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皇城草原(4)(1 / 1)

元佐别闹 辰龙在天 2673 字 9个月前

淳化二年(991)七月,赵光义授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李继迁又介绍他弟弟李继冲给赵光义,也授绥州团练使,赐名赵保宁,连李继迁之前被俘虏的嫡母罔氏夫人也被封西河郡太夫人荣养京师。

赵光义这是一手妥协安抚,一手人质牵绊,也是用心良苦。但是,很明显,已经经历过那么多曲折的李继迁,野心也变大了,准备完成庶枝取代嫡枝中兴祖宗大业的使命呢!不是赵光义你能招抚得了的。

李继迁强迫绥州民迁徙平夏,又去攻打灵州,已经说明赵光义的妥协招抚政策无效,勃然大怒的赵光义决定发大兵征讨逆贼李继迁。

淳化五年(994),李继隆、尹继伦征讨李继迁,李继迁弃银州逃亡,赵光义削李继迁赐姓,并毁夏州城,迁民于绥州、银州,企图以此孤立李继迁。

随着国内王、李起义,国外对辽的战事不利,赵光义对西北、对李继迁的态度再度转变,不得不接受李继迁的乞和,尽力安抚羁縻之。

至道二年(996)李继迁劫掠四十万粮草围困灵州,再次激怒了赵光义,命李继隆等五路伐夏,然而,随着宋军各自为政盲目进军,最后落得个劳民伤财无功而返,赵光义也心疲力竭,决定把军事边备内缩,放弃银夏,对西部地区弃之不顾。

西夏能够立国,究其原因,就在赵光义对夏政策错误所致,不是赵光义的轻率,西北局势不能败坏如斯。

赵匡胤在位时,专注于南部,对西北无暇顾及,只能对豪酋许以羁縻世袭,力求稳定。赵光义的策略还是有成效的,西部边境安稳,交通通畅,割据的豪酋们朝贡不断,表现的非常温顺。

赵光义得以征服南方诸国,所展示出来的国防武力更让这些土豪们老实听话,这是赵匡胤把恩威并济手段运用得当所致,因此不论是夏州李氏、府州折氏、麟州杨氏、丰州王氏,都跑着向赵匡胤表示忠诚,特别是折氏家族,感恩赵匡胤对他们的羁縻信任,时常想着立功报恩,最后真成了帝国的西部凭仗,为赵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赵匡胤的策略并不被赵光义认同,赵光义得位有些不清不楚,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哥强,就愚蠢的改变哥哥的策略,比如废弃对边将的特权,让边将和内地一样,还派遣内臣充当监军牵制边将。

对赵匡胤表现出信任的西部豪酋们也更换策略,看着老实听话的,就继续世袭,看着只听赵匡胤话不甩他的,例如灵州的冯继业,召回京城不许归镇,这一波操作都挺顺利的,没想到在夏州这儿踢到铁板。

赵光义对夏州处置失当的最大原因还是他并不了解实际形势就贸然做出错误决定,夏州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华夷杂处,李氏从唐末开始盘踞银夏,已近百年,笼络羁縻那些豪酋,在豪酋们之间素有威望,再加上李氏宗族庞大,盘根错节,才能震慑银夏,你赵光义有何德何能觉得能一举收复银夏呢?

面对李氏家族内讧,赵光义应该扶持李继捧为主,继续沿用他二哥的策略,对银夏采用慢慢渗透的方式,逐渐让其变成第二个折氏,这才是最稳妥的。偏偏赵光义利令智昏、急功近利,觉得自己能超越唐宗宋祖,做出错误的措施,终于酿成大患,惜哉……

薛维汉洋洋洒洒地谈论父皇对夏州李继迁策略的失当,使赵元佐赵元佐怔惊不已。

还在晋王府时,赵元佐就对赵光义的藏而不露有点阴鸷的性格感到不爽,而更喜爱**直耿的皇伯赵匡胤;薛爷爷有礼有节地讲赵光义对待夏州李氏的鼠首两端政策一拆洗,赵元佐方知父皇对大宋朝的损害是致命的。

赵元佐吐了吐舌头,惊叹一声嘿嘿笑道:“小可明白了,爷爷您是为了抵御党项人李继迁的侵扰才成为回鹘国大将军的是不是!”

“五皇子只说对一半!”薛维汉蹙蹙眉头道:“那时候河西五洲被宋、回鹘、吐蕃三家分治,宋朝官员李惟清知凉州;老朽是李知府手下的将军!”

赵元佐震惊,看着薛维汉道:“原来这样!”

薛维汉沉吟片刻愤怒不已道:“党项人早就看准凉州,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虽干旱少雨但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不仅农业生产发达,而且没有涝旱之虞,祁连山有大量的草原适合游牧;是养马的好地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夺取凉州就意味切断宋军攻取河西的路线;也可以打破宋人和河西吐蕃六谷部、甘州回鹘的联合……”

赵元佐愤愤不平道:“党项人野心勃勃嘛!”

薛维汉眼睛里盈满泪水,道:“党项人进攻凉州先胜后败,知州丁惟清为国殉职;回鹘、吐蕃人得知凉州失陷迅速联合起来跟党项人作战;就在那一场战斗中,回鹘吐蕃联军射死李继迁!”

