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女掌柜(1 / 1)

大燕历承泰三年。

春。

奉阳郡郡府。

熙熙攘攘的街头,一座大石坊前,簇拥着一群人,个个踮脚伸脖,满眸热切。

“皇上又出什么告示了?”

内中有个妇人,抱着个小孩儿,一边逗哄着,一边问旁边另一位妇人。

那妇人也不识字儿,听问脸上不由泛起阵微红,正不知如何作答,却听前头一位书生模样打扮的年轻士子朗声读道:“令郡中凡十岁以上孩童,无论男女,皆可入乡学、县学、郡学读书。”

“什么?女娃娃也可以读书?”一个头裹方巾,看上去已上了岁数的中年人,立即叫嚷起来,旁边一位三十来岁的少妇立即轻嗤一声,脆生生反驳道,“女娃娃怎么啦?现今的皇上还是女子呢,难道就比你们这些大男人差?”

中年人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吭哧两声道:“皇上乃是神女转世,你们这些妇道人家,如何比得?”

“是么?”那女子被激得兴起,当下撇嘴道,“要不,咱们找个地方,比上一比,看是你强,还是我强!”

周围人一听,顿时起哄,倒把那个中年男子弄得下不来台,咕哝两声,转头走了。

一时众人散去,年轻女子见并无热闹可瞧,也欲离去,不妨旁边走来一个布衣男子,冲她一拱手:“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女子一怔,眼里浮起几丝警惕,上下扫他一眼:“阁下是?”

“适才姑娘出言驳斥腐流,想来胸中自有气度见识,如何此际反倒介怀起来?”

女子听了这话,倒生出几分兴味,瞅着他一笑:“实言告诉你,也无坊,小女乃是街东头翰墨书坊的掌柜,此处乃闹市,不方便说话,阁下有何见教,改日闲了时,且请往坊中去便是。”

言罢,抬脚便走,也不多看那士子。

待她走得远了,士子却仍然站在原地,神情有些怔忡地看着她的背影。

“大人,大人,”见周围再无百姓,一名小吏匆匆从僻静处闪出,压低了嗓音道,“小的已问明何侍郎的宿处。”

“也好。”士子点点头,抬脚往前走,不多时消失在街道拐角处。

若论这士子,也颇有来历,他是承泰八年应燕煌曦之召,入京应考的士子,名唤江溪桥,得中后先在集贤馆就学,后于勤思殿被殷玉瑶慧眼识中,又至议事院中做了三年书办,对于大燕朝廷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这才被殷玉瑶点中,外放奉阳郡做了一郡牧守。

奉了圣命后,江溪桥也不声张,只带了两名属从,仍作布衣士子打扮,一路明察暗访,取道太渊瑞平青芜,一路向西南而来,昨日才刚进奉阳郡地面,却也不去郡衙报道,反寻了间普通客栈住下,细细探访此处民风民情,适才见那女子出语不俗,故而生出结识之意。

而小吏所报何侍郎,乃是奉阳郡一位有名的乡绅,因曾在燕煜翔一朝做过吏部侍郎,无论在朝中,还是在地方上,人脉都极广,尚在京中时,江溪桥便多留了个心眼,拿定主意一到郡府便先去拜望此人,更加详细地了解当地情形。

且说江溪桥主仆两人,且行且走,一直行至燕云湖边上,方远远看见座青瓦白墙的庄子,内里茂林修竹,大门外头却是片清盈盈的荷塘,亭亭叶盖间,蓓蕾星布,景色怡人得很。

江溪桥不由放缓了脚步,似怕惊了这方宁静,及至大门前,拾级上阶,拿起那铜狮门环来,轻叩了叩,便听里边响起个清脆的童子声音:“谁呀?”

