如何压榨于民,嘴上也绝不会承认自己把百姓的生死完全不当一回事!

天子是天下生民的“君父”,这天下万民皆是“君父”之子女。

试问,为了万千“子女”的安危,你放我们一马岂不是应该做的吗?

这便是范文程的出发点,也是当下形势中八旗大军唯一的生机。

当然了,如果紫禁城里的那位可以狠下心来当一回铁石心肠的枭雄,一旦形势再度反转,那他们最后的下场便只能是拉上京师的百姓给他们陪葬了!

世上之事,就是这样变幻莫测。

本来已陷绝境的八旗大军因范文程于京师埋下的暗棋而迎来了转机;利用内应顺利攻破北京城的八旗大军眼看着就要上演一出绝地逆袭的好戏;可进了城才发现,事态的发展却压根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很大几率反转局面的皇太极一方,又被拉回了生死边缘。

现如今,双方都在死命攻城,谁先破了防谁便能重新赢得一丝生机。

皇城——承天门。

刚刚还拼命猛攻的建奴军队突然如潮水般退去。

片刻后。

一名举着白旗的八旗精悍骑兵快马奔于城下,向城上守军大声喊道:“奉汗命,现将两国休战国书送于大明皇帝亲启!”

言罢,精悍骑兵随手将手中的白旗向地上一掷,搭弓射箭,一支箭信呼啸而出,准确无误的射向了城楼的楼柱之上。

承天门守将徐允看着已策马离去的八旗骑兵,一把将钉在楼柱上的箭信取下。

徐允拿着取下的书信,皱眉自语:“休战国书?皇上亲启..........”

“是不是城外的勤王兵马杀进来了?这建奴见势不妙想停战求和?”

“大人,目前为止好像城外的勤王兵马还没有进来。”一旁的兵士低声回道:“北安门那边派出去的敢死营好像也没能打开局面..........”

“哦?这样啊.........”徐允说着随手将书信往身边的一名亲军手里一塞,吩咐道:“即刻将此信送至御前,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