赵元佐惊呼一声:“薛爷爷您是丁惟清知府手下的大将军,莫非李继迁之死是您所为!”

薛维汉笑声呵呵道:“你小子聪明,其实弑杀李继迁那一箭就是老朽所为;但多年来老朽一直说是回鹘和吐蕃联军干的!”

一顿,神情亢奋道:“老朽尊重回鹘人,成了回鹘可汗夜落隔的属下;但射杀李继迁还是给老朽带来灾难!”

赵元佐“哦”了一声道:“原来爷爷这样成为回鹘将军,小可还是头一次听到!”

赵元佐想让薛维汉讲讲他射杀李继迁后招来什么祸灾,薛维汉却打了乱话道:“没错,老朽就是这样成了回鹘将军的!”

薛维汉顿了一下振振有词道:“夜落隔可汗是中原外甥,一直对中原王朝通好;对老朽这个将军也是满碟子满碗恭敬有加,老朽年纪大了;自动退出军界,要求来汉城为可汗守护草原;可汗竟然答应了!”

“爷爷您是英雄!”赵元佐说着站立地上躬身一礼,道:“请受晚生一拜!”

薛维汉扬声大笑,接着前面的话道:“李继迁被回鹘、吐蕃联军杀死后,凉州重新归吐蕃潘罗支;老朽随回鹘可汗回到甘州,牧羊放马;农耕生产!”

一顿,看向赵元佐道:“赵公子如果能去铁家营,一定会有惊喜;我们的高产水稻和棉花一定会使你吃惊!”

薛维汉扬扬洒洒地讲述了他的经历,赵元佐感叹不已心中说道:“看来自己这趟阴差阳错还碰对了,了解了河西走廊回鹘国的和汉人的难得的真实情况;实在太有有价值了!”

赵元佐、薛维汉两人说着话,见周围附近的乡亲还没有来;便就重新进到帐篷里面。

帐篷里面那只铜炉子十分精致,上面好像是烙上去的山水图画。

这样的铜炉子赵元佐在后世时好像在工艺美术店里面见过,属于珍藏品;没想到薛爷爷家中就有。

赵元佐凝视着铜炉子沉思,又看见一旁的木箱里堆放的煤炭;大惊失色道:“爷爷,你们用煤块烧水做饭?”

赵元佐在后世时知道青藏高原的牧民做饭用的是干牛粪,而在1000年前的宋朝,薛爷爷已经用煤炭做饭;这种反常现象不能不使他感到好奇。

薛维汉一怔,看向赵元佐道:“煤块?啥是煤块!”

一顿,挠挠脑袋;似有反应地指指堆放帐篷地上的煤块道:“五皇子是不是说这个?这是黑石呀!”

“是是是,就是这个物事!”赵元佐接上薛维汉的话:“原来爷爷把煤块叫黑石?哈哈……”

薛维汉笑道:“是叫黑石,黑石祁连山山坳里就有;老朽发现后捡回来一些用火去烧竟然着了,因此用来做饭、取暖!”

一顿,指指铜炉子道:“这只铜炉子是从大秦商人手中买来的,一两银子呢!”

到止为止,赵元佐才知道回鹘国使用的钱币是银两;但宋朝当时使用银子的地方还不是很多,一两银子如果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前半叶,大约就是3000块人民币。

3000块人民币可以购买一部空调,一台电脑,一台40吋液晶电视机。

薛维汉爷爷那个年代买一只罗马人的手工艺术铜炉子也是货真价实。

赵元佐思谋一阵,看向薛维汉道:“爷爷,大秦不就是罗马帝国意大利吗?”

薛维汉一怔,不明事理道:“什么罗马集归一打里?大秦是很远地方的国家;他们用骆驼驼着精致的手工品上汴梁和宋人做生意,老朽顺便买了一只铜炉子来!”

赵元佐惊诧不已,心中自笑:“薛爷爷是宋朝人,宋朝人只知道大秦,哪里知道意大利呢……”

