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大唐王师(一)当天晚上,两仪殿里可就热闹了。
墨衣和吴月琳,将武元衡同意嫁妹的事情,告知了皇帝。
两个女子就像燕雀一样的围在皇帝身边叽叽喳喳个不停,全没了白天时的那种雍荣和端庄。
李世民听她们七嘴八舌的把事情经过说完,呵呵的笑道:“朕真是搞不懂你们。
眼看着就要多两个人来跟你们争宠抢枕头了,你们却还这么开心?”墨衣笑道:“你都当了皇帝了。
当皇帝的人,注定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是迟早的事情。
与其让其他的女人进来,还不如将我们的好姐妹拉进来呢!”“就是。”
一向不苟言辞的吴月琳也笑道,“当年我们在西川时,就情同姐妹了。
现在眼看着就能天天在一起,岂不快活?说起来,我还真是想念苏菲儿呢!她去了徐州这么久了,一点消息也没有,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说起苏菲儿,李世民也一下就想到了这个小姑娘。
他说道:“朕派了四大侍卫送她去徐州,已经回来报了信了,一路平安没有什么事情。
只是,苏菲儿生性极孝,非要在家守孝三年。
你想念她,到时候朕派人去把她接来就是了。
朕也有些想念她呀,至从她走后,身边就没有哪个侍婢称了朕的心意。”
墨衣笑嘻嘻的说道:“你现在都是皇帝了,一道圣旨下去,那徐州还不马上派人车马伺候的把苏菲儿送来?要不陛下把她也纳入后宫吧,多好的一个小姑娘呀!当个才人、美人什么的,可是一点也不过分。”
李世民微微怔了一怔,说道:“苏菲儿的事情,朕是要尊重她自己的意愿,不能强求。
纳人进后宫,可不是看准了谁就能纳的。
大唐皇室的规矩。
很严。
这种事情,以事不可随便提及。”
“噢……”墨衣碰了个钉子,暗自吐了一下舌头不再多话了。
“月琳,你表妹那边,没有问题吧?”李世民岔开道题问道。
“没有呢!”吴月琳乐不可吱地说道,“舅舅和舅母听说皇帝要纳表妹秋月为妃,高兴得不得了。
秋月自己也是很乐意进宫侍奉陛下呢。
到时候。
只等陛下派朝廷官员上门礼聘,就一切可成了。”
“嗯……既然武元衡那边也没问题了。
朕就派礼部尚书韦执宜,代朕上门下聘。”
李世民吁了一口气,说道,“筹备婚礼的事情。
务必从简,不要铺张浪费。
你们这一回……怎么说呢,也算是立下了功劳吧。
注意,朕所指的功劳,可不是你们往朕身边塞进了两个女人。
而是帮朕解决了孔巢父等人的围攻。
说吧,要什么赏赐。”
墨衣和吴月琳都吃吃的笑了起来,纷纷说道:“金银珠宝皇宫里已经够多了。
我们都不稀罕;高官厚禄对我们更是没有意义——陛下要赏赐我们,就多陪陪我们吧!”“好啊!”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朕就我花点时间来陪你们。
让你们替朕多生几个皇一场闹剧似的纳妃风波,终于就此尘埃落定。
结果,是孔巢父完败给了墨衣领衔的后宫军团,皇帝还收获了两个美人进入后宫。
这怎么算起来,可都是皇帝赚了。
所以,李世民很是有点开心。
当晚。
三人同眠,其乐融融。
几天以后,李回到了长安。
李世民得知消息以后,当真将他请进了皇宫,在望仙台设宴招待这个少年将军。
李地同门师兄弟房慈和徐战。
自然也是一起出席了。
另外,李世民将薛平也叫到了一起。
这四个年轻人。
就是李世民现在着重赔养的将才。
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唐的军队中,肯定会留下许多他们骁勇飘洒的身姿。
“李,这一年多没见,你更加壮实了。”
李世民笑道,“十六岁,已经是成人了。
娶亲没有?”众人一起哈哈大笑,李脸都红了,呐呐地道:“回陛下……还、还没有李世民对一旁李晟笑道:“李晟,你这儿子都这么大了,你这当爹的也不给他相门亲事,成何体统?”李晟笑答道:“陛下明鉴。
犬子是在军中大长大的,这几年来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军中。
这军队里连马也是公的多,哪里可见女子?现今回了长安,微臣就让他凭着自己的本事去物色自己钟意地女子了。”
李世民哈哈的笑了起来:“李,那你可要多加努力了。
眼看着就要当大将军的人,却连家都没有成,说出去不怕人笑话吗?”“大将军?!”众人一起发出一声惊咦。
李世民倒也不否认,肯定地说道:“是啊,大将军。
朕,打算任命李为左羽林卫大将“左羽林卫?”李晟轻咦了一声,心中暗道:那不就是个虚职了?羽林卫现在,根本就不存在了……李世民何尝不知道李晟在想什么,他笑了一笑说道:“良器,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这些军国大事,不宜在酒宴上商谈。
咱们明白再详叙吧!”“微臣明白。”
李晟拱手拜了一拜,心中暗道:难道皇帝有意重组军队建制、重修番号?得知李要被任命为大将军了,在座的众人心中都不免惊愕:李年仅十六岁,就被任命为三品衔的大将军,这可真是古今罕有!当今圣上,还真是胆魄过人,敢于用人!“房慈,徐战。”
李世民对他们说道,“你们和李,都是同门师兄弟。
大师兄要当大将军了,你们也要多加努力才是。
他日李当大将军,你们就在他手下当个将军,也要磨练磨练。
这当将军,不是凭着武力血勇就可以办到的,这其中要学的东西,可是很多很多。
你们今后,可要用心着点。”
“是!”房慈和徐战欢喜领命。
回到座位上。
三个小子的手都握到了一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酒宴散后,李世民将李晟单独留了下来,进了武德殿御书房。