“布衣秀士江溪桥,闻何公盛名,特来拜会。”江溪桥语气恭谨,从袖中抽出拜帖,从门缝儿里投了进去。

“公子请稍待。”里边的童子应了一声,脚步踏踏地去了。

约摸过了半柱香功夫,门扇半开,里边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迎出,彬彬有礼地道:“这位公子,堂上请。”

江溪桥谢过,领着仆从踏进门槛,但见迎面一堵照墙,上镌着芙蓉出水图,甚是清雅。

绕过照壁,却是片吟吟翠竹,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

甬道尽头才是四四方方一座院子,中间正堂,两边儿是侧厢,下头乃是厨房和杂役房。

管家径直将江溪桥引入正堂,又令仆从奉茶,这才冲江溪桥抱拳道:“我家老爷正在后堂练功,一时半会儿不得完,还请公子稍待。”

小吏听他如此说,顿时有些发作,想告知他江溪桥的真实身份,唬他一唬,却被江溪桥用眼神止住。

“无妨,客随主便,晚生在此静候便是。”

管家再次打拱作揖,尔后告退离去。

待他一走,小吏终于忍不住,脱口抱怨道:“大人,这何侍郎也太拿大了,纵他从前是个三品官,但离朝多年,怎及得上大人您,现官现管?”

“你知道什么?”江溪桥面现愠怒,压低嗓音斥道,“我已经告诫你多少次,无论何时何地,皆不许以官威压人,你却从来不听,再有下回,便开发你回原藉去,别再跟着我!”

小吏吃这一噎,顿时没了声气儿,瘪着嘴站下一旁,不敢再言语。

又等了顿饭功夫,方见一个头发花白,精神却极矍烁的老者快步走出,冲江溪桥当胸抱拳道:“有劳小兄弟久候。”

“晚生江溪桥,拜见先翁。”江溪桥站起,规规矩矩执晚生礼相拜。

“嗯。”何侍郎点点头,不由多瞧了他两眼,这才走到主座坐下,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方慢慢地道,“老夫避居乡里,赢得几许薄名在外,让后进之人见笑了,小兄弟既然寻来,有何言相告,只管说来。”

倒不意他如此直爽,江溪桥不由略怔了怔,方道:“晚生斗胆,想请教先翁,牧民之道。”

“牧民?”听得这话,何侍郎眯眯眼,放下手中茶盏,又朝江溪桥多看了两眼,“敢情小兄弟,还是个体仁悯民之人?”

“那倒不敢,”江溪桥拱拱手,“只因着当今天子圣明,晚生欲进京应试,路过此地,故而厚颜前来求教,还望先翁赐教为幸。”

“你这后生倒有些意思,”何侍郎脸上浮起几丝笑,捋捋胡须道,“既如此,老夫便与你二字。”

“二字?哪二字?”

“一曰诚;二曰信。只要你做个诚信之人,天下何处不可去?何事不可为?何人不可治?”

江溪桥喃喃着,将何侍郎的话反反复复着咀嚼了两遍,眸中顿时大亮,离座起身,朝何侍郎长揖拜倒:“晚生多谢先翁玉言!冒昧打扰之处,还请先翁多多见谅!”

何侍郎摆手:“既来之,则安之,小兄弟志向高远,老夫也非简慢之人,且在敝宅安歇一日,用些茶饭吧。”

只是稍一犹豫,江溪桥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一则,他心中还有许多关于地方上的吏治民情,想向何侍郎请教;二则,他也想暗暗揣度一下,这位退隐的侍郎是否人如其名,当得起这乡俗之誉。

是日晚,何侍郎在堂上设宴相请江溪桥,两人虽是忘年,却相谈甚欢,捡了个空儿,江溪桥便将日间街头见闻说了,向何侍郎打听那女子的根底。

何侍郎放下手中箸子,唇角浮起丝笑:“想不到,你倒这般有心,若说那翰墨坊的女掌柜,确是个有见识的,合家男子皆不如她,故老掌柜竟不理亲生之子,却将家业悉数传了她。”

