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他们怕我(1 / 1)

辽宁1950 过渡形态 2091 字 9个月前

1951年6月中旬,莫斯科进入了一年中相对温暖宜人的时期,东欧各国的领导人纷纷响应联共的邀请,派出了自家的代表团接连来到这座苏联首都城市。他们汇聚到这里,主要是讨论由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几个月之前共同讨论而得出的“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组织”的设想,这将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一次巨大变革,各国都十分重视本次的莫斯科会议。

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列车经过几天时间的旅程后,在会议开始前四天抵达了莫斯科的火车站,他们受到了联共方面的热烈欢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亲自到站迎接。

“周恩来同志,欢迎你们。”

“好久不见。”

两位外交部长亲切地打了招呼,随行的苏联干部们和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中也多有熟人,欢迎仪式很快热闹起来。

此时是凌晨,太阳还未升起,为了不影响到车站在白天的运作,双方人员简短地寒暄后便坐上苏联提供的汽车,开往为各国代表团准备好的休息地点。

一路上,周总理发现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和他上一次来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区别,沿途路边的建筑和宣传栏上都有表达中苏友好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偶尔听到的广播中还有一些从中国搞到的音乐。街边的一些行人穿着新潮的中国产服装,马路上也开过几辆之前作为礼物送给苏联的国产汽车。联共用了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国代表团,要知道周总理和主席上次来的时候苏联方面虽然也搞了欢迎,但态度是不冷不热的。

中苏友好同盟协定的效果立竿见影,苏联接受了中国的好意,自然要好好地表现才行。

虽然本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但是大多数人都看得出来这场莫斯科会议的主角将是中国,会议中将要讨论的重点话题,无论是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还是如何改变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结构,新中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我们在情报战线上的合作非常成功,现在帝国主义内部乱成一片,美国和他们的北约盟友之间出现了裂痕。真是想象不到,他们竟然在我们召开大会的前夕为我们贡献了这样的大礼。”

“嗯,情报战线的同志们立了大功,帝国主义内部的分裂会让我们的团结更加耀眼。”

周总理和莫洛托夫同乘一辆汽车,他们在路上开始聊起最近发生在北约内部的种种事件。两国通过意大利内部的情报网络得知并参与了意大利民众针对美军基地的抗议,此事如同预料中的一样,极大地影响了北约内部的互信,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北约,现在几近解体。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最少也能看到意大利退出北约,美军在地中海的实力会大大削弱。就是不知道美国人会如何应对这样的事件,他们对欧洲人其实还有不少底牌可以用,远远谈不上山穷水尽了。”

“我们内部的讨论认为,现在美国最可能采取的举措,就是转移这种矛盾。他们惹怒了欧洲的人民,那么他们只要联合这些国家的军队或者资源,在欧洲人比较关心的战略地点弄一个大事件,解决掉现在欧洲面临的另一个大麻烦,就能化解这一次的危机了。北约说到底也是有反对我们这个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作为根基,像这次的生物武器事件他们并没有露馅,只要把当地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掩盖过去的。”

“哦?你们的意思是中东问题?”

“没错,我们刚刚和伊朗、沙特阿拉伯这两个最大的产油国家签订合作意向书,之后将会全盘收购当地产出的所有原油,这一釜底抽薪之举将直接导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崩溃。但事实上我们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并不那么的牢固,我们是用利益来引诱中东各国,接下来必须向他们证明我们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和能力才行。”

“确实,我们针对美国人‘上帝之鞭’计划的调查也已经证实他们计划让以色列作为枪手,威慑中东的产油国家。如果我们不能制止以色列给中东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话,大概阿拉伯人将不得不考虑再次骑墙观望了......”

两国领导层对最近的欧洲局势都非常的关注,毕竟这次美国人的掩盖工作其实做得很不错,事件发生之后中苏情报部门确实从美国军方的内部通信里面找到了蛛丝马迹,能够证实美国人有在欧洲大规模部署生物武器的计划,但依旧没找到任何拿得上台面的证据。一方面“回形针二号”并没有进入实战部署阶段,无论是生物战剂还是核武器都没有被真正送到欧洲大陆上,另一方面是美军内部执行了新的保密手段,宁可降低通讯的效率也要保证秘密文件不通过无线电台传输。

欧洲各国,尤其是在意大利境内爆发的骚乱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美国军方和欧洲人民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起到了分化美欧各国的作用,虽然没有直接让北约解体,但某种程度上也埋下了一根导火索。现在美国政府急着拉上欧洲各国去中东搞事,那么社会主义阵营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迎头痛击,让美国和欧洲人民之间的矛盾无法被忽视。

一路畅聊后,两国人员乘坐的车队终于抵达了苏联方面提供的暂住地,而这座为迎接外宾修建的酒店内部已经由中国的建筑队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各国的代表团来到莫斯科之后,都惊讶于外宾馆的崭新装潢和其内部从未见过的智能设备。

当天晚上,斯大林亲自出席了为欢迎各国代表团队举办的国宴,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不过周总理在晚宴中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人,各国的大使和外交部长纷纷过来和他寒暄,并打听一下过几天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上打算怎么发言。

