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与质疑篇(1 / 1)

世界大海滩揭秘 余音 6240 字 2个月前

鱼雷燃料泄露是罪魁祸首

2002年7月27日,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走进克里姆林宫,向普京总统呈交了调查报告。随后,他发表谈话,披露了库尔斯克号事故原因。

他首先否定了关于库尔斯克号与水下物体相撞的说法。他说,调查表明,在对核潜艇有危险的周围地区,没有任何其它物体,库尔斯克号完成的只是一般的机动动作。无论在随船日志中,还是在艇员留下的纸条中,都没有记录任何意外情况。

他指出,经过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调查,事故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原因,是潜艇前部的鱼雷燃料泄露发生爆炸引起的。

该委员会成员、海军中将多罗金也持这一观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做了具体说明:库尔斯克号上装载的“65-76”型鱼雷燃料装置发生了热能爆炸,引发了火灾和艏舱气压升高,最终导致了核潜艇上所有弹药的爆炸。

事前,人们认为,库尔斯克号上装载的鱼雷处于非装药状态,没安装引信,不可能自行爆炸,但没有料到,在急剧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它却制造了悲剧。

据介绍,“65-76”型鱼雷是靠过氧化氢反应装置来推动的。该鱼雷长约9米,装药500公斤,总重量近2吨,射程为70公里,水下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攻击目标是大型水面或水下舰艇,以及坚固的岸上基地。该型号鱼雷是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生产的。

乌斯季诺夫总检察长还认为,调查发现,库尔斯克号在演习准备和在演习过程中出现过一系列问题。譬如,应急浮标系统未能启动,因此当时无法确定失事位置。造船厂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取下一个固定装置,从而致使应急浮标天线无法打开。北方舰队的司令部和艇上船员严重违反规程和制度。多年以来,潜艇都是在紧急事态天线发射系统关闭的情况下出海的。紧急救生圈的警报器未打开,第四战斗单元的锁也未处于工作状态位置。可见,“玩忽职守”也是库尔斯克号事故的一大原因。

真相大白,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克列巴诺夫被普京总统解除了副总理职务,降职为俄罗斯工业和科技部部长。据媒体报道,他的解职与库尔斯克号有关。因为他一直坚持认为,海军部门对库尔斯克号潜艇失事不负主要责任。

“黑匣子”记录黑色九小时

根据在潜艇内找到的录像带、录音带和潜艇的自动记录装置,也就是潜艇的“黑匣子”,人们复原、再现了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时的悲惨情景:

2000年8月12日11时25分左右,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发射鱼雷。当时,指挥人员和大部分官兵都集中在第一、二号隔舱。11时28分,由于鱼雷发生意外,随着一声巨响,艇内发生了能量相当于100公斤TNT炸药当量的爆炸。霎时间,第一、二隔舱成了一片火海,在发射阵位的乘员全部死亡。

第一次爆炸发生时,库尔斯克正处在潜望深度,包括潜望镜在内的所有观测与监测设备均处在伸出工作状态。爆炸后,这些设备的液压控制系统被毁失灵,以至于在潜艇沉没后,仍未能把潜望镜等设备收回原位。

130秒后,艇员惊魂未定,尚未弄清楚第一次爆炸是怎么一回事,灾难再次降临。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第二次爆炸的能量超过第一次20多倍,相当于一次里氏3.5级地震的威力,也就是这次爆炸,被挪威奥斯陆地震研究所探测到了地震波,并被误以为是发生了海底地震。爆炸引起的火灾导致艇内温度不断升高,最高时瞬间曾达到了8000℃,许多耐高温材料都熔化了。由于爆炸导致潜艇严重变形,艇内各种零部件纷纷脱落。这时,海水也顺着第1隔舱被炸出的窟窿涌入艇内。

爆炸发生时,一些官兵正在第四、五隔舱里休息。他们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就遇到了灭顶之灾。一些人在睡梦中死去,一些人虽然戴上了防护面具,但由于通道被堵死,也无法向艉舱撤离。

