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欢乐幸福奔向小康(1 / 1)

亚东魂 罗鸣 6265 字 5天前

中国“一线”、“二线”城市全部落榜,西藏拉萨市跃居全国第一!而西藏亚东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又排在西藏最前列!

这不是靠弄虚作假“吹”出来的,这是网民及亚东人根据问卷题目,一一正确回答的,这是权威机构经过认真审核评定发布出来的!

亚东人民欢乐幸福成了他们的主旋律。能体现他们欢乐幸福的生活方式种类太多太多,表现在物质文明方面的衣食住行,如今亚东人民自然感到幸福。而最能体现出他们欢乐幸福的精神生活——“藏族节日”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过也过不完。最为隆重的节日当数藏历新年。

2017年2月27日,是藏历火鸡年正月初一。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从1月1日开始,到15日结束。

藏历新年在当地比汉族人的春节更热闹,更具有年味,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年已被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住下司马镇切玛村的欧珠、旺母家,像亚东县普通的农牧民家一样,正在快乐忙碌地准备过2017年藏历新年。

欧珠大约40开外,是一个当地普通的农牧民,他的妻子旺母比他大一岁。到了放牧季节,他就同妻子到放牧点去放牧。他家喂养了60多头牦牛、40多只羊,还有喂养有鸡鸭。

欧珠家是用围墙围起的一个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的独立院子,一栋三年前修好的两层藏式楼房,大气安详地耸立在院子里。房屋装修大方漂亮,使用面积大约180平方米。由此可以看得出他家的日子殷实,也许达到小康生活的标准。

这是一个普通而幸福的藏族家庭。欧珠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大儿子强巴在西南民族大学读大一,小女儿央金在日喀则市上高二。到了藏历新年的时候,他们一家终于团圆在一起,迎来了一年中最幸福欢乐的日子。

在藏历年前两三天的时间里,欧珠一家四口人,同心协力、一起动手,为迎接藏历新年的到来而忙忙碌碌。打扫清洁卫生的,装扮房屋的,他们干得欢畅,把整个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屋里屋外收拾得清清爽爽。

小女儿央金爱好漂亮,她到下司马镇买回了一些鸡图、龙虎等象征吉祥的图案年画,正在用心地往门窗上粘贴。

欧珠站在大门前,指挥着儿子强巴贴对联。这家最忙活的人要数女主人旺母,距藏历新年到来的半月之前,她就开始精心制作“切玛”、“卡塞”等过年必需的美食品了。

旺母正在快乐忙着准备“切玛”。只见她在一个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在“切玛”中插上青稞穗、酥油制作的彩花,以及用碗浸泡长出一两寸长的青稞苗。她按藏族的过年习俗,把“切玛”和麦苗供奉在家里的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然后,旺母又开始精心制作“卡塞”。这是用酥油炸成的面食,形状各异:有耳朵形、蝴蝶形、圆形方形条形等。她正在“卡塞”上涂以颜料,裹上砂糖。“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更是一种藏族喜欢的美食佳肴。她把“卡塞”也端去放在神案台上。

还有一种食品叫“古突”,这是藏族人家除夕之夜须要上的食物。其实这是用面疙瘩、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旺母在煮饭前,仿佛像汉族人包汤圆一样,在面疙瘩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硬币等物品。

欧珠同他的一双儿女,在院子里点燃了鞭炮。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宣布辞旧迎新的仪式到了,饶有兴味的除夕团圆饭就开吃了。他们全家4口人围坐在一起,个个脸上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地吃着过年团圆饭。

在吃“古突”时,谁吃到面疙瘩里包的东西,都必须当场吐出来,预示着此人的心地和来年的运势。如吃着包有石头的代表坚硬、羊毛代表心软、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着预示财运亨通。

他们一家人边吃边看,互相逗乐,话语连珠,笑声悦耳。把过年的快乐幸福氛围,传递到每个家人的心窝里。

藏历年大年初一,藏家女主人有起早的习俗。天还有没有亮时旺母就起床了。

按当地藏族人的传统,家里的牲畜也要像人一样过新年。她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牛羊“洗澡”,用清油擦洗牛羊的耳朵、眼睛等。这个仪式被称作“油光发亮”。这是为家里的牛羊送祝福,祝愿牛羊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成长、繁殖兴旺,如意吉祥。

