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搬出去住(1 / 1)

村里致富 王子群 4772 字 1个月前

谢一一门心思都在贫困户身上,因此到普通村民家里来的次数就比较少,现在扶贫可以歇口气了,自然她也可以到村民家里串个门,当然作为村支书也是应当应分的,何况她又是外地来的,更需要跟本乡本土的村民加强联系贴近感情,于是说,会不会耽误你的正事啊?

何秀兰听出来了,谢书记想来坐坐,笑说,我可不比你,又是下雨天,能有啥正事?就是在家闲得慌,想出去串个门儿,你来了,咱姊妹俩说说话,一样的,不,求还求不来哩。快进来吧。

谢一走进院子,正要进屋的时候,忽然发现窗台上放着几个编织精巧的小玩意,一向爱美爱艺术的她情不自禁走过去,拿起来才发现是两个小笼子,一个小筐。

哦,这是刚编的,给军军同学的。何秀兰说。军军是她的儿子。

是你编的?谢一有点意外。

瞎编的。何秀兰很骄傲,却故意说得不值一提。

不错嘛。谢一看了看何秀兰,又把编织品拿到眼前看了看。

清明节的时候够的柳枝多了,就随手编了几个,没想到被军军拿到学校里玩,他的同学看见了都跟他要,没办法,我就又编了几个。何秀兰解释说,谢书记,你要是喜欢,就拿去,我再编就是了。

那可太好了。谢一高兴得叫起来,不过,这是说好给别人的,我不能要。

那就再编,你想要啥,你点,我给你编。何秀兰高兴起来。

哦,你什么都能编啊?谢一饶有兴味地问。

差不多吧。何秀兰肯定地说。

那你能帮我编个天鹅吗?最好是一对儿。谢一兴致勃勃地说。

天鹅啊?何秀兰没想到谢一会给她出冷门,一下有点窘,因为她经常编的都是些农村常见的东西,比如筐,篓什么的。天鹅她没见过,不过家鹅她是见过的,也是养过的,既然都是鹅,天鹅应该跟家鹅差不多吧。

是啊,天鹅多好看啊。特别是白天鹅,洁白的羽毛,又细又长的脖子,红红的脚掌,漂亮死了!谢一兴奋地描述着,忽然发现了何秀兰的窘迫,忙打开手机搜索到天鹅图片给何秀兰看,就是这样的!

真好看啊!何秀兰忍不住赞叹。

就是嘛。能编吗?谢一问。

叫我试试吧。何秀兰答应了。

嗯,正好你的柳条是白色的,天鹅也是白色的,这是材质和对象相最契合的结合了,你一定编得十分好的!谢一满怀信心。

两人正聊得高兴,谢一的手机响了,是一个村民打来的,说是刘赵氏的脚崴住了,正在**躺着呢。谢一后来不但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还把王菜园村两委全体干部的手机号都在三个村子里张榜公布了出来,让村民但凡有事就可以跟他们取得联系,她是第一书记,又毫不含糊地干出了一番成绩,自然她的手机被拨打的最多。谢一不敢怠慢,立刻赶了过去。

刘赵氏正躺在**,边上一个跟她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太太在跟她说着话儿。

谢一人还没进屋,就招呼道,大娘。

边上的老太太忙站起来,笑眯眯地招呼,谢书记来了。

刘赵氏慌得赶紧坐起来,扭伤的脚使她疼得哎哟了一声。谢一赶忙走过去,一边要她不要动,一边细心地查看着刘赵氏的脚,说,咱们还是去医院吧。说完就给赵金海打了电话,要他立刻骑上电动三轮车过来。

我不去,我不去,停停就好了。刘赵氏嚷着说。

谢一很奇怪,有了病竟然不去医院,太不可思议了。

她是怕花钱。一旁的老太太说。

哦,花不了多少钱的。谢一安慰说。

谢书记,乡下人没恁金贵,崴住脚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停停就好了,没啥的。刘赵氏不以为然地说。

正说着赵金海来了。赵金海的三轮车是带篷布的,也在车厢里摊了席子、被褥,不由分说就把刘赵氏的腰抱了起来,谢一抬着她的腿,两人一起把刘赵氏放进车里。没等赵金海骑上车,谢一已经上了车。

