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忧虑(1 / 1)

这楼上比起楼下的翰墨书香,却又别是另一番风味,窗明几净,陈设古雅。

引江溪桥至窗边坐下,黄百灵微微欠身,抬起右手:“公子,请。”

江溪桥侧身坐了,看着黄百灵亲自执壶斟茶,神色间不由浮起几丝局促,轻轻咳嗽两声,接过茶盏,只看着上面绘的精致图文,却不言声。

“公子特特赶来,难道,就只为看这杯子么?”黄百灵一声轻笑,却把他的思绪拉回。

江溪桥这才放下茶盏,看向黄百灵,却见对方也正水眸儿盈亮地瞅着他,心中不由突突一跳。

若依实说,这黄百灵的模样,并无甚出奇处,但她身上,却有一股子难以言说的气质,叫人看着亲切,却不敢随意厮近,联想起适才那鲁莽男子对她的欺辱,江溪桥更是暗生出一股不平之气,遂道:“姑娘常年经营偌大一家书坊,想来,受过不少委屈吧?”

黄百灵的面容凝固了——她自十八岁上,便从父亲手中接下这份家业,糟心的事儿自然不少,但从来不肯向人说起,纵使是父亲跟前,也只报喜不报忧,一为逞强;二来,也是不愿年老的父亲再添忧虑。

当然,类似的话,从前也有男子说过,可她只是一笑置之,从不曾往心里去,可眼前这人,目光清澈而明净,没有丝毫的轻视,带着发自心里的诚意,却教她不知该怎生作答。

她不说话,江溪桥却再次开了口:“看那厮的模样,只怕明日还会来寻畔滋事,不知姑娘准备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终于,黄百灵脸上绽出丝极涩的苦笑,“公子不必挂怀,类似的事儿,小女每年都要遇上几桩,自有法子应付。”

江溪桥略顿了顿,有心想帮衬她一把,却也晓得她性子极倔,未必答应不说,反以为自己小视她,那倒不好,思来想去,只得岔开话题,转而言道:“小可一路行来,但闻翰墨书坊乃奉阳郡中最大的一家书坊,又接了全郡大小乡学县学郡学课本子的印刷装订,不知可是如何?”

“正是。”说起书坊之事,黄百灵双眸闪亮,脸颊上红云朵朵,像是提到自己最亲最爱之人,“祖上经营此间书坊,已有百年,莫说奉阳郡,便是大燕国内九十九州,甚至天下诸国,也多有我坊书册销至,只怕整个乾熙大陆的读书人,手中没有翰墨书坊所出书籍的,廖廖无几呢。”

“姑娘真是女中丈夫,壮志凌云!”江溪桥不由衷心地称赞了一句。

“谢公子夸奖,”黄百灵福了一福,神情间却带了分自矜,“不过与当今圣上比,小女这点作为,便无可取之处了。”

江溪桥略略颔首:“看起来,姑娘对今上,甚是推祟?”

“那是!”黄百灵连连点头,“公子且想,这数千年来,女子为帝者有几?如今上这般胸藏乾坤者,又有几?”

江溪桥默然,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在勤思殿中,第一次见到殷玉瑶时的情形——作为一个熟读圣贤书的儒生,他那时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殷玉瑶参政,有违纲常,可是只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便让他暗自心惊,后来浩京中发生的一连串变故,更是让他见识到殷玉瑶与众不同的一面。

御民以仁,御下以明,御敌以威,更重要的是,无论处在怎样险恶的环境里,她始终能禀持一颗光明之心,作出最英睿的决断。

随着执政愈久,她的手腕和才干,也越见高明。

纵使是江溪桥单延仁伊远清这些心高气傲的年轻士子,在她面前也不得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心甘情愿地听她调遣,倒不是因为她至尊的身份和无上权威,而是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吃惊地发现,她比他们更能精确地勘破事情的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作出更为准确的决断。

三年时间,她已经成功完成从“皇后”到“皇帝”的转变,三年时间,她已经将整个大燕国的兵权、财政、民事、刑责全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而他们,也跟着她一起成长,成为大燕国的干臣良将。

“公子?”见他又拿着杯子沉吟不语,黄百灵再次出声轻唤道。

“黄姑娘家学渊源,又饱读诗书,不知对郡中乡里风俗,有何看法?”

“公子所指,乃是郡府,还是整个奉阳郡?”

“先单道郡府吧。”

“要说这奉阳郡,却也是西南一带有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丰饶,要说有什么不好,”黄百灵沉吟,“便是民心思利,不思学。”

“啊?”乍闻得此言,江溪桥不由一怔。

“公子大概,是外来人吧?”

“是。”

“奉阳郡坊间流传一句话儿,不知公子可曾听闻?”

“什么话?”

“十户九行商,一户四壁光。”

“这——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啊,这奉阳郡郡府之中,十家之中,便有九家都是摆摊行商的,剩下那一家,要么是家里没个主心骨,要么就是做了别的行当,不过,却穷得叮当响。”

江溪桥眸色微沉:“那么翰墨书坊呢?”