“哦?”江溪桥一听,顿时兴趣大增,“想不到这奉阳郡中,竟有这样的事,如此说来,那翰墨坊的老掌柜,却也是个有见识的,竟不肯轻看了自家女儿。”

“其实呢,”何侍郎摸摸下巴,“这古往今来,女子中人才出众者,倒也不少,如前朝惠文帝的皇后曹氏,睿武帝的皇后铁氏,再者如流枫国已故长公主赫连氏,都是世间罕见的女子,若世人一味只在‘男贵女贱’之论上打转,确实是迂腐了。”

江溪桥心中暗暗开怀——看来皇上三年执政,民间风气已然大改,对于女子就学,出门经商,已经不那么偏见了,若皇上知道民间这些情形,定然会十分高兴。

“但不知,那翰墨书坊的女掌柜,姓甚名谁?”

“姓黄,名百灵。”

江溪桥暗暗记下,又与何侍郎闲话了片刻当地民俗民风,这才起身作辞,离席而去。

次日一早,江溪桥便辞别何侍郎,领着随从出了何府,径往翰墨坊而去,才至坊外,却听里边传来一阵吵嚷声:

“你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婆,竟敢耻笑本大爷文章作得烂?你学问再好又如何,难不成还指望着朝廷派八抬大轿来,请你做官去?”

“啪——”一本卷册从里边儿飞出,恰恰砸落在江溪桥脚边。

“似你这等蠢人,只略识得几个字,胡乱诌了几首诗,便以为自己是才子了?在本姑娘看来,便连街边贩夫走卒皆不如!且请别处去,本姑娘不伺候!”

“你——”男子的嗓音陡然高了起来,带着几丝恶狠狠的戾意,“好你个黄百灵!有本事就在这里等着,看本大爷去找几个帮手来,挑了你这地儿!”

“咚——!”门扇猛然被人大力推开,一个身形彪壮的男子大步踏出,撞开江溪桥,扬长而去,后边还跟着两个骂骂咧咧,青衣短衫的仆从。

“大人!”小吏赶紧上前扶稳江溪桥,“您不要紧吧?”

“没事。”江溪桥摆摆手,站稳身形,将那卷册打开,略扫了两眼,果见上面粗粗写着几首诗,虽略有文采,却大都**轻浮,不过略叙浮浪子弟的种种风流勾当,顿时晓得黄百灵为何发作了,遂掩了卷册,踏进门里,却见黄百灵背对柜台,朝里边儿站立,正拿着绢子细细抹泪,心下顿时一沉,把送到口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只悄没声息地看着她。

过了好一会子,黄百灵方才转过身来,冷不丁瞧见江溪桥默默地站在那里,顿时吃了一惊,赶紧又拿帕子往脸上擦擦——她向来是个要强的女子,自然不愿在一年轻男子面前露出狼狈的形迹来。

“小女黄百灵,见过公子。”侧身福了福,黄百灵打叠出笑脸来,“但不知公子有甚需要?”

见她忍下屈辱强装笑颜,江溪桥心中不由涌起几丝怜惜,可他惯不是个在女子面前做功夫的人,竟不知道该用何等言语来宽慰,倒是黄百灵,瞧见他手中卷册,面色顿时一变:“公子?”

江溪桥赶紧像被火炭烫了手似的,忙忙将卷册朝身旁小吏手中一塞,腼腆笑道:“实在也没什么事……只因今日得闲,特来与姑娘一会……”

“哦?”黄百灵眼珠子一转,细细儿打量他一眼,却把实在的烦闷给抛闪开去,拿起绢子捂唇轻笑两声,侧身出了柜台,“公子,请至楼上用茶。”

江溪桥见她神情,知有眉目,心中浮起几丝喜意,脸上却不敢带出一丝半点,只怕唐突了佳人,吩咐小吏楼下等候,这才随着黄百灵,望楼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