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刘炎兴设计劫曹营太史慈求战欲渡河(1 / 1)

三十三刘炎兴设计劫曹营 太史慈求战欲渡河

上回说道,刘瑞将军队尽皆调到安众城,却不留一兵一卒防守河边,太史慈甚是担忧,故而劝刘瑞在河边虚立营寨,刘瑞却在他耳边说了一番话,太史慈听后释然。

不时,城外两座营寨扎好,刘瑞令文聘率一万人守卫左营,令太史慈率一万人守卫右营,而他自己率领一万五千军居于城内,与刘琦共同守城。安排已毕,只待曹兵来犯。

话分两头,曹丕自听从吕翔建议后,尽率大军驻扎于宛城。乐进听闻曹丕率领大军来此,故而出城三十里相迎。待众人来到宛城太守府,曹丕说道:“吾本欲在安众渡河袭击安乐,然刘瑞在河边立起十余个营寨,故而难以渡河,此番率领大军来宛城,乃是希望与乐将军合兵一处,以步步为营之法袭破安众,而后绕过博望坡奇袭新野!”

乐进闻言,说道:“既然公子早有打算,末将听令便是。”

曹丕点点头,说:“吾军远来疲惫,在城中暂且休整。明日文谦可率原宛城之军出城安营扎寨,与刘瑞对峙。吾不日便亲提大军前往,到时再行攻城!”乐进闻言,领命而去。

安众城中,刘琦听闻乐进率军两万已在距城二十里之处扎下营寨,故而找到刘瑞说:“弟弟,乐进刚刚立下营寨,立足未稳,不如今夜率军出城,趁此时劫其营,首战挫其锐气!”

刘瑞笑道:“兄长不要低估了乐进的本领!此人领兵多年,安能不防备劫营。”

刘琦闻言,说道:“只恐待其稳定之后不易攻取了!”

刘瑞说道:“兄长勿忧,弟自有破敌之策!今我于城外扎下两座营寨,虽曹丕有七万兵,亦难以全力攻我!”

数日后,曹丕与乐进合兵一处,尽提大军来到了安众城下,本想一鼓作气强行攻城,不料刘瑞在城外立起了两座大寨,故而一时间难以攻取,只能率军摆好阵势,让人前去叫阵。不时刘瑞一身披挂来到城下,太史慈、文聘看到后亦出寨来到阵前。

刘瑞看着曹丕笑道:“曹子桓,前日汝刚刚败在我手,今番竟敢再来!难道欲试试吾手中的长剑是否锋利?”

曹丕闻言大怒,骂道:“刘瑞小儿,休逞口舌,如今我七万大军压境,定要取汝首级!”而后转身对身后的众将说:“何人出战取刘瑞首级?”

话音刚落,乐进大喊一声:“末将愿往!”乐进持枪立于阵前骂道:“吾乃大将乐进,何人敢出战!”

刘瑞想试试文聘的本领,故而对文聘说道:“仲业可愿出战?”

文聘闻言,一拍坐下马冲了出去。“吾乃文聘,特来取汝首级!”之后二人缠斗在一起。

太史慈在阵前看到二人你来我往打了三十余合,却一直未能分出胜负,一时手痒,故而打马出阵,抬起铁戟指着吕翔、吕旷喊道:“你二人敢出阵与吾一战否?”语气之间充满蔑视。二吕闻之,大怒,持枪一起冲出阵来。太史慈只是冷冷一笑,策马迎了过去。阵中五人相互厮杀,只听到太史慈大喝一声,吕翔被一戟扫下马,幸好他头盔够结实,否则定然被削掉半个头颅。虽然太史慈未曾伤到他分毫,但吕翔早已被吓破胆,狼狈的逃回阵。吕旷看后,丢下兵器亦狼狈逃回。太史慈在阵中哈哈大笑,只见他张弓搭箭,冲着吕旷的帽缨一箭射去,箭头正好插在他的头盔上。吕旷有所觉察,亦吓得跌下马来。等二人逃回阵中,犹然互相问死没死。

曹丕看后大怒,骂道:“两个废物!双战太史慈犹不能胜,竟然还被其羞辱!”