第二次爆炸过后,六号舱内的官兵成功地关闭了隔离门。尽管隔离门已被炸得严重变形,但它挡住了凶猛的冲击波,使大火最后没能窜进六、七、八、九号舱,还有23名官兵活着,有的人已被烧伤。13时15分,他们冒着浓烟,趟着海水,全体撤到了第九隔舱。他们试图打开救生舱盖,但没有成功。这时,他们已意识到“谁都不可能逃出去了”。于是,一些人开始写遗书。准尉鲍利索夫写完遗书后,将其装进了密封的瓶子里。科列斯尼科夫上尉在写给新婚妻子奥尔佳的遗书中,还粗略介绍了艇内发生的情况。刚开始,借着艇内的灯光,科列斯尼科夫的字写得很清楚。过了半个小时,电力供应停止了,艇内一片漆黑,空气越来越少,海水越升越高。科列斯尼科夫在黑暗中又写下了几行模糊的字,把纸条装进了上衣口袋里。到晚上七八点钟,艇内空气用光了,23名官兵窒息身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时,虽说没有携带核武器,但两个核动力反应堆共有重达3吨的放射性铀元素,如果发生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很多媒体都发出质疑:到底是谁在关键深刻,有时间、有勇气关闭核反应堆?

巴伦支海海域是俄罗斯唯一可以不受其他国家限制的海上出口。如果这片海域发生了核泄漏,北方舰队的出动就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关闭核反应堆,就意味着切断了潜艇的动力,自寻死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专门供逃生用的潜艇,即使在下潜到600米的极限,它也可以把幸存的船员带出海面。但逃生潜艇的操作需要电能供应。如果潜艇失去动力,逃生舱也就无法工作。大家推测,是最后的23名艇员,在生命关头毅然关闭了核反应堆,虽然没有找到具体证据来支持这一推论。

等到北方舰队司令部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情况异常,并向出事海域派出救援队时,库尔斯克号已沉入108米深的巴伦支海底。艇上111名乘员、5名从第7核潜艇师派出的军官和2名柴油机厂的工程师全部罹难。

令人惊奇的是,库尔斯克号并没有全军覆灭。2000年8月11日,也就是海难前一天,戈里亚乔夫准尉奉命到外地出差,19日归队。所以,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消息传开后,他远在沃洛格达州托季姆市的父母痛苦不堪,为其摆设灵堂,烧香祈祷……当听筒内传出他的声音,老母亲就像被电流击了一下子,吓得电话坠地,不敢相信他还会活在人间。

无法愈合的伤口

为了铭记库尔斯克号的历史功绩,2000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发命令,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官兵予以追授。艇长利亚钦上校“因在履行军人职责时表现出的英勇果敢精神”,被追授为俄罗斯联邦英雄,其余117名军人各获勇敢勋章。

库尔斯克号沉没一周年前夕,在莫斯科,普京亲切接见了艇长利亚钦的遗孀里亚契娜,并与她讨论了涉及库艇事件的诸多问题。里亚契娜接受采访,她对记者表示,她对与总统的会谈表示满意,她与普京总统讨论了普京签署的有关这次悲剧的各道命令的执行情况,讨论了库尔斯克号遇难官兵家属的抚恤、安置及库艇打捞等问题。里亚契娜说,“我无法确定,在与总统讨论的诸多问题中,究竟哪个问题更为重要。所有问题对我们而言都同等重要。”

事故发生后,对于遗属们的生活,俄罗斯政府十分关怀、体贴,给每户发放72万卢布(约2.6万美元)抚恤金,与艇员们生前每月6000卢布(约200美元)的低薪相比,这个数目相当可观。遇难官兵的子女还可以接受免费教育、免费度假,在成年之前领取补助金,另外,80户家庭的住宅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看到国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遗属们都比较满意,表示:“我们现在什么也不希望了,当我们明白的时候,潜艇上的亲人上已经离开了我们,我们要用所有的力量来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希望亲人早日安葬。”

2002年3 月23日,包括利亚钦在内的32名罹难官兵,在圣彼得堡谢拉菲莫夫公墓入葬。其他官兵的遗体,也得到了妥善安葬。

2002年8月12日,在库尔斯克号母港维佳耶沃的山顶上,高耸起了一座巨大的纪念建筑,它由该艇遗骸中的瞭望塔部分构成;同日,库尔斯克号纪念碑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俄军中央博物馆门前揭幕。

