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儿的不幸(1 / 1)

人生路弯弯 谭谈 1693 字 1个月前

严寒里,突然吹过来一股暖风。国家准备给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评定职称了,这使许多知识分子兴奋不已。当时,我正在《湖南日报》文艺部做编辑。我们单位是省内再正规不过的新闻专业单位了。于是,省有关部门将我们报社定为职称评定的试点单位。

我也高兴了一阵,忙乎了一阵。将自己的新闻、文学作品,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将一些报刊发表的评价我的作品的文章,也尽量搜集到,复印出来。将一切能反映我和我的作品的社会影响的所有的材料都千方百计弄到手……以便理直气壮地申报职称。

这项工作渐渐地在各部室铺开了。每一个同志都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可以这么说,自“**”以来,没有哪一项工作,大家这么重视。

第一步,是各部室初评。自己述职以后,大家进行“公议”。谓之为“自报公议”。我们部里,已进行三天了。

这天下午,又开始评议了。象任何会议刚开始都要冷一阵场一样,当主持人宣布开始的时候,一时没人发言。

前两天,几位老同志从而容之地“过关”了。下面,该轮到谁了呢?

一阵令人难堪的沉默。

“我来吧!”

我终于忍不住了。

于是,我把预先填好的那份表,打开来,念了一遍。接着,自报“记者”职称。交大家“公议”。

记者,这在新闻职称系列里,算中级,相当于大学里的讲师。

一切都十分顺利。眼看就要过关了,一位老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小谭也不小了。有二十年的写作历史,发表和出版了百余万字的作品。遗憾的是没有一张文凭。如果有一张大学文凭,完全应该报更高一个档次!”

“是啊,论业务水平,我们老谭是不低,工作任务也完成得不错。如果把他和某某(报社一位当时颇红、评高级职称呼声颇高的记者)放到全报社投票,他的票不一定比某某少。”

“这就难讲了。某某会说,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们老谭别的都有,就是少这么一样东西。别人会说他没有读书……”

有人半带同情、半带疑难地说。

我素有“热血动物”之称,遇事易冲动。开初,我还平静地听大家发言,在心里认真琢磨大家对我长处、短处的评议。当听到这里,一股热血直往我的脑门顶上涌。“少一样东西?”我到底少了一样什么东西?从新闻作品中的消息、通讯、言论、摄影到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我哪一样没有拿出“东西”来呢?我到底少了哪一样?

“不错!我没有读书。但我写书啊!我这个没有读书的人,写书给那些读了书的人读!因为有书,才有人去读书……”

我一下站了起来,连珠炮似地放了这么一串充满偏**绪的气话。当时,我们报社一位负责人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见到我时,特意告诉我,说他们在中央党校上文学课,就是学的《山道弯弯》。他的这些话,也许为我吐出这串偏激的话垫了底儿……

我话锋一转,又说:

“不!我不同意别人说我没有读书!我只同意没有在学校里读书。我的书,是在煤油灯下面读的,是在芭蕉树底下读的!……别人读的书,也许我读了;我读的书,也许别人没有读;读了大学的人做得到的事,我都做得到;读了大学的人做不到的事,我也许也做得到……”

现在想来,自觉汗颜。这席话未免太自傲了。但在当时,一串一串的火,在人的心头烧着。我真恨不得说得再尖刻一些,越尖刻心里就越痛快……

这串钢弹子般的话从我嘴里蹦出来后,使全场哑然……

不久,上面通知,参加评定职称中的没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集中到韶山学习,然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确定职称。我不愿意去为一个虚名所累,于是准备放弃,当然也不打算到韶山去学习,去考试。

后来,经省委宣传部的职称领导小组批准,我们报社有三位同志免试,我是其中的一个。一张绿色的、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的鲜红大印的职称证书,终于发到了我的手里。

不知怎的,“我没有读书,但我写书。我这个没有读书的人写书给你们这些读了书的人读!”这通偏激的牢骚话,很快传开了。我到北京参加中组部青干局和团中央召开的一个座谈会时,《中国青年》杂志的一位总编助理约我把这些话写成稿子,交他们发表。这就是后来发表在该刊的那篇《我的幸与不幸》。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许多读了书的和没有读书的人的共鸣。很短一段时间里,我收到了全国各地七、八百封来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2024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