太史慈慢悠悠的走回本阵,看到乐进与文聘依然打斗在一起,故而再次拿来弓箭,冲着乐进射去。乐进本能的一侧身,箭头擦着他的脸飞走。故而不敢在阵中久留,亦撤回本阵。这一下可把曹丕惹恼了,其军中三将皆败,言重打击了自己这边的士气,故而一挥手,其身后七万大军尽皆杀了出去。刘瑞看后,下令各自回营,不许出战。

曹丕看到刘瑞撤回城中,只能下令收兵。如是几日,刘瑞皆不曾派出一兵一卒来,曹丕知刘瑞欲死守营寨,故而令吕翔率领一万军屯驻于左营,遣吕旷率一万军屯驻于右营,使其二营军马不敢出兵,而他自率五万大军攻打安众。

刘瑞站在城头看着一架架云梯,笑道:“如此小把戏安能破我城池!”

刘琦站在他身边问道:“如今曹兵全力攻城,安众城小,恐怕难以久守啊!”

刘瑞笑道:“兄长勿忧,今日看弟杀敌退兵!”说完令军士点燃火球,顺着城墙滚了下去。大火将城下的云梯尽皆烧毁,城下的士兵烧死、摔伤的不计其数。曹丕看后大怒,令人架起冲车砸城门,刘瑞令人找来磨盘,缚上麻绳专砸城下的冲车。双方相持了一天,曹军死伤惨重,却依旧没能攻上城头。因安乐城小,刘瑞让一万五千军士轮流守城,故而士兵并无疲惫之色。然曹丕因全力攻城,士卒疲惫,故而下令撤军,打算回营休息。却不料他刚刚撤军,刘瑞突然打开城门,率领五千野狼军杀出,曹军猝不及防,队形大乱。吕翔、吕旷二人见到形式不妙,立即带领人马前来支援,不想太史慈、文聘亦趁机杀出,曹军三路人马皆败,幸好乐进从后率军死战,才挽回了败局。经过清点,曹军折兵近五千人。吃了一场败仗,曹丕一人正坐在中军大帐中生闷气。

乐进走来说道:“大公子,今日我军刚刚败阵,士气低沉,刘瑞定然出兵前来劫营!”

曹丕听后,眼睛突然一亮,说:“文谦所言极是!”而后曹丕召集了众将,说道:“今夜刘瑞欺我军新败,定来劫营!吕翔出列,令汝率领一万士卒埋伏在大营左侧;吕旷出列!令汝率领一万人埋伏在右侧。待听到营中杀喊声起,便一起杀出!”二将抱拳领命而去。待二人走后,曹丕对乐进说道:“文谦可率领两万军埋伏在营外,待营中传来杀喊声立即率军杀向安众,趁乱攻破安众城!”乐进闻言,领命而去。曹丕自以为得计,故而率领剩余军队埋伏在中军营寨之中,只等刘瑞前来劫营。

安众城,刘瑞看夜幕将至,故而召集了众将,说道:“今日曹军大败,士气低落,诸位可随我前去劫营!”

太史慈闻言,说道:“公子不可!曹军定然有所准备,去了恐怕会中埋伏啊!”

刘瑞笑道:“吾料曹丕定然有防备,故而欲将计就计!”

刘琦闻言,问道:“贤弟有何计策?”

刘瑞说道:“曹丕若防备我军劫其营,定然将军队埋伏在营外两侧,待我军杀入其营中却从后方包围,而后另遣一军趁乱破我安众。”说完刘瑞心里暗笑,三国时期,两军对峙之时,劫营一方与被劫营一方往往都是这么安排。

众人听到刘瑞的分析,问道:“公子打算如何劫营?”

