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巴山夜雨(1 / 1)

厮杀汉就是厮杀汉,谁又真的想关心钢铁产量,刘湘连忙再问了一句,“一旦建成的时候,每年能产多少步枪与大炮”。

我倒,还真是直接,刘郧也开始默默计算,根据他对汉阳兵工厂的观察,每年大约能产近十万支步枪,五千多挺机枪,五百多门75mm大炮,子弹六千万发,炮弹五万多发,同时还有一系列的配套工业,作为兵工厂支撑,比如钢铁厂,火药厂,铸件厂,与大大小小的采矿场等等,还有成千上万的工程师、专家、员工和警卫之类。

刘郧在想,如果是白手起家的话,一万吨的钢铁厂还算好办,但是要想跟上汉阳兵工厂的产能,短时间之内是别想,如果等到抗战爆发后,几大兵工厂全被日本鬼子摧毁,大量的专家和员工流离失所,大多会撤向大后方四川,而那时在四川境内,有几家万吨级别的特殊钢厂,那么一夜之间,产能就会超过汉阳兵工厂。

刘郧待一切想好后,才对刘湘笑着说道,“刘主席,小侄已经算过了,军火产量的高低,主要看我们川军,能有多大的投入”。

“汉阳兵工厂,从建立到今天,也有四五十年了,有今天这个规模,那是几代人的积累,与之相关的员工不下五六万人,换一句话说,整个武汉三镇,都是靠该厂,才有了今天这个局面”。

刘湘与一干将校大为点头,是的,武汉的航运是很发达,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汉阳工业的发展,汉口的发展,从实用的角度来讲,也是源于汉阳工业对洋人技术的需要,至于武昌,说得好听是湖北与武汉的治所,说难听点,就是给汉阳工业打杂的。

刘郧于是进一步解说,“小侄曾在汉阳做过事,据小侄的了解,汉阳兵工厂一天的产量,大约是二百多支步枪,换而言之,一年也就八万支上下,子弹六千万发,大炮大约几百多门,炮弹几万发,当然,还有一定数量的飞机、坦克、机枪、驳壳枪和手榴弹之类”。

川军将校们一片喧哗声,“这么多啊,每年可以装备十多个师了”,刘湘的脸色顿时就僵了,以前就知道四川与南京的差距大,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大,这还只是汉阳兵工厂,如果加上河南的巩县兵工厂,以及南京的金陵兵工厂,那还了得,一时汗如雨下。

看时机差不多了,刘郧有些谦虚的说,“汉阳兵工厂的原料,部分靠海外进口,主要部分还是来自汉阳钢铁厂,该厂每年可以生产五万吨合格钢铁,所以大家一起努力的话,涪城钢铁厂每年钢铁产量,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吨,枪炮的产量可以达到汉阳的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刘湘与部下们,对于这个帐还是会算的,也就是一年小两万支步枪,一千多万发子弹,一百多门大炮,近万发炮弹,对整个川军来说,勉强也够用了,要是能节省着点用,每年可以多装备几个标准师了,大家对于刘郧的好感一时大增。

剩余的事情,不用刘郧多言了,对于如此多的钢铁与枪炮,刘湘与将校们都热情如火,一阵讨价还价之后,决定由驻涪城的李家钰挂帅,全权负责涪城钢铁厂的建设,以及新兵工厂的筹备工作。

关于炼钢设备与相关人员的调拨问题,刘湘也没让刘郧为难,很直接的明说,他会亲自与南京,以及汉阳兵工厂联系,番号就叫“兵工署102厂”,实在不行的话,就叫101厂第二分厂。

刘郧自然闻弦而知雅意,立马作了表态,他可以让部分兵工专家,暂时借调到涪城钢铁厂,直到涪城的兵工厂初步完工,而他自己将带着少部分人员去川西县,继续完成兵工署101厂,为中德联合研发的后继工作做准备,抢在刘湘说话之前,推掉了涪城兵工厂厂长的位子。

刘湘也不生气,看了看刘陨,微微一笑,很和蔼的问道,“亦诚,你为我们川军做了这么多的事,不知有什么想法没有”。

刘郧顿时心中一动,他还真有点想法,于是很犹豫的说,“刘主席,小侄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学的正是铁路工程专业,最大的梦想,就是给我们四川修几千里铁路”。

“修铁路”,刘湘也傻了,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以为刘郧想要一个师长,或旅长的位置,居然想修铁路,自古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凡是四川人,就没有不想修铁路的,问题是从满清时代开始,到现在为止,全川也就十来公里的铁路,还是卢作孚为了方便开矿,自己修的小铁路,与公园的儿童火车类同。

半响之后,刘湘才回过神来,看着坚毅不悔的刘郧,知道这厮是铁了心,想起自己一干川军将校,从辛亥革命到今天,除了知道争权夺利,打打内战,好像也没干几件有利川中父老的事。

