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金钥匙”(1 / 1)

人生路弯弯 谭谈 1968 字 1个月前

一搁就是三年多。这三年里,我一有空就在心里琢磨,如何找到修改好这部作品的那片“金钥匙”,把这部作品改好。如不做这件事,就对不住老高,总觉得欠下了为之断了一条腿的朋友的许多许多……

《山道弯弯》的成功,给了我启示。我总觉得从中悟到了一点什么。

我从中悟到了一点什么呢?

有一次,我回到矿山,一位煤矿的党委书记,和我谈到这部作品,说找对象找一个嫂嫂,个别老矿工的感情上接受不了,你当初何不改一下?

“怎么改?”

我向他请教。

“你安排金竹有一个妹妹,让她的妹妹嫁给二猛,所有的人都不会有意见了。”

另一位在场的朋友突然接过话头说:“那就没有《山道弯弯》了。”

我笑了笑,颇为赞同这位朋友的意见:“如果作品的人物关系这么一变动,就无‘弯’可言了。”

从中,我得到了一点启示: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因素诸多,但重要的一个因素,取决于结构。就象建房子,粉刷、内部装修,都能使这栋房子增色。但是,如果这栋房子的结构不好,就会倒蹋。那将是前功尽弃。一个作品的结构,又取决于人物关系的设计。人物关系一要巧,二要新。好与坏,丑与美,要有落差,有强烈的对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你走在大街上,许多许多的人你都不在意,你都记不住,但有两种人,你记住了。哪两种人?如果你是男人,见到的美丽的姑娘你准记住了,她从你身边走过后,你还会情不自禁地转头去看。为什么?因为美。如果你是女人,见到伟岸英俊的男人,也忍不住会多看两眼。为什么?同样因为美。另一种人,那就是特高的,特胖的,特矮的,特丑的。为什么?因为奇。我决心根据这一启示,重新审视长篇小说《风雨山中路》中的人物关系,将它做一番认真调整。

我将这部搁了三年之久的书稿重新看了一遍。看得我额头直冒汗。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真是一个教唆犯。这时候,我才更深一层地认识到,十年的“**”生活,使我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四人帮”的“主题先行”、“三突出”的创作模式。每写一部作品,不是认真从生活的感受中去提炼,而是从当时的政治需要,从政治概念出发去编造。1972年第4期的湖南《工农兵文艺》(现为《文艺生活》)杂志上,发表了我重新拿笔后的第一个作品《胸怀》,写的是一位兵工厂的电焊工,在焊接援外产品时,如何精益求精的故事。接着,我写了《目标》。这个作品发表后,当时,颇有一点影响,被一所大学选为补充教材。这个作品是说一位复员军人从部队回到矿山,从干部变为工人,岗位发生了变化,但心中的共产主义大目标始终没变。发表在《湖南日报》上的《出师》,则是说一位老师傅在徒弟出师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徒弟的技术有没有出师,而是徒弟有没有具备工人阶级的思想……无疑,我的这些主观意图是没有错的。但是,因为这些故事,这些人物,不是受生活启迪,从生活中来,而是“主题先行”、“三突出”,概念化,因而不可能有生命力。这部长篇,虽然是粉碎“四人帮”后写的。但是,因为刚刚从那个年代里走出来,许多思想还没有来得及认真的清理,这部书稿,仍然明显地受这个创作模式的影响。通过粉碎“四人帮”这几年来的思想清理,特别是《山道弯弯》这一创作实践,使我对这部书稿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了。

我终于找到了修改这部作品的“金钥匙”了。

我原来作品中的主人公岳峰的夫人是一个十分善良、非常体贴丈夫的女人。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好男性,偏偏找了一个不好的老婆,因而经常生出一些有趣的故事,生出啼笑皆非的矛盾。我为什么要安排岳峰找一个好女人呢?

于是,我很快做出了这样的设计:“**”中,岳峰靠边站以后,他的老婆林茵投到了造反派头头、岳峰原来的秘书路云的怀里,与岳峰离了婚,与路云结了婚。岳峰复职的时候,路云是这个矿的党委第一副书记,书记空缺,实际上的一把手。林是矿党委办公室的主任。组织上考虑到这些情况,在准备要岳峰出任这个全省的重点煤矿党委书记的时候,打算将路、林的工作单位做一些变动。征求岳的意见的时候,岳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自己的老上级:“不用动了!他们现在是响得很的新生力量。你这么一动,就会给你扣一顶压制打击新生力量的帽子。无非是我过去的老婆,现在变成了人家的老婆,如今又要到一起工作。这样的事,过去见的少,所以少见多怪。以后,天天见面,多见也就不怪了。”

岳峰就这样上任了。

人物关系这样一调整,原来书稿中的材料,全部变得鲜活鲜活了。

当时,《山道弯弯》正是“热”的时候,找我约稿的编辑特多。同时,我又是《湖南日报》文艺部的编辑,找我谈稿子、谈题材的作者也特多。我的时间更紧了。我只好每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那时候无人来找我,最安静。一直写到八点钟上班。四、五个小时,写四、五千字。四十多个晚上,或者叫凌晨,我就重走了一趟我的风雨山中路,完成了这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稿子送到老高手里。很快,他就笑眯眯地找我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