刘瑞笑道:“今晚令一小校假扮子义率五千军前去劫营,子义可率五千军从后相随,只待曹军伏兵尽出,然后率军冲杀,且四处放火。仲业可率一万军埋伏在安众城两侧,待曹兵杀来,趁其不备突然杀出!吾引五千军紧随子义之后,若有意外也可接应!兄长率领剩余一万士卒守卫城池,吾留下孙观护卫。”众人闻言,皆领了令牌,各自安排去了。

是夜星辰隐光,月色暗淡,一支打着‘太史’旗号的军马悄悄的接近了曹营,只听到一声令下,五千士卒瞬时突破了曹军大营,然而不等士卒点燃火把,便发现周围突然杀出无数曹兵,那将领方欲撤军,不料营外两侧各杀出一支兵马,将五千人围在核心。不时传来曹丕一声大笑:“太史慈,速速下马投降,此番吾早已料到今夜尔等欲来劫营!”

不等曹丕笑完,却听到营外亦传来一声大笑,“曹丕小儿,吾在这里!”随之又有无数人马冲进了大营,曹军顿时慌乱不已。

不时便看到一将骑着马左突右冲杀到了中军,吕翔、吕旷看到太史慈后,吓得丢下兵器逃命去了。他俩依稀还记得当日对阵之时的惊险,故而此时不战而退。曹丕在乱军中只听到无数杀喊声,却不知太史慈究竟派来了多少兵马,不时又听到寨外传出一阵脚步声,接着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小儿曹丕,汝雕虫小计安能瞒得了我!”细听之后才知道乃是刘瑞!

这时吕翔、吕旷跑到曹丕身边说道:“公子速退,荆州兵势大,恐怕难以抵挡!”

曹丕闻言大怒,说道:“但有后退着,立斩!今番刘瑞亲率大军劫我营寨,其城中定然无备!我军只可在此处拖住刘瑞,待乐进袭破了安众,刘瑞定然撤军,是时我军从后掩杀,可获全胜!”二吕闻言,只能再次回到乱军之中指挥战斗。

乐进听闻营中传来杀喊声后,立即率军冲向了安众附近,他抬头看到城墙上并无火光,不禁大喜。于是对身后士卒喊道:“今夜首先冲上城头之人,赏千金!”士卒闻言,士气大振。不料他刚刚冲到城门下,却听的一声炮响,在城门两侧各杀出一支军马,乐进大惊。

随之听到一人喊道:“贼将乐进,中我家公子之计矣!”而后便看到城门打开,一将率领兵马杀出。如此三支兵马齐攻乐进,曹兵顿时混乱不堪。乐进只能边战边退,一路折损无数。刘瑞与太史慈在曹营中来回冲杀,曹军士卒无有能抵挡者。不时便杀到曹丕的中军之中,吕翔、吕旷自知非太史慈敌手,故而护着曹丕向宛城撤走。曹军士卒见诸将逃走,个个丢盔弃甲,各自逃命。

第二日,曹丕逃到了宛城,渐渐聚拢了败军,略经清点,折军万余,不时人报乐进引着败军回来了。曹丕立即召见了他,问起了情况,乐进垂头丧气的说道:“公子,昨夜末将刚刚杀到城下,不料刘瑞早有准备,故而中其埋伏,大军折损近万人!”

曹丕闻言,瘫坐在地上,说:“不想刘瑞竟然识破了我计策,如今我军折了两万余人,士气低落!恐无力攻取安众了!”

乐进闻言,劝道:“公子莫要灰心!我军虽遭大败,然军力依然多于刘瑞,待整顿兵马之后在与其大战!”

曹丕闻言,点点头说:“文谦先下去休息吧,容我好好思量一番。”

安众城,刘琦早早备下了庆功宴,犒赏众人,席间赞叹道:“贤弟果然神机妙算!今番杀得曹军个个丧胆!”

