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中毒计徐晃折兵 渡淯水曹丕报仇
上回说道,张飞言徐晃率领先锋一万人正向安乐杀来,刘瑞称有妙计破徐晃之军。
不时太史慈、孙观赶到议事厅,管亥因受伤故而未至。刘瑞说道:“诸位,刚刚影狼来报,言徐晃率军一万欲来夺我安乐!”
太史慈说道:“公子,今安乐城墙低矮且不牢固,若据城而守恐...”
不等他说完,刘瑞笑道:“子义勿忧,吾早有良策应付!众将听令,子义先率领一千人马过河,待军队渡过之后,将浮桥尽皆拆毁,且在河边安营扎寨,若曹军来攻,无需与其接战,尽弃辎重,逃回城来。”
太史慈问道:“公子,我等若拆毁浮桥,如何回来?”
刘瑞笑道:“子义尽管去做,到时必能过河!”太史慈闻言,领命而去。之后刘瑞又在孙观耳边说了一番话,并嘱咐道:“切记,待城中红旗摆动后方可为之!”孙观闻言,亦领命而去。
张飞看到那二人皆有事做,唯独自己清闲,故而说道:“瑞儿看不上俺的本领?为何他人都有事,唯独俺清闲!”
刘瑞笑道:“侄儿安敢指挥三叔!”
张飞说道:“此番你是先锋,大哥派俺前来帮助瑞儿厮杀,有何敢与不敢!但有事做,尽管吩咐!”
刘瑞闻言,笑道:“如此,侄儿便不客气了!此番若击败曹兵,还需有一军埋伏在城门两侧,待徐晃杀来突然出击,攻其不备,如此可收全功!”
张飞笑道:“如此,俺便领军埋伏去!”
刘瑞说道:“三叔可在门两侧各伏兵两千,待红旗飘动,可立即杀出!”
张飞问道:“此番军队尽出,瑞儿如何守城?”
刘瑞说道:“侄儿在城中多置旌旗以为疑兵,可保无虞!”
张飞听后,点点头说:“瑞儿有伤在身,不便厮杀,尽管在城里观战!”
刘瑞闻言,只是笑了笑。调度已毕,刘瑞安坐在厅中,只等徐晃率军杀来。
太史慈领了将令,点齐一千军马过了丰河,分出一半军士拆桥,另一半搭建营寨。一个时辰后,太史慈见营寨搭建好,方欲让士卒休息,却听到大地响起了轰隆的马蹄声,不时有士卒跑来说道:“将军,无数曹兵正向此处杀来!”太史慈闻言,骑马出了营寨观望,不到一刻,曹兵已到身边,太史慈喊道:“兄弟们,曹兵势大,难以抵挡,速弃辎重随我渡河!”士卒听后慌忙向河边跑去。
徐晃在部队最前方看到了太史慈后,喝到:“太史小儿,敢与我一战否!”太史慈不答话,只是向河边跑。徐晃大怒,打马加速追击。此时河边的荆州军看到曹兵逼近,纷纷下河趟水而过,太史慈看不到接应的船只,也只能随士卒下水。
徐晃看到荆州军个个趟水过河,大喜,对身后士卒说道:“兄弟们,河水不深,随我冲进城中!若有人斩下刘瑞之首,赏金封侯!”士卒闻言,个个争先恐后的渡河。
刘瑞在城墙上看到徐晃一马当先的渡过河来,不禁冷笑。待其军队过来近半时,刘瑞令人舞动红旗。徐晃刚刚杀到城下,不料一声炮响,城门两边各杀出一队士兵,为首一人跨乌黑马,手持蛇矛。只听一声炸雷似的喊声:“燕人张翼德在此!”徐晃闻言,大惊失色,紧接着又传来无数的惨叫声,徐晃转身看向河边,只见奔流而下的河水瞬时淹没了无数正在趟水渡河的士卒,将自己的军队截为两截。而那些已经渡河的士卒此时又惊又怕,慌乱不已。
“贼将徐晃,中我家公子之计矣!”太史慈看到徐晃士卒阵形大乱,故而杀出来喊道。