谢书记,你不用去了,有我哩。赵金海说。

谢一说,人多了总会方便点。

赵金海见说不动谢一只好由她,开着电动车往卫生院去了。

老太太,你好福气啊。医生一边轻轻地给刘赵氏揉搓着一边看了看赵金海和谢一说。

是啊,是啊。刘赵氏开心地说。

刚才把你从车上抱下来,多细心啊。医生感叹地说,现在像你儿子、闺女这样的孩子不多了。

哎呀,医生,你弄错了,他俩可不是我的孩子。刘赵氏这才听出不对劲儿来,赶紧纠正说,她指着谢一和赵金海骄傲地说,这是俺王菜园的谢书记,这个是赵会计。

呀,是这样啊,那对不起对不起了,我还以为……医生慌得一叠声地向两人道歉。

没什么,没什么,按年龄,我们可不就是老人家的孩子嘛。谢一笑眯眯说。

呵呵呵,刘赵氏笑起来。

谢一不明所以,不过被当做上了年纪的村民的孩子还是让她觉得很亲切,就跟着笑了。

赵金海却嚷嚷起来,谢书记,可不能这样说啊。你别看她年纪大,按辈分,俺们是平辈哩。

什么?谢一很意外。

哎呀,谢书记,乡下叫人是按辈份不按年龄的。赵金海有点委屈,又有点着急地说。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是我冒昧了,下次一定改正。谢一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情况,赶紧双手合十向赵金海。

赵金海摆了摆手,说,不知不招罪。跟别人啥样我可不敢保许。

这件事又给了谢一一个启示,以后可不敢再冒失了,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碰到计较的人恐怕会闹得不愉快的。

医生看着谢一问,你不是本地人吧?

赵金海说,她是省城派来俺村的扶贫书记,谢书记。

没想到大城市来的干部恁随和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王菜园人有福哩。医生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会儿谢一敬佩地说。

可不是嘛,你要有空去俺王菜园看看,变化大着哩。刘赵氏忍不住夸赞起来,这都是谢书记来了以后帮俺搞的哩。

听说了,弄得不赖,就是还没亲眼见,今天见到第一书记恁么好,我信,肯定不错!医生不由向谢一竖了一下大拇趾。

谢一谦虚道,应该的,应该的。

好了,老太太,你活动活动试试看,还疼吗?这时候,医生慢慢弯下腰对刘赵氏说。

刘赵氏活动了几下,确实跟原来一样了,有点不敢相信,挣扎着要从手术台上下来,谢一和赵金海赶忙把她扶下来,在地上走了走,当真完好如初了。可刘赵氏还是有点不放心,医生,要吃药吗?

不用。医生断然道。

这样看了病,连一分钱都不用花?刘赵氏有点不敢相信。

对,不用花。医生肯定地说。

太谢谢了。刘赵氏激动地向医生作了一个揖。

没啥的,很多病本来是不需要花多少的钱,可患者不放心,非要这检查那检查的,多花了不少冤枉钱才放心。医生感叹道。

唉,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可更多时候是医生非要病人这检查那检查的,谁还敢看病啊,除非万不得一。赵金海深有感触地说。

唉——医生长叹道,不过,在咱卫生院这样的事是不会有的。医生拍着胸脯说。

那是当然,就凭你给大娘看病,我就信!你是一个好医生!谢一也向医生伸出了大拇趾。

凭良心吧。医生淡淡地说。

回到刘赵氏家的时候,天已过午,刘赵氏过意不去了,说什么也要留谢一和赵金海吃饭。赵金海说他老婆会给他留饭的,就回家了。谢一对刘赵氏的荷包蛋记忆犹新,连想也不敢再想,急着要走,却被刘赵氏从一开始就死死拉住了。不得已,谢一只好说,大娘,你要是非要我在恁家吃饭的话,咱先说好,这饭我来做。

刘赵氏说,好!

谢一自从来到田明家还真没做过一次饭,最多不过是帮她洗洗碗筷。一来她在家都是吃米饭、炒菜的,而这里几乎每顿吃的都是面,她做不来,二来她在家油水大习惯了,也会换着花样做饭菜,可到了这里就不行了,大家吃饭没那么多讲究,差不多吃饱就行。想想看,在家境还算过得去的田明家就这样,贫困户刘赵氏家更不用说了,完全是填饱肚子就不错。可现在自己已经提出要求,人家也完全答应了,谢一就不得不硬着头皮撑着了。

按照当地的习惯,中午一般都吃面条的,可吃面条就得和面、擀面、切面,最后是下面条,貌似看上去简单,实际上都是技术活儿。这里头的讲究就多了,如果是吃面条和面的时候就得硬一些,如果是面叶就得软一些。谢一曾经问过田明,为什么会有这些讲究,田明告诉她如果是面条的话,面太软切面的时候会粘连到一起,下锅的时候也会糊锅,如果是面叶的话,省去了切面的程序,面下到锅里就被煮熟了,不会粘连。可是,究竟怎么算软怎么算硬又没有什么标准,全凭经验去拿捏,谢一从没做过,哪里有什么经验呢?谢一这时候才发现真的是处处有学问呢,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自己下不来台。不过,眼下怎么办呢?