刘瑞闻言,笑道:“此番只是将曹丕赶回了宛城,然其大军犹存,故而不可掉以轻心!”

刘琦听后,问道:“贤弟可做好下一步打算了?”

刘瑞笑道:“如今曹丕新败,暂时不会在出兵,此正是我军大展身手之时!曹丕太过自负,其尽率五万大军渡河前往宛城,以为能凭借人数优势与我军速战速决。然我却不出一兵一卒与之决战,故而曹丕下令攻城。不料曹军先是于对阵之时折了士气,而后又困顿于安众城下,其军士疲惫不堪,夜间再遭受我军劫营,士气全无,故而大败,以至于只能退守宛城。殊不知曹丕早已将安乐置于我军兵锋之下,如今夏侯惇正率军在博望坡与吾父对峙,定然想不到我军会奇袭安乐!昨夜刚刚击败曹丕,若此事传到安乐,其必然增设防御,故而我等当趁其不知之时速速渡河,攻破安乐!如此可破夏侯惇之军,到时曹丕自然退去!”

刘琦听后,迷迷糊糊的说:“弟弟说的忒复杂了!吾知贤弟本领,贤弟想怎么做,为兄定然全力相助!”

刘瑞说道:“明日兄长可率领两万士卒前往宛城下安营扎寨,军中要多置旌旗,多设巡哨。且派遣两千士卒夜出昼归,每次进寨打不同旗号,穿不同衣甲,营寨之中各将大旗皆要立起,以此迷惑曹丕,使其不知我军虚实。若曹兵来攻,以弓箭兵将其射退,无需出寨与之纠缠!”

刘琦闻言,说:“曹丕尚有五万大军,若派兵强攻,营寨恐不保啊!”

刘瑞说道:“若兄长按弟所言去做,曹丕定然不敢出兵。若其出兵,仲业足可当之!”说完看了文聘一眼。文聘听后,心里莫名的涌出一种激动之情。

刘琦只是看了看文聘,说:“仲业果真能当之?”

刘瑞心里叹了口气,说道:“仲业有大将之才,非是乐进之辈能比之!兄长尽可放心。”

文聘听后,走出来抱拳说道:“请大公子放心,末将定能保公子无虞!”

刘琦闻言,这才放心,而后问道:“吾留下守卫大寨,不知贤弟打算去哪?”

刘瑞说:“吾当然是率领剩余士卒强渡淯水,奇袭安乐!”

刘琦听后,点点头,说:“如此,吾便在此预祝贤弟旗开得胜,攻破安乐!”

刘瑞笑了笑,亦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宴席结束后,刘瑞回到自己房里,心里想到:这刘琦也太懦弱了!刘表妄称八俊,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怪不得曹操大军一发,荆州便被颠覆了。

第二日,刘琦率领着两万人马前往宛城下安营扎寨。曹丕在城头上看到荆州军旌旗舞动,不禁心里一阵阵凉意。乐进走到他身边说道:“公子勿忧,荆州军人马不过才三万余人,其虽在此安营扎寨,然绝不会攻城!”

曹丕闻言,大叹一声走下了城。一连数日,文聘天天让数千士卒夜间出营,白天举不同旗号进营,曹丕看后大惊,对乐进说:“荆州军天天都有援军来,看来他们是想在此积蓄力量,而后攻我城池啊!”

身后的吕翔闻言,说道:“公子,不如我等趁夜劫其营,削减荆州军之实力!”

乐进说道:“不可!我军新败,士气衰落,况且刘瑞多智,岂能不防!”

曹丕听到乐进夸赞刘瑞,顿时大怒,骂道:“文谦何故长他人志气!吾虽新败,然大军犹存!今夜文谦自可守城,吾与二吕前去劫营即可!”