“唉,大家都是同志,我们聚集到莫斯科来,是为了争取各国、各党之间的团结,我一个人的发言无足轻重,大家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我周恩来的会议发言不是什么指导思想,各位同志大可不必如此在意。”周总理微笑着对前来探问的各国代表如此说道,他彬彬有礼的态度和温和的神情让所有围在身边的人都能自然地感受到这番话中包含的真诚。

东欧诸国的代表在来到莫斯科之前,只当这次会议是中苏两国宣布对阵营内部权力分配的通告会,他们长期作为联共的附属组织,及时有什么想法和不满也不敢提敢出来。即使联共在邀请他们参会的时候就已经请各国代表团广泛地收集各国人民的意见,以便在大会上进行讨论,但实际做出行动的国家并没有几个。

至于跟随中国前来的日本共产党、新改名的朝鲜共产党和越共等组织的代表团,则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我党已经事先提醒他们这件事,而且我党在帮助朝、日、越各国的兄弟党时表现出的态度也让他们多少能意识到他们不是一个代管机构,而是要代表各国人民的意见的。

在晚宴结束之后,周总理被斯大林邀请到他的会客室,一起商谈关于过两天要召开的会议的事情。

“周恩来同志,今晚的时候,莫洛托夫同志与我都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斯大林在会客室的沙发上正坐着,周总理坐在他的旁边,两人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红茶和小点心,“尽管我对过去的管理方式作出了检讨,但是,他们好像还在害怕。”

“这需要时间来化解,斯大林同志,毕竟我们都知道,口头上的宣言没有多大的效果,当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证明,这些国家的同志们才能真正相信。”周总理说道。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这几年中对东欧各国的态度令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联共发布的有关加强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独立性的宣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了,即使在苏联国内,斯大林强人政治的风格所造成的影响也没有减弱多少,特别是今年年初的那次小规模政治清洗之后。

中苏两国合力召开莫斯科会议,为的是通过畅所欲言的对话来消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各种矛盾,避免在之后的相处中导致各国之间的裂痕随时间而增大。如果东欧各国在会议上不敢说话、在他们的国内又压制言论,那么这场大会就会失去意义。我党对消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重要性有非常深刻的认知,而联共内部对此的分歧也有斯大林来处理,两个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想要听取意见、想要公平友好,但是东欧各国反而在那里压制自家的想法,确实属于咄咄怪事。

“我理解时间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同志们在过两天的大会上不能拿出想法和意见,那大会不就成了我们的两言堂?这会使我们的努力失去意义,还会让东欧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我们产生不好的看法。”斯大林皱了皱眉,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把姿态放得很低了,东欧各国的领导人多少也该明白一点,没想到他们毫无长进。

“这没有关系,通过一次会议就要让所有的同志把矛盾都解决掉是不现实的,我们希望成立‘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组织’,不就是为了给各国提供一个公平交流的平台吗?我们只要在大会上着重提出会议自由发言的重要性和各国之间平等交流的重要性,以现在的北约作为一个反例,相信能让心怀不安的同志们多少放松一些。”周总理对此比较乐观,毕竟社会主义阵营现在有的是时间来处理内部矛盾。

“希望这能起到效果吧。”斯大林拿起桌子上的红茶,大大地喝了一口。

接下来,斯大林和周总理又商谈了一下中苏两国最近合作项目的事情,苏联科学院已经派出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前往中国学习先进技术,而中国也已经派出了技术顾问团队到苏联的各所重点工厂指导技术升级。双方现在已经落地的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军工领域,另外还有斯大林强力推动的民生工程与轻工业项目,其中农业技术和制度的改革是重中之重,苏联能否摆脱粮食对外依赖就得看这几年的努力了。

由于辽宁省的产能有限,而且工业化农业所需要的设备优先供应中国的东北垦荒区和越南的粮食产地,因此答应苏联的设备有一部分产生了延期交付的现象。联共基本接受了我党对苏联农业制度改革的建议,斯大林也趁着这个机会想要向我党催一催设备的问题。

“如果中国同志们确实有困难的话,我们可以提高收购价格......”

“请不要这么说,斯大林同志,我们的产能有限是暂时的,未来一定能充分地进行供应,提高价格这种事情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平等合作之中。”周总理拒绝了这一想法,如果中国在这种事情上采用商人的思想,那一定会对阵营内部的团结造成不利影响,也容易带坏风气。

“我们可以理解苏联同志们对农业改革需求的急迫性,但是这件事同样是急不得的。”

“嗯......”

最后,斯大林和总理简单聊了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问题,这场夜间谈话便结束了。总理在事后对中央汇报这次谈话的时候,特别提到了斯大林在对人态度上的极大转变,这和总理上一次访苏受到的待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

在大会正式召开之前的最后两天,各国的代表团在莫斯科走门串巷,中国代表团落脚处门庭若市。接连来访的人员搞得总理都没办法好好调整时差,不过在大会前一天总理还是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莫斯科会议的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