太阳落山后,帐篷里渐渐黑暗起来;薛维汉老人走到灯炬跟前拿出一只竹筒,从里面取出一根火折子摇晃了几下;火折子上的暗火变成明火燃烧起来。

老人把燃烧起来的火折子贴到灯炬上点着灯捻子,帐篷里一下子明亮起来。

帐篷里明亮的程度尽管不能跟后世的电灯光亮相提并论,但比赵元佐父亲那代人用的煤油光亮明亮多了;赵元佐惊叹不已。

赵元佐父亲那一代人点燃煤油灯的引火工具是火柴,就在拿一根火柴在盒子上的砂纸上一擦即着的那一种。

而火折子是储存在竹筒中的火种,用的时候一摇晃就着;看来火折子距离现代火柴也就差头发丝丝那么一点。

赵元佐记忆中的钻木取火、借太阳光聚火后将火种保存起来是故人的最好选择;火折子属于保存火种一类。

但人类不用钻木,不用借太阳之火保存火种;而直接取火的工具好像是南北朝时几个宫女发明的。

宫女能发明引火工具,10个人有九个不会相信;但她们却实实在在做到了,究其原因;完全是形势所迫。

南北朝时北齐后主高纬昏聩无能只知享乐;北齐国力日宜衰微。

577年,北周联合南陈出兵攻打北齐首都邺城;邺城在联军的围困中物资十分匮乏,连做饭取暖的火种也没有。

为了生存下来,后妃和宫女组织起来求生;她们将硫磺、火硝、淀粉混合起来粘在削好的木棒上,然后反复摩檫;火苗出现了。

有了火种,宫中的做饭、取暖问题解决了;宫女们的发明是现代火柴的雏形。

马可波罗时期,宫女们发明的火柴雏形传入欧洲;欧洲人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现代火柴。

发明现代火柴的人是英国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树胶和水制成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产生火苗;解决了人类的引火问题。

宋朝之后七八百年才诞生了现代火柴,薛维汉老人手中的火折子应该是在北齐宫女雏形火柴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赵元佐饶有兴趣地走到薛维汉老人跟前问了一声:“爷爷,您点火用的是不是火折子?”

“是火折子!”薛维汉欣欣然道:“火折子是以红薯蔓浸在水中泡浓取出来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又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制做成的!”

一顿,扬扬手臂道:“将泡软了的材料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至似无火放进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可汗王宫中的火种大多是火折子……”

赵元佐愕然,默默寻思:火折子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叫“复燃”,指已经燃烧的东西因为缺氧而处在一种半燃半灭的状态中;重新获得氧气后立即开始燃烧。

赵元佐将火折子拎在手中晃**几下果然开始燃烧,放入竹筒内盖上盖儿火折子便就处于半醒半眠状态。

赵元佐对薛维汉这个老人从内心发出一阵无限崇拜的敬羡:回鹘的上层人,不管是汉人还是回鹘人(赵元佐已经知道薛爷爷是回鹘国护国大将军,当属上层人),他们的生活用品并不亚于开封汴梁的达官贵人;生活在这里的边民不一定向汴梁的达官贵人,可日子也不是赵元佐想象中的那么贫困

回鹘国百姓生活安逸环境的形成是由于没有战争,一旦发生战争一切就会不复存在。

赵元佐心中想着火折子的事,又指指燃烧的灯炬道:“爷爷,这灯炬发出的光好像很亮;不知烧的什么油!”

“灯炬烧的是火油!”薛维汉兴致勃勃道:“肃州那地方出产火油,早在汉朝时老百姓就用火油点灯照明了!”

赵元佐大睁着眼睛感到不可思议,在赵元佐的记忆中,他的故乡关中积石原韦川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用上电,而在未通电之前照明全是煤油灯当然也有豆油灯。

赵元佐的爸爸少年时代使用的就是煤油灯,赵爸爸上小学时得到一本《薛仁贵征东》通俗小说;每天晚上把煤油灯埋在被子里偷着看。

赵爸爸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那时候的社会财富太匮乏;赵爷爷要是看见定会斥责赵爸爸:一斤3毛钱,这样的浪费日子还过不过?

赵元佐听爸爸将这个故事时差点哭出声来:他觉得那时候才是华夏人最贫困的时候,煤油都用不起还谈什么生活……而赵元佐来到1000年前的宋朝附庸国甘州回鹘(回鹘国是宋朝的附庸国,是可汗夜落隔.归化讲的,那时候的宋朝连自身也难保;根本就顾不上这些边缘小国),才知道这里百姓的生活比赵爸爸少年时代好多了。

赵元佐尽管没有经历过煤油灯和豆油时代,但赵爸爸的埋被读书使他不会忘记煤油灯和豆油灯的时代——在一只墨水瓶子里装上煤油,用棉花搓成长条形的捻子一头浸在煤油之中另一头点燃着;煤油灯便能发出萤火虫一样的光亮。

豆油灯更简单,用茶碗甚至萝卜块中间挖个洞里面装上豆油;同样用棉花搓一根捻子点燃就能发出光亮来。

煤油灯、豆油灯伴随华夏人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赵元佐无从知晓,可1017年的河西走廊百姓已经用火油照明;这是赵元佐想都没有想到过。

薛维汉见赵元佐闷头沉思,瞥了他一样扬声大笑:“五皇子你有心思哪?”

薛爷爷说着突然吟诵起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薛爷爷吟诵完《凉州词》神情亢奋道:“玉门关在王之涣的诗中是荒凉不毛之地,但火油就是在那片荒凉不毛之地发现开采出来的!”

薛维汉说着扬扬手臂道:“魏晋南北朝时突厥人进攻酒泉,长梯、撞车攻城工具十分强大,酒泉城危在旦夕。但酒泉军民并未在气势汹汹的突厥人面前软骨,而是众志成城团结一起;夜里将火油浇在突厥人的攻城工具上进行焚烧,又点燃火油烧毁突厥人的军营;突厥人见四面起火哪敢鏖战,呼爹喊娘狼狈逃窜!”

赵元佐感慨不已,长叹一声道:“没想到火油也能驱逐敌人?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