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我在网上看见一条消息:“亚东邀请作家去采访写书的启事”。于是,我把“创作成果”,以及与亚东“缘”来已久的关系,一并发给他们,作为报名采访写书实力的依据。
2017年春节刚过3天,我就接到亚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智勇的电话,邀约我到重庆市面洽采访写书事宜。
在重庆市同杨部长会面时,还十分荣幸地见到了亚东县委书记舒成坤先生。他们就采写《亚东魂》一书,提供了一些文字材料,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请我根据要求,尽快拟写一份创作提纲。
旋即,我在“亚东县政府网站”上查阅了有关资料,经过认真思考,归纳提炼,构想思路,写好提纲,发给了杨部长。
也许是我对亚东的“情缘情结”打动了他们,在3月中旬,我接到了杨部长邀请前往亚东采访的电话,令我无比激动。相信这又是一次人生的缘分。拿时下流行的话说,亚东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去亚东采访的事定了,我虽然兴奋激动,但内心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我已是“奔六”的人了,担心去了西藏不适应高原反应,完不成自己夸下“海口”的创作任务不说,或许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那就适得其反了。
然而,接受了任务再打“退堂鼓”,这绝不是我的性格。我毕竟曾经是一位西藏军人,就用“老西藏精神”激励自己,毅然背上行囊向西出发了。
之前,我是同杨智勇部长联络的。我进西藏的前一天,正好杨部长到上海挂职锻炼,刚从拉萨飞往上海。他给我发了微信,称已经安排好了我到亚东的接机车辆,并发了接机师傅的电话。
走出和平机场,我拿出手机,联系来接机的师傅:“喂,你好!我是从四川来的罗鸣。”
“罗老师你好!杨部长安排我来接你的,我在机场候机室门外等着你的。”一听语音,知道是个藏簇小伙。于是,我拖着笨重的行李,向机场出口不慌不忙走去。一个藏族小伙举着接我名字的牌子,我心踏实……
在亚东采访期间,因为我被亚东的事物心动、被亚东的人物感动。所以,精神的力量战胜了“缺氧”。我在雪域边地采访近一个月期间,几乎都是整天不停地奔走,早晚约见采访人物,用意志来抵挡高原缺氧的侵袭,庆幸自己没有“躺下”。
在采访的时日里,我几乎走完了亚东的所有乡镇,爬上了“国门乃堆拉”、踏上了“世界海拔最高镇”帕里,步入了边地最前端的洞朗山地……采访人物在50人以上,单位不少于20个。
采访结束离开亚东时,已是“人间四月天”。但那天天空仍然飘飞起六角雪花,寒风微微地吹拂,我却没有感觉一丝寒冷,那是亚东温暖了我心。
我站在亚星宾馆的坝子里,举目望去,在群山的峡谷之底,青山簇拥,冰峰环抱。对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山这里的风情,我心难舍难分,流连忘返。
雪渐渐收起了曼舞的翅膀,天空中出现雪太阳的光芒。我抬头仰望,亚东县城尽收眼底,曾经度过青春岁月的军营,傲然坐落其间,闪烁出时代的英姿。极目眺望,茫茫雪山横亘于空,在齐天的雪线上,仿佛看见了矗立的岗哨,他们雄立冰雪山巅,固守国门边关。
汽车开出了亚东县城,顺亚东河边逆流而上。哗啦啦的亚东河水,像是从我依依不舍心间流淌……
从亚东县回来之后,我便进入了“码字程序”。一个一个的文字,从大脑储存的仓库里翻出来,在指尖上敲击键盘而出;一行一行的句子,像是走在分路的岔道上,而分行的脚步却没有迈向岔路口那么容易;一页一页地翻阅电脑屏幕,像在雪山中登上一级一级的山坡那样,需要付出极大的劳累和体力。
码字的路程并不比在雪高原上行走轻松,而像登雪山一样爬得十分艰难劳累。几次冒出了不再往上爬的想法,但又感辜负亚东,对他们的期盼无法交代,也不是一个“军人”的性格。于是,鼓起勇气,战高温、斗酷暑,埋着头、弓着背,挑战自我,吃力地继续往上攀登。
在夏日炎炎、汗流浃背中,翻越了一个一个的文字山坡;在几月的清晨夜晚里,不停地敲击键盘,熬过了近200个枯寂的时光。每天坐在电脑前回想亚东的人和事,挖空心思寻找爬山线路的捷径,一路艰涩地慢慢地向前行进。
当我码起的文字,一字一行连接起来,仿佛可以接通登顶的山路,让我登高一望,爬过的山路弯曲呈现,“勇敢”二字在心里油然而生,庆幸自己中途没有退缩。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正如创写中的真实体验。当我从码起如山的文字中,却很难找到登山时的沿路返回。而是一路磕磕绊绊,几次险些摔跤落山。没有别的捷径路可走,只能靠自己一路上慢慢下滑,小心翼翼步入终点。
再回望爬过的文字山路,留下弯弯曲曲的脚印,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亚东魂》是否巍然屹立?
对于亚东的美丽景色,那些感动我心的人物,还有他们在边疆演绎的故事,总是不能准确诠释,真有点愧对初心。
当然,也曾设想利用文学创作的技法,来描绘《亚东魂》中的那些人和事,这样也许情节生动,故事感人。假若利用文学手段来描述,又感偏离了真实情景,令读者感受太虚,不接地气。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按采访而写,不敢虚情假意玩弄文字游戏。
说实在话,这本书不太好写。因为时间跨度太长,涉及内容广泛,人物类型不同;特别是写工作内容,提炼归纳更难把握,一不注意就像“材料”;加之按照拟定提纲,构思体例结构,篇章基本统一来写。于是,《亚东魂》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交给读者鉴赏。
《亚东魂》在采访创作中,得到了亚东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县委宣传部、“四四办”为我提供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在组织采访中给予极大帮助。他们派出吴江燕同志一直陪同,为我顺利采访做了大量的协调联络工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写作过程中,从“亚东县政府网站”上查阅借用了许多文字资料,县“四四办”的郁朝阳同志,为我收集了有关单位的材料,传递了很多信息。特别是吴江燕对书稿进行了大量的编辑修改工作,对于他们的辛勤付出,我深表致谢致敬。
《亚东魂》初稿写成后,得到了“编委会”的帮助指教。特别是县委书记舒成坤先生,数次与作者沟通,指导创作思路,提出很多宝贵意见,而且还亲自改写书稿。在此,我真诚地向成坤先生道声谢谢。
由于本人知识结构有限,在创作本书过程中,难免有不少“笔误”和不尽人意之处,谨请读者海涵,盼请赐教、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为谢。
2017年8月1日写成初稿
2017年10月19日修改定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