给牛羊“洗澡”擦完清油后,旺母还给牛羊喂酒糟。牛羊也知道是过年啦,能吃人类吃的青稞酒糟,它们也心情喜悦,“牟牟”地叫几声,宛若祝福主人新年扎西得勒。

喂了牛羊天还未亮。旺母按传统去井里背第一桶水。其实她家已经用上了自来水。这一桶水象征着一年财源滚滚。她在背水时特别小心,不能将水洒在外面,否则就会撒落财源。背完水后她就开始新年许愿,祈愿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吉祥,平平安安。

这一切都忙绿完了,旺母就开始做新年的第一个早餐——青稞醪糟。她将青稞酒煮开,放进人参果、糌粑、红糖、奶渣等,全部煮在一起。

藏历新年的早餐,所煮的醪糟里的食材,都具有吉祥如意的味道。比如人参果象征宝贝,奶渣象征洁白的祝福,糌粑象征新的一年丰收,红糖则代表新的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这时旺母的丈夫、儿女都还在**睡觉,就是他们醒了也不会起床的,这是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勤劳的主人,丈夫的妻子,儿女的妈妈,会给家里每一位亲人带来福气。

醪糟做好后,旺母就会为丈夫、儿子女儿各端去两碗醪糟,象征着好事成双,送去甜蜜吉祥说:“今年我为你们送来福气,你们都可以睡着享福了。”

吃完醪糟后,全家人还要吃的美食就是“卡绰”。“卡绰”是一种用小麦做的粥,小麦本身具有“顺顺利利”的象征意味。粥里有人参果、牛肉羊肉等,味道非常鲜美。

藏历新年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准备许多“卡绰”,除了家人自己吃以外,还会用来招待客人。

中午,欧珠全家人聚在一起吃藏历新年初一的午餐。午餐桌上摆有一个切成半开的羊头,这是年大年初一必备的美食之一,全家人用刀切着吃。

欧珠一家人在藏历新年的第一天,慢慢地品尝着年味的快乐,享受着一年中最幸福的团聚。他们边吃边聊,快乐无比,过节喜庆,人人欢乐。

藏历年期间,亲戚朋友邻里喜欢互相串门。一见面主客都要互道一声“扎西德勒!”然后,主人会招呼客人入座。客人入座后,桌上摆着风干肉、羊头、酥油茶、“卡绰”、面食、干果等丰盛的食品,来招待客人享用。

来了客人酒是少不了的。男人们往往是每人一壶酒,他们都会互敬,往往你一杯我一杯,喝得欢畅淋漓,痛快潇洒。要是别人都喝完了,还有人没有喝完,那就要接受“惩罚”。在没有喝完酒的人的肩膀上抹上酥油。然后,又在痛痛快快,哈哈大笑中继续喝酒……

在藏历新年里,藏族人往往会一家人一起,或派出家人代表到寺庙或插着“五色经幡”的地方去祈福敬神,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祛灾除邪、健康吉祥。有的在河的桥上、参天古树上拴结经幡,挂上彩色纸片,献上哈达,以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万事吉祥。

在新年期间,亚东各地藏族群众,都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举行各式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到处可见他们进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一起载歌载舞,把心中的幸福用歌声唱出来,把一年的欢快用舞蹈跳出来。

当然,他们也还要进行骑马、射箭、赛跑等竞技项目比赛。让喜庆的景象充满新年的天空,让豪迈的气概奔向新的一年。

为了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让群众过上一个喜庆祥和而丰富有趣的新年。帕里镇第一居委,在2017年藏历新年期间,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文艺节目会演,开展了拔河、抱石头、打牛角等特色的体育活动。

藏历年元月15日,他们组织社区民众召开了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土登书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新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然后,举行了藏历新年庆祝活动文艺会演闭幕式。

在闭幕式的文艺演出中。他们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演唱优美的的歌曲。一个一个精彩的节目轮番登场,舞台上演员热情表演,舞台下群众遥相呼应,让帕里镇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新年景象之中。

演出结束。帕里镇一居委“两委”,还对在过去一年中取得各种荣誉,在藏历新年活动中获得各项奖项的人,分别进行了颁奖,并向获奖者一一献上哈达,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藏历1月15日,也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天。在上亚东乡三岗新村,只见一幢幢藏式民居坐落在山涧峡谷,一面面鲜红的国旗迎风招展,漂亮的三岗新村洋溢着幸福的节日色彩。