刘赵氏大约看出了谢一为难,说,咱馏馍吃吧。馏馍就是把没吃完的馍放在锅上热一下,通常锅里会煮点什么,比如花生、黄豆、麦仁、豌豆、红薯、胡萝卜……以便打糊涂——这是当地对稀饭的叫法。

正在为难着,一个村民走过来叫,谢书记,大娘,您俩一起去俺家吃饭吧。

谢一迎出来,说,我正要做呢。

村民说,你哪会做啊,再说也麻烦,还是去俺家吧。

谢一心里思忖已经过了饭时,她家一样得重新和面、擀面、切面……那就太麻烦了,就笑说,咋,不信我会做饭?

村民说,不是不信你,女人哪有不会做饭的啊?我赶集轧了面条,你去了,一下就能吃了。

呀,集上还能轧面条啊?谢一很惊讶。

是啊。多轧点,晾干了,以后吃就省事了。村民得意地说。

先说好,去你家吃饭中,但是我得付钱。谢一严肃地说。

谢书记,你咋这样啊,一顿饭我还能管不起啊?看不起我咋的?村民不高兴了。

嫂子,这是规定,我不能违反。要不,我就不去了。谢一明白人家对她的一片情义,可她不能顺杆子就爬。

村民想了想说,那好吧。

这件事让谢一反省了好几天,总以为自己入乡随俗了,可一旦有机会检验起来,还是差着一大截呢。看来,要想真的做好扶贫工作,不但从物质上帮助村民,还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让自己完全融入到当地的方方面面才行。

可是,怎么做呢?

谢一突然想起来,她可以搬到村委会去住,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田明的负担,她也可以学会当地的饮食,另外一个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属于自己。在田明家,她虽然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可还是有许多不方便,比如说吃完饭总不能抹嘴就走,好像田明是她的保姆似的,总要坐一会儿随便聊点什么作为一个缓冲再去忙别的才合适,日积月累就会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的。还有,如果她忙得太晚,田明做好了饭就很为难——不等她,情面上过意不去,等她的话时间短还好,时间长饭菜不是凉了就是坨了,热一下会让田明再次招麻烦,不热吃了肚子受不了;饭坨了呢?扔了可惜,不扔就就会很难吃——总之,田明不是为难就是麻烦,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已经整整大半年了啊!

谢一本以为田明会很欢迎她的决定的,没想到田明生气了。谢一解释了半天田明依旧不依不饶,气咻咻的。正好赵金海来找谢一,听了也感到意外。谢一不好跟田明说却方便跟赵金海说,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跟赵金海说了。

赵金海一听在理,就跟田明说,谢书记不是嫌弃你,而是想自己得到锻炼,因为你把她照顾得太好了。

田明就很奇怪,照顾得好还不行啊?

赵金海说,城里人脑子里想的跟咱不一样,要不咋说她是城里人、咱是乡下人哩?你就放她去吧。

田明说,哎,我是觉得跟谢书记处得姐妹一样,也惯了,乍一分开,心里怪不得劲的。

赵金海说,别说姐妹了,娘儿俩照样得有分开的时候,想开点吧。

田明说,我知道是这个理儿,只是一下舍不得啊。

谢一走过来说,嫂子,放心,以后咱还是姐妹,我还要待下去,日子长着哩。

田明知道谢一说过的话都是作数的,既然说了搬肯定是留不住的,默然半天突然说,那就等吃完饭再走吧!

谢一还没表态,赵金海已经替她答应了,中中中,赶紧做饭去,做好点,我也陪陪。

乘田明做饭的时候,谢一赶紧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齐备了,一吃完饭就马不停蹄地搬到了村委会。

自此,谢一就像王菜园的村民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地过起了当地人的日子,当然也是她自己的日子。但让谢一没想到的是她独自开伙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王菜园传开了,不要说村委会附近的村民,就连离得远一些的村民都时不时地送菜、送鸡蛋来了,尤其是那些得了实惠的贫困户们,更是争先恐后,甚至连刘赵氏都扭着小脚?着煮熟的鸡蛋、刚出锅的窝头赶来了,弄得谢一高兴不是生气也不是,给钱不是不给钱也不是,更让她难为情的是送来的东西太多了,根本吃不完,麻烦跟着就来了——送给别人呢,他们会加倍送东西来,不送呢,不但容易坏掉,还占地方。

真是愁人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2024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