2003年8月12日,又一座库尔斯克号纪念碑在谢拉菲莫夫公墓揭幕。这座新纪念碑由一块方形的黑色花岗岩雕成,上面有波浪形的花纹,象征着海军;波浪上雕有一只海燕,象征着航海的艰险;碑上镌刻着一句话:“不要绝望!”这是艇员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生前的最后遗言。

每年的8月12日,俄罗斯官方都要举行各种仪式,沉痛缅怀和悼念库尔斯克号上的118名烈士。

争议仍未停止

但是,关于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原因,仍存争议。俄罗斯官方宣布事故调查结论不久,吉尔吉斯鱼雷生产厂商、达斯坦股份公司董事会向俄罗斯有关媒体和吉外交部提交抗议,声明吉尔吉斯制造的鱼雷“没有爆炸”。他们郑重声明,在吉保密工厂内,鱼雷被称为“产品”,但吉生产的不是“气体产品”,而是“电子产品”,即吉从来就没有生产过气体鱼雷。吉鱼雷质量绝对可靠。

吉达斯坦股份公司的前身,是吉达斯坦仪器制造厂,创建于1956年。1950年代,全苏一半以上精密医疗设备出自该厂;1960年代,为适应快速发展的船舶制造工业,该厂被改造成为无线通讯设备专业生产厂家;1980年代起,生产家用电器及小型机械辅助设备;1992年12月,苏联解体后,改制为现在的达斯坦股份公司。国外制造商曾想购买吉“产品”的工艺秘密,但没有成功。

此外,一些人还对调查结论提出质疑。他们列出了一些证据:为什么打捞上来的艇员尸体(包括在爆炸后留下遗书的科列斯尼科夫和鲍利索夫)被烧伤,甚至部分被烧焦?他们哪有时间写下遗书?为什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发表电视讲话时,一副东张西望、惊慌失措的模样?为什么在计划之外,克林顿又与普京通了25分钟电话?在这25分钟之内,美国总统只是反复向普金总统说一些深表同情之类的话?为什么在事故发生第5 天即8 月1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焦耳什·捷尼特乘坐私人飞机,化名来到莫斯科?是不是来做什么私下交易,以便俄、美两国统一口径……

在《库尔斯克号爆炸之迷》中,《俄罗斯报》著名记者尼古拉·切尔卡申一口气,竟然连提了12个为什么:

1 、事件发生之后,俄罗斯与美国总统马上就通了电话,他们的谈话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在库尔斯克号事件发生之后,尽管已经耗费了巨资,但美国人还是回绝了建立新的反导弹防御系统?

3 、为什么中央情报局局长急匆匆来到莫斯科?

4 、为什么在事件发生之后,西方一笔勾销了俄罗斯10亿美元的债务?

5.为什么普京总统没有接受国防部长、海军司令和北方舰队司令的辞呈?

6 、为什么在事故调查结束之前,普京总统就签署了对库尔斯克号遇难人员的嘉奖令?

7 、为什么北方舰队的领导只透露外国潜艇的某个“环节”,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打捞这个“罪证”?

8 、为什么海军司令库罗耶多夫将军在开始阶段(8 月14号)就宣布库尔斯克号上的艇员生还的希望不大?

9 、为什么在展开营救时,斯维尔号医用船却留在了北莫尔斯克?

10、为什么“救援行动”负责人禁止挪威潜水员靠近失事潜艇的艇艏?

11、怎样理解克列巴诺夫副总理“库尔斯克号非常奇怪的毁坏情景”这句话?

12、库尔斯克号发生时,在巴伦支海活动的另外两艘多用途潜艇(美国和英国潜艇)在干什么?是不是它们撞毁了库尔斯克号?

他还郑重写道:“当听了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说的话以后,凭感觉我更加肯定了这个说法。他说:‘我今生要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亲眼看到导演这个惨剧的人的眼睛。’”波波夫的话,潜台词有是什么?