为庆祝藏历新年,三岗新村举行射箭比赛。成年男子背弓携箭,在青山绿水围绕的靶场上,一展藏族男子的豪情风采。

一群少年坐在射箭比赛场边,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父辈比赛。他们要等到成年后,才会拥有自己的弓箭,才能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比赛。他们现在只能拿着玩具弓箭,玩耍操练,又是另一番风景。

上亚东乡乡长刘刚介绍,每逢藏历新年,从初一开始,成年男子都会身着藏族盛装,先是在家中享用美酒佳肴,然后披弓挂箭,前往靶场进行一番比拼,比赛要持续一个星期左右。

亚东是林区,过去有打猎的传统。如今,大家不再打猎了,但这项传统却一直传存下来。作为传统项目,每年的射箭比赛都是有彩头的。按惯例,每一轮输家要出钱,用来买些啤酒饮料等,为大家助兴。

靶场是临时搭建在田野里的,在相距85米的两边,各有一个木板做成的箭靶。箭靶上有白红黑三种颜色,黑色居中,是一个直径大约5公分的圆圈,往外是红圈,最外是白圈。

今天的比赛,分为两个队。一队的比赛选手边巴上场。他手持弓箭,戴着手套的右手握住箭尾,准备射箭,举弓瞄准,只见他略微弯腰,大声吆喝,拉弓射箭,箭羽飞出,命中靶心。顿时,欢呼声响彻靶场,喝彩声回**天空。

边巴带着满意神情,用手拍打了几下自己心爱的弓箭,然后骄傲自信地退离出射击区域。

二队弓箭手登场,他又开始拉弓射箭,也射中了鞋子,但射在了红圈上……

一轮比赛束了。边巴所在的一队远远领先。他从箭靶上拔出箭时,对二队的对手开玩笑说:“该你们出钱买酒喝。”

“谁胜谁负,现在还分不出结果,你先不要骄傲,到时该你们拿钱买酒喝时,却不要喊心痛啊。”

哈哈哈的笑声,围绕在靶场的上空,飘**出欢乐的氛围。

与此同时,在下亚东县乡仁青岗村的亚东河岸,也聚集了众多的男女老少。他们也在这里举行射箭比赛。

在河岸边,有一个塑料布围成的简易露天靶场。场地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

场地两端,都有一个靶子。赛场的一端,人们站成了一排,各个跃跃欲试,拉一拉弓的力道,或者拿箭上弦,瞄一瞄远处的靶子。

他们的比赛与上亚东乡有所不同,不是看谁能射中靶心,而是比谁的箭射得更远。

射箭比赛开始,他们纷纷挎上各自的弓箭,朝比赛场地走来。

裁判站在赛场中央,待他发令之后,比赛正式开始。一轮比赛结束,人们都回到营地休息。比赛输掉的人要被罚喝青稞酒,喝酒的人爽朗大笑。欢声笑声像亚东河流淌的水,奔腾不息,哗哗啦啦,在山谷里传递快乐,呈现在一片欢乐幸福之中……

亚东传统民俗射箭是“文化遗产”。射箭比赛在当地相当普及,为保护传承该项目提供了展示平台,打造了亚东独具特色的靓丽色彩,使广大参与者像箭一样,始终保持奔腾向前。

亚东同西藏一样节日繁多,除国家法定的节日以外,这里自身还有许多节日。如在亚东通常要过“3个春节”:农历春节,“前藏”的藏历新年,“后藏”的藏历新年。

亚东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大量宗教节日、自定节日、还有许多当地民俗活动。如林卡节、赛马节、摆花节、雪顿节、沐浴节、望果节等等。

在亚东地区,除了过藏历新年外,就数“望果节”最为热闹了。

“望果节”是西藏人民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已有1500余年的悠久历史。“望果”是藏语译音。“望”即田地,“果”即转圈。“望果”意为绕着田头转圈。

“望果节”流行于亚东广大农牧区。一般在田野里的青稞、冬小麦呈现金黄开镰之前举行。约定俗成的时间是在“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的七八月间过节。过节时间一般在3至5天。过了“望果节”后,就开始进入了紧张的秋收。

“望果节”的真正含义是田头转圈。最早属于开镰前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农事祭祀仪式,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农事风俗和娱乐活动。在过节期间还要举行歌舞、野炊、射箭、赛马等竞技娱乐活动。