徐晃自知退路被切断,故而死里求生,喊道:“兄弟们,如今后退无路,何不随我杀进城去!”士卒闻言,看向城中,却发现城墙上突然出现了无数旌旗,听到城中战鼓轰鸣,故而无人再敢向前。再加上张飞、太史慈率军冲杀,士卒早已没了战心,只顾抱头鼠窜。张飞于乱军之中看到徐晃大旗,策马杀来;太史慈跟徐晃算是死对头了,故而亦冲他杀来。徐晃远远的看到二骑冲向自己,所过之处皆肢体横飞,故而不敢接战,只能在亲卫的保护下逃走。城下的曹兵或死或降,无人敢抵抗,那些没来得及渡河的士卒见主将逃跑,纷纷丢盔弃甲向鲁山城跑去。张飞、太史慈赶杀一阵,终究没能追上徐晃,故而收兵回了城。
“哈哈,此番瑞儿巧施妙计,杀得徐晃丢盔弃甲,真痛快!”张飞进城后对刘瑞说道。
太史慈走来问道:“公子,末将有一事不明。为何慈渡河之时水深一丈余,而回来时却如此浅了?”
刘瑞笑道:“吾令子义率军渡河,拆毁浮桥后,使仲台率五百军前往城西丰河上游截断水流,故而水浅!之所以派子义前往,乃是知道徐公明跟子义不死不休,故而曹军杀来时令子义不战自走,以此引诱徐晃渡河,待其半渡之时却招展红旗,令孙观在上游放开沙袋,河水瞬时奔腾而下,将曹军阻隔在两岸,使其不能相互支援!而后令三叔趁其不备之时杀出,且使子义回军反击,挫其锐气,如此曹兵不战自溃,我军以弱而胜强!”众人听后,皆赞叹不已。
博望坡,“报!公子在安乐城力战曹军,救出公主,然身披十余创,幸得三将军率军救援,今已回城!”一小校向恭敬地刘备回报军情。
刘备闻言,惊问道:“公子伤势如何?”
小校答曰:“公子无碍,只是皮肉之伤!护送公主的队伍已经在路上,公子特命属下前来告与主公!”
刘备听到儿子无大碍后,长舒一口气,对众人说:“吾父子二人总算没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众人随我前去迎接公主!”
不时,车队到达博望坡,公主缓缓走出马车,正看到刘备,故而含着泪跑去,尽述遭遇。刘备安慰道:“公主莫怕,此番来到荆州,再不会受到曹贼欺辱!”
公主闻言,擦干眼泪说道:“若非公子死力相救,吾早被乱军所杀!”
不时又一小校匆匆跑来跪在刘备身边说道:“前方发来捷报,言公子在安乐城阻塞河流,使太史慈诈败引诱徐晃率军渡河,在其半渡之时放开水流,大败徐晃先锋一万大军,杀敌四千余,然徐晃在乱军之中逃脱。”
徐庶闻言,对刘备说道:“恭喜主公!公子能临危而不乱,以弱胜强,足见其本领!主公有如此子嗣,何愁曹贼不除!”众人闻言,皆言恭喜。
刘备笑呵呵的说道:“诸位谬赞了!且随我回帐,庆祝首战大捷!”
田丰说道:“主公,今曹兵势大,虽徐晃败退,若夏侯惇引大军来攻,安乐城非我等能守之!不若令公子暂弃安乐,率军回博望坡以待曹军!”
刘备听后,看向了徐庶、陈登。陈登笑道:“属下亦是认为当令公子回军!安乐城城墙低矮,不可久守,今公主已然救回,且公子更挫败敌先锋,留在那里再无意义!”
关羽听后,说:“若我军不战而自退,岂不让曹军轻看!”
徐庶说道:“非也!安乐城之险要,无非是丰河!若夏侯惇引军搭起浮桥渡河,而后挥军攻城,则安乐将瞬时变为齑粉!今令公子回军,一可保存我等实力,二可慢敌军心。待夏侯惇率军杀来,可以奇谋败之!”