黄百灵瞧他神情,知他心中动疑,扬唇浅浅一笑:“公子大概不知道,家父原来不止经营书坊,还做过盐运上的事儿。”

“盐?”江溪桥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就大了——天下人都知道,经营盐业的确盈利丰厚,是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总是将其经营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只挑信得过的人去操办,他纵然精明过人,却也想不到,黄家背后,竟然有这样大的来头,难怪翰墨书坊能屹立百年不倒,果然是有背景的。

“家父开这家书坊,原来是为酬谢一方父老,也为西南一带的读书人提供便利——凡从翰墨书坊售出去的书籍,每本均比市价便宜两三分,再加印刷精美,装帧优良,极得天下士子们欢心,慢慢有了口碑,自然也一天比一天稳固下来……”

江溪桥听得连连点头,直觉大受裨益,想了想又道:“民心向利,必不肯安守本位,只怕辖治艰难,不知姑娘对此一点,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黄百灵听了这话,并不作答,而是抿唇微微一笑,抬眸往江溪桥脸上细瞧了几眼:“听公子这话,倒不像是普通士子,而像是一方父母官似的。”

江溪桥吃了一惊,赶紧一笑掩过:“哪里哪里,在下也不过随口一问。”

“不知公子,可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使民知富贵易,使民知礼义难?”

“使民知富贵易,使民知礼义难?”江溪桥把这话含在嘴里,咀嚼了两遍,陡然生出醍醐灌顶之感,遂目光灼灼地看着黄百灵,期待着她继续说下去。

“要使民知礼义,只有兴教化,今上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才颁布诏令,命郡中十岁以上稚子,无分男女,皆入学读书,只要开了蒙,将来无论学成与否,都会对自己大有裨益,可叹那腐流不识今上苦心,反面仍操古板论调,真真儿扫兴。”

“姑娘识见宏阔,何必跟他们掷气?”江溪桥赶紧笑道,“倘若姑娘也开一家书院,特教郡中女子读书,岂不是一桩盛事?”

黄百灵先是一愣,继而喜之不尽地连连拍手:“公子之言真是振聋发聩!合我心意之极!小女以茶代酒,敬公子一杯!”

两人又相谈良久,直瞧着外面天色昏暗,江溪桥方作辞出来,心中也是畅快得紧。

可是他这种心情没能持续多久,因转过一个街角,迎面忽然飞来斗大一口锅,幸亏他躲闪得快,才没被砸着,即便如此,脸上还是溅了几滴泼飞的滚油,烫得他龇牙裂嘴。

仔细看时,却是两个一身肥肉的屠户正在当街吵架,手中各舞着一把剔骨尖刀,大有要冲将过去,在对方身上扎出几个窟窿之势。

江溪桥暗道不好,可身为父母官,遇上这样的事,又不能不管,若莽冲上去,能不能解决问题倒是其次,怕只怕也遭池鱼之灾。

恰好这时,街那头走过来一个巡街的皂录,远远儿瞧见这边的事,竟不理论,抬脚便走,江溪桥一看,顿时火了,扯开嗓子喊道:“站住!”

两个屠户正吵得不亦乐乎,冷不防听见这么一嗓子,当下停住,齐齐转头看向江溪桥,见只是一个瘦弱的书生,四只牛眼顿时瞪起,粗着喉咙喊道:“烂秀才,你瞎嚷嚷什么?”

“巡街的!”江溪桥却不看他们,只是朝那个皂隶大力招手。

皂隶本想调头而去,但不知道为什么,两只脚却不听使唤似的,扛着他走到江溪桥跟前。

“你没见这里有人滋扰生事吗?”江溪桥劈头便是一声震喝。

所谓的皂隶,往往都是这样一种角色——看上官眼色行事,出衙门欺负良民,有银子挤破头争着上,没银子甩屁股走人。

虽然江溪桥那一身正气,让他不得不生几分忌惮,但他自谓是“老油条一根”,断断不会将这种没品没阶又没油水的人放在眼里,故而也吊起两只眼睛来:“滋扰生事?谁?有吗?”

江溪桥气歪了嘴,真想抬手狠狠甩他两个耳光,好容易才忍下,喝命道:“还不把这两人锁了进衙门去,要是出了人命官司,谁负责?”

“切!这又不是你家院子,死活与你何相干?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要拿你自个儿拿去,与爷不相干!”

“放肆!”江溪桥还不曾答话,后边已经响起小吏的声音,陡然一阵风卷过来,一记清脆的耳光,落在皂隶脸颊上,“好你个不长眼的狗奴才,竟敢对大人如此无礼!”

皂隶吃了打,正欲扑上来与对方拼命,不提防听到“大人”两个字,顿时怔在那里。

“高虎!”一个更加威严的声音响起,“这是新任的郡守大人,还不赶快过来请罪!”

高虎一听这话,整个人都吓瘫了,双腿一软扑倒在地,哆嗦得说不出一个字来。

江溪桥心中厌恶,却不理他,转头去看说话之人,乃是一身着蓝衫,八字眉,短鼠须,黄蜡脸的中年男子。

见他的目光落到自己脸上,男子赶紧上前揖礼:“参见大人,卑职姓胡名一玖,乃是前任郡守的刑名师爷——因衙中无人管教,这些家伙便都疏懒了,还请大人见谅!”

江溪桥哼了声,也不答话,转头再去看那两屠户,却哪里还有人影?早缩到铺子里,紧闭板门,再不敢露头。

好歹了了一场祸事,江溪桥松了口气,也不好再隐藏身份,当下转头朝衙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