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保密要做好(1 / 1)

盛世唐魂 大变脸 1043 字 10个月前

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好过年。

如果说温暖的被窝是葬送青春的坟墓,那么张毅觉得自己宁愿在被窝中舒服的死去。春日的瞌睡总是让人回味,特别是早上这一段似梦非梦、半清醒半朦胧的感觉最是酣甜,整个子爵府的下人都非常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谁敢在这个时候打搅爵爷的回笼觉,后果很严重。

孙思邈绝对不是个好人,在老太太脸色铁青的注视中他已经在张毅的房门外遛了好几圈,就知道这老家伙心里打着孙子的主意,所以连吃饭都没让人叫他。

看着老家伙猴急的样子,心里就非常舒畅,直到门外响起了叩门声这才打破了子爵府的宁静。

很快,老钟就领着月十一以及太医院的院判走了进来,对于这两位他可不敢拦,向老妇人见礼之后就赶忙去叫唤自家的少爷起床,在他看来能让这些个贵人在门外等候子爵府那真一个有面子,就连轻手轻脚打扫庭院的仆役这时候腰板都挺的笔直。

“老夫人安好!”月十一朝着一脸喜色的老太太问安后,就朝一脸焦急的孙思邈问道:“道长,泾阳县子还在房里?”

正说着,张毅就哈欠连天的开了门,然后立刻允人就带着两个婢女开始伺候爵爷洗漱。

先是热水洗脸,然后就是柳枝漱口,张毅非常喜欢柳枝上那股子带着淡淡清香中的苦味,因为没有牙刷,更懒得用猪鬃毛扎一把,这能最原始的祛除口腔异味的工具就非常重要。

最关键的是枝头上那浅浅的被人用小嘴轻轻咬出丝絮的一头,应该特别有味道,看着允人那张略微泛红的小脸就知道是她干的。就是不知道上面有没有沾染上她嘴里的芳香,在后世中张毅就记得有一种茶,其最独特的工序之一就是需要未人事处子摘取茶叶之后含在口里,然后进行后续加工,据说那样的茶叶中不仅带着茶叶独有的茶香,还带有一股淡淡的处子幽香那叫一个回味悠长。

后世没有享受过这样高级的茶叶,现在也算是当了一回大爷,慢条斯理的洗漱玩就看见孙思邈的胡须开始无风自动,就连月十一都变得急躁起来。

狠狠的鄙视了一番这些不懂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人,拿着昨晚从记忆中回想起来的方子就带着众人轰轰烈烈的出了府门。

因为研制农药,就需要做很多的试验,又因为这一次是李二陛下拨款,所以在张家庄后山靠南面的山腰间就会出现一座供孙思邈研究的道观,从不停忙碌的人群中就可以看出在里面干活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张家庄的汉子。

虽然道观还在修建,但是并不妨碍研究的进行,就在山脚下早早的就搭建起了一个巨大的棚子,不少的太医已经坐在里面摇头晃脑的研究药材的配伍。

“就是这里了,道观尚在修建,在此期间还请泾阳县子能够安顿下太医生活所需!”走到了棚子前面,月十一那张紧绷的脸终于有了一些松动,朝着张毅拱手道:“此次前来的太医一共有二十八位,其中太医院院正张景、张大人、太医院院判刘祥云、刘大人也尽在此列,一应消耗但有所需我定当全力办理!”

从棚子角落里那数十个药柜就看的出来,无论是李二还是太医院都对农药这件事情非常上心,虽然时间仓促了点,但是几百千把种药材绝对有,除此之外山坳里已经被禁卫门占据,如果道观一修完,那么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试验基地。

“既然将军有此安排张毅自然配合各位大人研制,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我还是以为就地搭建窝棚比较好!”张毅笑道:“毕竟蝗灾之事对于百姓来说现在提起犹恐生出事端,如果住到子爵府虽然舒适一些,只是万一人多嘴杂……”

根本就不想这些人住到自己家,一来是不习惯,最主要的是家里太多的秘密不能为外人知晓,比如水泥这样的好东西就是绝对需要保密的东西。对于孙思邈或者冯智戴那样的人也许可以不在乎,但是对于月十一张毅就觉得自己必须多上点儿心,难保万一这些人里面看出了什么自己就亏大了。

不得不说月十一对于保密这件事还是非常谨慎的,当然,他也非常清楚万一蝗灾提前泄露的后果,略微一想就开始吩咐周围的军士在旁边再搭建一座棚子用于诸位太医休息之用,而且还是必须军士独立完成绝不用一个庄户。

对于这样的安排张毅非常满意,并且对月十一不禁高看了一眼,能跟在李二身边的人果然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叫一个滴水不漏。只是不知道他前面还有没有月十或者月九,之类的人物,如果能弄来两个这样的人当护院,那么子爵府以后绝对可以高枕无忧。

不能在这件事情牵扯太多,特别是农药这种直接关系到国朝根本的东西更要离的远远的,因为你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因为你知道太多然后难以抉择,而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从此之后无休无止的进行黑暗世界的工作,再无看见阳光之日。

不等孙思邈开口,掏出袖子里的药方就递了过去,最后表明需要多次试验,因为自己也并不清楚云云就逃离了禁卫军的警戒区。

烫手的山芋丢给了孙思邈,心里就舒服的多了,至于他们能不能利用有限的条件研制出农药就不关自己的事情了。

刚刚回到子爵府,就看见老钟拿着本账本喜滋滋的跑了过来,指着账本上的数字显摆道:“少爷,一大早我就让人去长安那边买鸡鸭,刚刚吴老栓回来禀告买了两千只鸡,六百多只鸭,怕您担心就先回来报信,老刘他们几个在后面慢慢赶回来。您说要是到了出蝗虫的时候,咱们这些鸡鸭能几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