这年的帕里“望果节”,定于8月20日至23日。这里的节日隆重热烈,名声远扬。

帕里的8月,蓝天白云朵朵,大地秋高气爽,卓木拉日白雪皑皑,多情湖**起情色波涛,帕里五色草甸浪漫,原野里的青稞金黄灿灿,像铺天盖地的镶金藏毯。

上午10时许,身穿黑色藏袍,足蹬牛皮长靴,腰别藏刀的藏族男子,跨上一匹匹骏马,从帕里镇浩浩****向北进发,来到一片草场。

草场上扎满了绘有古老吉祥图案的帐篷,身穿艳丽藏装的众多农牧民齐聚此处,这是“望果节”开幕式的中心场所。他们坐在漂亮的帐篷里席地而坐,喝酒品茶,手抓羊肉,嚼着酸酸硬硬的奶渣。

上午11时许,在帐篷前的空地上举行了简短“望果节”开幕仪式后。藏族老百姓的男男女女穿着新衣衫,打扮得像过年一祥。人们以村为单位,全体乡民排成长龙,开始围绕在本村土地边转圈游行。

排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捧着点燃的藏香,高举幡杆的人引路,在田间地头绕圈转地。这对那些辛苦播种、勤劳耕耘的农牧民来说,过节便是洗去疲劳、松弛身心,享受丰收在望的喜悦,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

绕圈转地结束后,便是激烈角逐、精彩比拼的赛马比赛。

赛马的骑手们事先给马喂了酒或浓茶,使之处于一种亢奋状态。马背上不备马鞍,马尾巴用彩绸紧紧地捆扎成扫帚状。比赛先采取一组10匹马,每组第一名参加决赛比拼,最后赛出冠军。

参加冠军争夺的10匹马已经排列站成一排。开赛前一分钟,每位选手的两名副手紧扣马嚼,一名骑手一个漂亮的翻越跨上了马背。毫无准备的烈马顿时鬃毛倒竖、大声嘶叫,忽地前蹄一扬,直直地站立起来。骑手一勒缰绳,马才稳定站立。两名副手牵着烈马在起跑线上待命。

进入前10位骑手,个个骑艺高超,紧紧地贴在马背上。两名副手抓住马嚼口不放,被烈马拉过来拖过去,折腾得前俯后仰、满头大汗。

裁判高举鼓锤咚——的一声击鼓,宣布比赛开始。两名副手一松手,排列站队的战马像出征一样,10匹马腾起四蹄狂奔起来。

骑手顿珠剽悍,战马雄风。他是一位冠军争夺的最强人选。他扬鞭一甩,战马飞奔,向着冠军目标冲刺。

此时此刻,有的烈马野性大发,根本不听骑手的使唤,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

有的马甚至偏离跑道角度四五十度,惹得观赛人群哄然大笑。

赛场上只有两匹马竞争激烈,忽前忽后,你追我赶。顿珠骑的枣红马一路狂奔,他的屁股离开了马背,人几乎是站立的,双手朝后,左右开弓,频频加鞭,驾驭着烈马风驰电掣般地向终点冲击。

顿珠骑的那匹枣红马,快如闪电地冲在前面,眼看即将冲到终点目标。紧跟身后的是一匹狂奔的黑马。他用眼观察,眼看黑马将有超越的趋势。

于是,顿珠扬鞭一甩,叭——枣红马腾空跃起,马失前蹄,连人带马翻了几个滚。

在场的人纷纷拥上前去,庆幸顿珠没有摔伤,大家才安心了。只见顿珠沮丧地从草地上站起来,走路一瘸一拐的。他摸着额头上被摔了一个包说:“今天比赛,本来我是冲着拿冠军来的,没有想到将要冲向终点时,求胜心切,不该甩那一鞭,遗憾失去冠军,但我有信心明年再战。”

这场赛马比赛,最终获得第一名的是一位骑着一匹黑马的藏族小伙子。人们把他抬着抛上天空,为他欢呼庆祝胜利。

激烈的赛马结束了,在草原上的老百姓仍在继续欢度“望果节”。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和着节拍,顿足击掌,载歌载舞。他们将会通宵达旦,昼夜狂欢,让这片天地充满幸福,使人们尽情享受欢乐。

亚东的老百姓,几乎一年到头都像在过节,而一年里有多少时间在过节日,他们也许很难讲得清楚。好像他们天天都在过节一样,时时洋溢着歌舞的欢乐,生活飘逸着节日的酒香。以昂扬奋进的姿态,矫健英武的步伐,向着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一路奋勇向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