刘湘一声苦笑,看了各位将校一眼,很诚恳的对刘郧说,“贤侄啊,我在这里表个态,各位川军的弟兄,也可以作证,你刘亦诚,真将铁路修起来,凡我川军兄弟必将鼎力支持,要人出人,要钱出钱,我刘湘,亲自担任四川铁路名义总长,你担任副总长,具体负责铁路的修筑,及其运营的一切事物,你看如何”。

如此好说话,刘郧也有些始料不及,一时热血上头,拍着胸口作保证,“好,既然刘主席如此看得起卑职,卑职一定誓死完成,四川铁路由四川人来修,让世人也看看,我川人不弱于人”。

既然刘湘把他当自己人,刘郧决定把丑话说在前面,“刘主席,古往今来,没有哪家工厂和铁路,是一夜之间修好的,至少要一年半载,才能见功效,所以在修筑兵工厂和铁路的时候,还请你不要偏听偏信,若有任何疑问,直问便可,亦诚绝不有负厚望”。

刘湘是四川人,哪里不知此番言语,正是诸葛亮《出师表》的翻版,也是呵呵一笑,很严肃的说,“好,我们就一言为定,我今后必定‘亲贤臣而远小人’,静候亦诚贤侄的捷报传来”。

天色已经渐渐的晚了,川军将校们一一告辞了,刘郧就打算乘天色还没黑定,尽快返回运输船队,不料刘湘一边送走部下,一边让他暂且留步,似乎还有话要说,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没多久,就只剩下刘郧了,刘湘也没多说,拉着他就往书房里走,边走边问,“贤侄,这还是第一次来重庆吧,正好,听说你们船队此次在重庆休整三天,正好在我这住几天,我这儿一出去,就是佛图关,再上走就是夜雨寺,正是卧听巴山夜雨时”。

刘博士记起来了,“巴山夜雨”,正是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听明白倒是明白,只是不明白刘湘,为何要“共剪西窗烛”,此诗是李商隐去梓州上任,途经夜雨寺时所作,对现况而言,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刚刚踏进书房时,刘郧就傻了眼,里面赫然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正是南京的蒋委座,一时手忙脚乱的敬礼,正欲喊一声,“校长好”,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蒋委员长给拉了下来。

老蒋似乎很高兴,将刘郧上下的打量了一番,才对旁边的人说,“自乾老弟,你这个侄子可是人才啊,我这么多年来,收了不少的学生,可惜全都是一些粗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搞建设,成天就知道舞刀弄枪,让他们再学习学习,比上刀山下火海还难”。

“自乾老弟”,刘郧心中一动,西康刘主席,字自乾,晕,连忙向另一个刘主席敬礼,刘文辉与刘湘都哈哈大笑,搞得刘上校心中直嘀咕,不是说两刘争川大战,打得你死我活吗。

刘文辉也没让刘郧敬礼,拉着他打趣的说,“你这小皮猴,这才几年时间啊,这么快,就忘记了我这个大伯,真是该打”。

刘郧摸着脑袋,一阵傻笑,心中暗暗叫苦,自己是21世纪的文科生好不好,况且当年在城都时,也没见过刘文辉几面,哪里如这厮所说,好像很熟的样子,突然灵机一动,才恍然大悟,别人是在说场面话而已,要是当了真,自己就真傻了,于是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让西康刘主席自由发挥,自己什么都不说,才是最佳的发言。

果然不出所料,老蒋、刘湘与刘文辉,不过是拿刘郧,当套近乎的托词而已,最终要说的,还是他们自己切身相关的大事。

一阵寒喧之后,无形的刀光剑影已经开始了,刘文辉先说了一下,之前老蒋与他的谈话成果,老蒋的意思是,中日必有一战,但是考虑到日本鬼子有海军的优势,战端一开,从华北到沿海,从南京上海,到武汉三镇,根本无险可守,所以他不得不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交通困难的云贵川一带,争取在三年之内,建立抗日大后方。

刘文辉也申明他的看法,从原则上来讲,他是同意全民族抗日,也同意在四川建立大后方,但是他的军队与地盘,都在西康省,云贵川三省与他无关,所以具体的事情,还得看刘湘主席。

刘郧这个时候,才知道他不主动发言,真是个明智之举,连刘文辉都在两边讨好,尽量划水,他一个无兵无权的小蚂蚁,在这种大场面,连个小配角都算不上,顶多算一个配景而已。

刘湘略略的沉吟之后,也同意了刘文辉与老蒋的看法,自古四川就是华夏的心脏,只要四川不失,华夏就不算亡,日本鬼子计划短期内,灭亡华夏的企图就会破产,进入相持阶段就成为了必然。

但是有一点,刘湘希望老蒋能援建四川,将四川的铁路与兵工厂,尽快建立起来,今后大家才有一个真正的大后方,甚至进可攻退可守,就算全国都沦陷了,依然可以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