刘备见三位军师意见一致,故而发令让刘瑞退军至博望坡。数个时辰后,刘瑞率军浩浩荡荡的回来,刘备见到刘瑞后,拉住他的手问其伤情,刘瑞笑道:“父亲勿忧!无非是些皮肉伤,不碍事!”
张飞走来说道:“大哥,俺算是见识到瑞儿的本领了!杀得徐晃丢盔弃甲,真是痛快!”
刘备笑呵呵的说:“亦是多亏众将士奋力厮杀!”
鲁山城,徐晃一身伤痕的请罪道:“末将轻敌大意,致使先锋军折损近半,请主将责罚!”
夏侯惇大惊,只是无奈地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公明无需过多自责,且先下去休息。”
待徐晃走后,夏侯惇对李典说:“如今刘备遣军三万进驻安众,其兵锋直指宛城,故乐进难以出兵相助!刚刚听闻探马来报,言刘瑞弃安乐城撤军至博望坡,看来刘备是想跟我军在博望坡决战!”
李典说道:“既然刘瑞撤兵,将军不如发兵进驻至安乐,牵制刘备大军,而后分兵渡河直取安众。如此将军在安乐吸引其主力,却令遣安众城之军绕过博望坡攻新野,刘备若知其后方有失,必然回军相救,是时将军趁机掩杀,可获全胜!”
夏侯惇笑道:“曼成所言,正合吾意!”
曹丕闻言,说道:“夏侯叔叔,昨日吾与三弟听闻发现公主马车,故而仅带五千骑前来追击,今闻吕翔、吕旷今已率五万大军到达叶城,不妨待其来到此处后一齐进兵。”
李典闻言说道:“公子,末将认为不若先发兵,在安乐立营扎寨以待荆州之军,而后派遣使者通知吕翔、吕旷,使其二人速速率军来安乐汇合。如此若刘备欲趁我军立足未稳之时劫我营寨,二吕也可率军接应。”
曹丕闻之,说:“如此也好。”
夏侯惇点点头,说:“主公曾言曼成稳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既如此,那吾便与曼成一万军马前往安乐建造大寨,吾率军徐徐而进。”李典闻言,抱拳应诺,而后点齐了兵将离开。
博望坡中军大帐。刘备闻李典率军一万进驻安乐后,召集了众人商议。徐庶看了看地图,说道:“主公,若夏侯惇率军屯扎于安乐,则其有两条路可走。一可挥军南下,与我军决战;二可分兵渡河,取安众后绕过我军,却袭新野。”
刘备闻言,说道:“公子刘琦处有军三万,若沿河设立营寨,足可使曹兵不敢渡河!”
田丰摇摇头,说道:“刘琦无谋,若曹兵声东击西,安众必然有失!”
刘备点点头,说:“先生言之有理。”
刘瑞闻言,说道:“父亲,儿愿率五千军前往安众援助琦兄。”
刘备心疼的看着刘瑞说:“瑞儿有伤在身,不宜四处奔波。”
刘瑞起身说道:“今敌强我弱,正是儿出力之时,岂能因小伤而误大事!”
刘备闻言,道:“瑞儿真吾子!既如此为父便与你五千军马,另遣太史慈相助!”
刘瑞抱拳说道:“父亲可安心在博望坡拒敌,儿定保安众不失!”随后点兵而去。临行前,安排人将管亥送去了新野养伤。
安众城,刘琦听闻刘瑞前来帮助自己,亲自出城相迎。二人见面后寒暄一番,刘琦挽着刘瑞的胳膊说:“吾早闻弟弟之名,奈何无缘相见!听闻弟弟亲自率军来援,吾真是喜不胜出啊!”