对于这些不同声音,一直没有任何部门或个人出面给予解释。

俄罗斯重整旗鼓

虽然库尔斯克号事件已告一段落,但却对普京及俄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库尔斯克号事故对普京总统是一个沉重打击,使其重振海军的雄心受挫。普京正决心重建俄罗斯海军昔日雄风,一直让俄海军为之自豪的核潜艇被困巴伦支海底,对于极力主张要做海军大国的普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普京上台后,一直大力加强俄海军建设。就在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的前几天,普京刚刚在波罗的海之波罗的斯克港口举行的每年一度的海军大阅兵中表示,俄要想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发展作用,就必须扩大海军舰队的规模。不久,俄海军司令库罗耶多夫也宣布,将派遣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与另外几艘战舰和潜艇前往地中海区域进行部署和演习,以鼓舞海军士气,这将是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而被困于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正是计划参加这一军事行动的潜艇之一,真是出师不利。所以,俄《独立报》指出,此次在巴伦支海发生的悲剧性的事件,无疑给这位新任总统的建设“海军强国”的梦想,迎头泼了一大盆冷水。

其次,库尔斯克号的沉没暴露出了俄军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强兵必先富国。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经济持续危机,对包括海军在内的俄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使俄军处于最虚弱的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受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国防经费严重不足造成的。2000年的前几年,俄军缺少兵源,士兵缺乏训练积极性,军官无法及时拿到工资,军队内部时常发生的军官欺侮士兵事件等等一系列丑闻,使俄军形象大大受损。俄每年的军费开支仅有50多亿美元,不及美军每年2800亿美元国防开支的一个零头。近十年来,在用于武装力量的全部预算中,海军经费从16%减少到1999年的9%。由于财政困难,无力支付昂贵的维修和保养费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俄罗斯不得不裁减了1000多艘舰船,核潜艇数量减少三分之二,常规潜艇减少四分之三。1999年,有14艘舰艇被削减,而舰艇的维修保养费只有真正需要的8%-10%。70%的海军舰船急需维修保养,但由于经费短缺,俄海军下令所有战舰尽可能留在海港里,仅派三艘核潜艇进行日常的海上巡逻。近年来,俄海军举行的各种规模的演习,由于燃料不足,一般也只能在离基地较近的海域进行演练。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如果资金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那么,俄海军很有可能到2015年就会不复存在。库尔斯克号事件再次说明,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挫折面前,曾经二战战火洗礼的俄罗斯,却表现出了坚强性格。

2000年6月,俄罗斯海军盘点后非常震惊:只有25艘核潜艇还能服役,所携核弹头为2272枚,远远低于国家战略需求。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表示:“人们不应该因为一个悲剧就全盘否定俄罗斯的海军力量。我们的海军有强大的实力,能够高效作战。海军战略部队是我们核发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毫无疑问,核潜艇必须保持下去,并将不断得到完善,最终实现完美无缺。”

2001年12月,普京总统还登上了猎豹号核潜艇,参加了该艇向北方舰队移交的仪式,为海军打气;

2004年1月,在一次政府高层会议上,普京得知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因资金短缺,建造几乎陷入停顿状态,他非常震怒,当即表示:“即便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及时造出新一代潜艇来,因为这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在他的力促下,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建造拨款很快到位。同年3月19日,第二艘新型战略核导弹潜艇也开工建造。2006年3月19日,第三艘同型潜艇开工。这期间,普京总统不时亲自过问潜艇建造速度,给北方造船厂的工人提高工资,节假日时必发贺电鼓励,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士气。此后,俄罗斯新一代核潜艇的建造速度大为提速,是过去几年的10倍。

2006年3月30日,在有关核武器发展的专门会议上,普京总统明确指出:“对当今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前景的分析,迫使俄罗斯必须重新审视核威慑作为确保国家安全基本要素的问题;而核武器系统是俄罗斯核威慑政策的物质基础。拥有最少但足够数量的、能确保实现核威慑的核弹头,依旧是俄罗斯联邦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普京还多次引用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名言:“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一次,在检阅黑海舰队时,普京总统发表了庆祝海军节的祝词,强调指出,俄罗斯海军在历史上和将来都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必须确保海军应有的战斗力,必须用先进武器来装备海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