乐进闻言,苦劝曹丕,然曹丕心意已决,定要出城劫营。

是夜,曹丕令二吕各带一万军悄悄出城,先试探试探刘瑞是否有埋伏,而他却率一万军从后接应。不想二吕率领人马刚刚靠近营寨,立刻迎来了一阵箭雨,曹军登时死伤惨重。曹丕知敌有防备,只能下令撤军。不想军士刚刚后撤,荆州军营寨中接着传来无数杀喊声,曹军此时犹如惊弓之鸟,争先恐后的涌进了城。待曹丕率领败军进城后,才知道刚刚刘瑞并未派出一兵一卒,仅仅是在营寨中擂鼓呐喊。曹丕再次吃了败仗,只能老老实实的死守宛城,不敢出兵。荆州军大寨中,文聘看着被击退的曹军,心里暗笑:雕虫小技,岂能破我大营!

刘琦在宛城虚立营寨之时,刘瑞率领所余一万余人正准备渡河奇袭安乐。在渡河之前,刘瑞命人打探了安乐城的情况,不想探马来报,言李典在河边扎下五座营寨,每座营寨之间相距十里,以此防备有人渡河。刘瑞闻此消息,心里略思一刻后,先是找来一亲卫,再他耳边说了一番话后让其离开,而后对太史慈、孙观说道:“李典谨慎,在淯水沿岸设立了营寨以防备我军渡河!故而此番若想顺利渡过淯水还需费一番周折!”

太史慈闻言,问道:“公子可有妙计?”

刘瑞摇摇头说道:“只有建造竹筏,强行渡河了!”随后便令孙观带领军士前往河边建造竹筏。

安乐城,“将军,近闻安众城中的荆州军正建造竹筏,其意欲渡河攻打安乐!”一小校跪在地上说道。

李典闻言,皱了皱眉头,心想:大公子正率七万大军攻打安众,荆州军岂会有闲暇建造竹筏渡河?李典回过神来问道:“如今他们建造了多少竹筏了?”

小校答曰:“十余个!”李典笑道:“让他们建造好了,吾倒地要看看这刘瑞究竟如何渡过淯水!”说完恨恨的看向对岸。

孙观看到士卒忙碌的身影,不禁大叹,说道:“整整一天,才造好十余个竹筏,不知要造到何时才能够!”

刘瑞笑着走过来说道:“仲台无需召集,吾并不急着用这些竹筏,让军士们慢慢造就行!”

孙观听后,瞪大了眼睛看着刘瑞,然而刘瑞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后,悠哉悠哉的离开了。不时太史慈亦找到刘瑞说道:“公子,竹筏建造太慢,若等军士造好,李典早就增设了防备!”

刘瑞笑道:“吾亦知此事,奈何吾军无渡河工具!”

太史慈说道:“公子,末将有一法,不需竹筏亦可渡河!”

刘瑞闻言,问道:“子义请讲!”

待太史慈对刘瑞细细讲述之后,刘瑞哈哈大笑,说:“子义所想,与吾暗同!奈何如此危险极大,故而吾一直未曾下定决心。”

太史慈闻言,起身答道:“今番曹兵大军压境,若不能出奇制胜,如何能破了了曹军!”

刘瑞闻言,叹道:“若非我臂膀受伤,早已为此计!”

太史慈听后,正色说道:“末将不才,愿请命率军先行,将曹兵沿岸防御尽皆烧毁,以此掩护大军渡河!”

刘瑞闻言,依然带有犹豫之色。太史慈跪地而言:“慈受公子知遇之恩,虽死亦难以报答!今番渡河正是属下用武之时,公子何故犹豫不定?”

刘瑞看着太史慈,说道:“吾知子义忠勇,既如此便交付于子义了!切记,若不能成功,当速速撤退!”而后将太史慈扶了起来。

太史慈激动的说道:“请公子放心,慈定不负公子所托!”说完转身离开。

刘瑞看着太史慈离去的身影,心里多出了几分担忧,心里暗叹道:此计太过凶险,但愿是我高估了李典!

欲知刘瑞究竟欲用什么方法渡河,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