刘瑞笑道:“兄长言重了!前日父亲听闻夏侯惇率军进驻安乐,恐其分兵渡河,故而遣弟弟来此处帮助兄长抵御曹军。”
刘琦笑道:“吾知弟弟胸有韬略,此番有弟弟在,吾无忧矣!”二人边说话边进城,刘琦看到刘瑞率领的五千军甚是雄壮,故而赞叹道:“人言牟平狼军尽皆为精锐,今日一见,方知名不虚传啊!”
刘瑞笑道:“吾在牟平时,亦听闻荆州水师天下无敌!”言毕二人皆大笑。
进入议事厅后,刘琦召集了麾下的众将,介绍道:“诸位,此乃是皇叔之子刘瑞,特来率军相助!”众人听后皆抱拳行礼。刘瑞一一回礼后,问起了宛城军的动向,刘琦让其身边的一位将军汇报。刘瑞看到那将身长七尺,虎背熊腰。不时那将说道:“报二位公子,自我军进驻安众后,曹兵一直缩在宛城无有动做,只是每日派骑哨四处游弋。”
刘瑞听到那将的声音浑厚,举止之时不乏霸气,故而问道:“不知将军姓氏?”
那将答曰:“末将文聘,字仲业!”
刘瑞闻之,心里暗叹:原来此人便是屡屡击退孙权,守卫江夏数十年的大将文聘!然而他并未表现出什么,只是微微一笑,说:“文将军当时时探查曹兵动向,若其出兵,速速来报!”
文聘闻言,抱拳应诺。而后刘瑞令太史慈率领军马屯扎在河边,以防曹兵渡河,而他自己留在城中,帮助刘琦指挥军队。待散帐后,刘琦将刘瑞留下,设宴款待,席间刘琦只是唉声叹气,刘瑞问道:“兄长难道有心事?为何只是叹气。”
刘琦说道:“实不相瞒,数月前后母蔡氏将其侄女许配给吾弟刘琮,乃是欲在吾父百年之后令刘琮接管父亲基业!故而后母每见到吾,眼神中皆带有恨意!其兄蔡瑁常有害我之心,吾心中甚是不安啊!”
刘瑞闻之,心里暗思一会儿后,说道:“此兄长家务事,弟乃是外人,不便相问!蔡氏虽有害兄长之意,然兄长若能谨守人子之道,则其亦难抓住罪证,伯父也不会听信外人之言而害亲子。”
刘琦闻言,哭泣道:“今荆州军权尽皆归于蔡氏,倘若他日父亲不在,则吾恐亦难以久存!”
刘瑞看他哭的伤心,故而说道:“兄长勿忧,弟有良言相告!”
刘琦闻之,如获重生般抓住刘瑞的手说道:“吾知弟必有保我之策!”
刘瑞说道:“如今荆州军权虽归于蔡氏之手,然将士所忠者,乃是伯父!故而兄长不若尽力拉拢荆州忠于伯父的官员以增加自己的声望,如此蔡瑁必有所顾及而不敢害公子!”刘琦闻言,问道:“恐怕此时忠于父亲之人少,图富贵之辈多!”刘瑞笑道:“偌大荆州,定有忠义之辈!刚刚吾观文聘,为人正直,且晓畅军事,日后定能为大将!公子当收其心,不可被蔡瑁挖去!”
刘琦听后说:“闻贤弟之言,愚兄茅塞顿开!”
刘瑞笑道:“兄长无需太过忧虑!今天色已晚,弟先告辞了。”
刘琦亲自送出门外。回到房中,刘瑞心里暗笑,若能拉拢住刘琦,则日后得荆州之事定然简单多了。
数日后,两路曹兵尽皆进驻安乐,夏侯惇听闻刘瑞率军前往安众驻防后,召集众将说道:“探马来报,言刘瑞率兵五千兵屯扎在淯水岸边,其意乃是防备我军渡河,不想刘备帐下竟有高人!”
曹丕笑道:“夏侯叔叔,刘瑞并刘琦之兵仅有三万五千,且刘琦生性懦弱,乃是无谋之辈!虽有刘瑞相助,亦难成事!”
李典走出来说:“公子不可轻敌!刘瑞智勇双全,其虽有五千军驻扎河边,然足以使我军难以渡河!”