“良器,有一件事情在朕的心中已经酝酿很久了。”
李世民说道,“朕也知道,你心中有一些疑问。
不要着急。
朕给你看一件东西。
看完后,你就明白一切了。”
“是什么?”李晟看着皇帝拿出地一个盖着黄布的托盘,好奇心大起。
李世民笑了一笑,揭开托盘上的黄布。
一排金黄澄亮地鱼型兵符,跃入眼帘。
“兵符?!”带兵一生的李晟。
自然认得这是什么东西。
“不错,兵符。”
李世民微笑道,“一骑六率八卫地新兵符。”
一骑六率八卫?这……”李晟愕然不解。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兵制改革,绝对不是裁去老弱病残这么简单。
大唐朝廷现在能够掌控地近五十万大军。
朕打算将它们重新规划编制,冠以新的番号。
那就是朕说的一骑六率八卫。”
“微臣愿闻其详!”李晟急忙追问。
李世民不急不徐地说道:“这一骑,就是朕从西川带来的飞龙骑。
早些年的时候。
大唐不是有万骑吗?专司保卫皇宫的。
飞龙骑现在的作用,就跟当年地万骑很相似。
只不过,飞龙骑明显比万骑的战斗力要彪悍得多。
可以毫不讳言的说,飞龙骑就是眼下大唐的第一战力。
所以,朕的飞龙骑,不仅仅是负责保卫皇城地御林军,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投入到野战。
冲锋厮杀在战场的最前。
从今往后,飞龙骑还要不断地完善和壮大。
兵丁的来源,就是其他军队中的精英和翘楚。
这样一来,也可以在大唐的军队里竖立榜样。
它将成为士兵最强实力的向征,和荣誉的殿堂。”
李晟略有点激动的点头:“好。
微臣以为,这样做很有好处。
这样一来。
很一个当兵的人都有了奋斗地目标。
到时候,他们都会为加入飞龙骑为荣!那么,这六率八卫,又从何说起?”“六率,就是原有的东宫六率。”
李世民说道,“虽然朕现在还没有册立储君,但六率也是有必要及早组建的。
他们将不参预野战,是纯粹的御林军,专门负责保卫太子和皇宫。
每一率的人数不会太多,总计大约二千人左右。
这些兵马,到时就是皇太子地私家卫队。”
李晟点了点头:“这个,的确是有必要。
不管是礼仪还是戍卫,东宫六率都不能废。
这么多年来,大唐地府兵制完全被破坏,十二卫已经形同虚设,但六率还是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李世民接着说道:“这八卫嘛,说起来就复杂一些了。
现在大唐仍是佣兵制,不能像当初府兵制时那样,明确的划分出十二卫来。
朕针对这个现状,将大唐现今的绝大多数兵马,划分成了八卫。
分别是:左右神策卫、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以及左右龙骧卫。
羽林卫与金吾卫,这个想必不用朕多作解释。
羽林卫是皇城御林军,现在更兼并了以前左右监门卫的职责,守卫皇城和帝都的大门。
左右金吾卫,按传统来说就是皇家仪仗队。
个个要光鲜漂亮,马匹也尽选皇城禁苑里的上等良驹,专门用在朝廷的重大礼仪和节庆之时。
除此之外,左右金吾卫,也是属于朕的私人贴身卫队,就从飞龙骑里面挑选人手。
不用太多,各设五百、总数一千人就行,关键是要忠心能干,这有点包含了当年的千牛卫的职责在里面。
而左右羽林卫,则是拱卫皇城的重要力量。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开皇城参加野战的,这是他与飞龙骑最大的区别所在。
这四支部队,朕都打算从飞龙骑里挑人手。
飞龙骑在裁军之后还有二万五千人。
朕打算抽调出五千人来,组成左右羽林卫和左右金吾卫。
你看怎么样?”“这些,应该是可行的。
飞龙骑本来就是陛下的嫡系部队,对陛下最为忠心。
让他们来拱卫皇城,万无一失。”
李晟说道,“可是,这神策卫与龙骧卫,又是何意?”“神策卫,就是眼下这长安城之外,我大唐朝廷所能掌握的所有野战兵马的一个统称。”
李世民说道,“在佣兵制下,是不可能用府兵的形式,规范所有部队的蕃号的。
因此,朕就给大唐天下的所有野战军,取了这样一个相同的名号。
左右神策卫,各置一名大将军。
而这两名大将军,必然就是皇帝最为亲信、在大唐拥有无上军威的一代名将。
当前,朕的身边敢当这两卫大将军的人,除了你和马燧,再无他人。
而且,我大唐现在的大部分兵马,都集中在关内、西北和河北三个地方。
李晟,你在西北一带声威卓著,马燧在河北也是大名鼎鼎。
让你们二人来担任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疑义。”
“可是……”李晟疑惑道,“我们二人,现在实际都在朝廷为官,对军队并没有实际的掌控权。”
“会有的。
而且,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一般都只在朝廷里为官,在幕后主持大局,没必要亲历战场去厮杀。”
李世民说道,“具体说来,朕是这样设计的。
以长安为轴,长安以西的军队,都隶属左神策卫;往东而去,则是右神策卫。
具体到了地方,再设立行军道大总管和都督,分阶公层实际掌握兵权,与地方刺史和朝廷派出的钦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而那些地方的总管都督们,都是必须要听命于你和马燧的调动的。
也就是说,朕将天下兵马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你和马燧。”
残唐重生李世民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