曹丕闻言大怒,说:“本公子岂会惧怕那刘瑞!其虽勇,然吾有大将吕翔、吕旷,兼五万熊虎之师!今番不杀了他誓不回军!”说完气哄哄的走出了大帐。不时小校来报,言大公子率军拔营。夏侯惇闻言,慌忙令人前去阻止,却不想曹丕去意已决,言不灭刘瑞,誓不回军。
李典闻之,说:“夏侯将军勿忧,公子有五万大军,定然无事!”
夏侯惇闻言,叹了口气道:“子桓尚幼,遇事不能思虑周全,彰儿又负伤,不能陪伴在他左右!”想到这,夏侯惇摇了摇头,再次以徐晃为先锋,率军往博望坡进发,留下李典在安乐调度粮草。
曹丕率军离开安乐后驻扎在淯水岸边,看着对面连绵的营寨,心里愁苦。他心里清楚,若强行渡河,刘瑞定然率军阻拦。正当他苦思计策之时,吕翔走来说道:“大公子,若我军强行渡河,刘瑞定然在我军半渡之时出击!不若公子率军顺淯水而下直达宛城,跟乐将军合兵一处,如此公子将以多于敌军两倍的兵力攻击刘瑞!到时刘瑞即使有神出鬼没之计亦无可奈何!”
曹丕闻言大喜,说道:“将军一语点醒梦中人啊!传令下去,大军前往宛城,暂不渡河!”
安众城,刘瑞看到手里影狼刚刚发来的情报,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刘琦看到刘瑞的变化后问道:“什么事能使弟弟如此震惊?”
刘瑞说道:“曹丕率军乘船向北而去,其意必是欲与宛城之军汇!如此则我等将以三万五千之军抵御七万之众!”
刘琦闻言,吓得差点坐地上,颤抖着问道:“贤弟可有良策应对?”
刘瑞略微沉思一下后,突然大笑道:“曹丕亏得是曹操的儿子,竟然如此不识大局!”
刘琦见到刘瑞笑了,故而长舒一口气问道:“贤弟想到退敌之策了?”
刘瑞瑶瑶头说:“击退曹丕之策倒没想到,然若是夏侯惇无功而返则曹丕定然不敢在正视安众了!”
刘琦闻言,说道:“夏侯惇拥十万之众,岂是轻易之间能破的了的?”
刘瑞只是笑了笑,说:“兄长勿忧,曹丕虽有七万大军,然在吾眼中,尽是些土鸡瓦狗!”
刘琦听到这,说道:“曹丕势大,吾将军队尽皆交付于贤弟!只望弟弟能破曹丕之军!”
刘瑞闻言,心里暗叹了一口气,不想刘琦竟然如此懦弱无能!还是曹操比较幸运,生的儿子都能担当大任,虽然曹丕年龄比刘琦小很多,但在能力方面却远远高与刘琦数倍!想归想,刘瑞回过神来说道:“兄长放心!弟定率军阻住曹丕,使其不敢在窥窃荆州!”刘瑞接过兵符,将大军尽皆调至安乐,在城外扎起两座营寨。
太史慈看到刘瑞如此布置兵力,故而说道:“公子将军队尽皆调至此处,若曹兵趁机渡河,则安众必将遭到两面夹击!不若另遣一将在河边虚立营寨,使曹军不敢轻易渡河。”
刘瑞笑道:“前日影狼来报,言曹丕率五万大军已至宛城,其意乃是欲凭借人数优势压垮我军,吾恐安众有失,故而不得不将军队尽皆调至此处来御敌,至于河岸,既然有曹丕五万大军杀过来,夏侯惇岂会再派军队渡河?”
太史慈听后,依然劝道:“公子还是小心为上!”
刘瑞摇摇头,在太史慈耳边说了一番话,太史慈不由大喜,拍手称赞道:“公子能眼观大局,曹丕绝非公子之敌手矣!”
欲知刘瑞究竟用什么方法击退曹军,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