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降卒重组(1 / 1)

看着依然坚定不移的赵封,李腾忍不住将目光转向了蒙毅,脸上写满了无奈。

“李将军。”

“我觉得赵将军也许真的能改造投降的士兵,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为何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蒙毅微笑着建议道。

“但这是否需要向大王报告呢?”李腾显得有些迟疑。

按照过去的惯例,投降的士兵通常会被贬为奴隶,作战时则被直接送上战场充当炮灰,从无整编的先例。

“我在颍川之后,大王已经明确指示——投降的士兵可以噷由我调配使用。”

“既然赵将军有意于此,不妨让他试试,若不行的话,再按常规处理也不迟。”

“这件事,我就替李将军决定了。”蒙毅轻声一笑。

接着,他转向赵封:“我给你三万投降的士兵,无论你如何训练、如何重组,李将军都不会干涉,但你要记住长平之战的教训。”

话里话外,

含义相当清晰。

长平之战中,秦国俘虏了赵国四十多万军队。

为何不进行整编?

为何要全部尸体?

归根结底,投降的士兵不能被整编,更不能为己所用。

留着他们当奴隶太多,会消耗国家的粮草储备;放走他们又未对赵国造成实际伤害。

假使当时有别的选择,那些赵国的四十万投降者便不会丧命。

“请蒙郡守放心。”

“末将明白了。”赵封迅速回应。

“李将军。”

“战事刚结束,朝廷的奖赏也已下达。”

“你还是先去重新组建部队吧。”蒙毅再次笑着对李腾说道。

“好的。”

李腾点头?意。

灭韩之战看似胜利,却也牺牲了不少精锐战士,还有一些因伤致残的士兵不得不退役返乡。

这些退伍的士兵并非全是普通兵卒,其中还包括一些特殊人才,甚至有军侯、都尉以及统领万人的将领。

城中的军营议事殿里,赵封端坐于主位,四周站着五个万将和十个都尉。

赵封对章邯和陈涛最为熟悉,尤其章邯是他所熟知的万将之一,而陈涛曾是他的上级,现在却成了他的部属。

这种转变让陈涛心中颇多不满,却又无力改变。

议事殿中其余的都尉,赵封也认识几位,其中刘武便是其中之一。

陈涛和刘武内心对赵封升迁迅速感到不安,但也只能接受现状。

“参见赵将军。”众将纷纷向赵封行礼。

“诸位请坐。”赵封温和地示意众人坐下。

“一天时间,本将已将麾下的五个万将营重新整编完毕,每营现有兵力约七千四百人,只是暂时兵力不足,军制也不够完善,不过等年后新兵入营后,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赵封缓缓说道。

“将军。”章邯微笑道,“战事已定,兵力不足无碍,我们何时出发去渭城?”

“各位认为何时出发较为合适?”赵封并未立刻决定,而是问其他万将的意见。

“一切听从将军号令。”其他四位万将异口?声答道。

“大军行军需要准备粮草,渭城距离新郑骑兵需五天路程,我们拔营出发至少需要半个月。

再加上有三万降卒随行,时间会更长。”

“既然如此,那就明日启程。”赵封思索片刻后说道。

“赵将军。”

“末将以为。”

“收编降卒之事尚可商榷。”

“我军兵不满五万,若这三万降卒反叛,局面将难以收拾。”

“即便在渭城将他们控制住,后续整合依旧会引发不小的动荡。”一位万夫长起身,语气严肃地说道。

“末将赞?。”

“降卒之患,非我大秦军中独有,天下皆知。”另一位副将也站了起来。

“末将亦表?意。”

除章邯外,赵封手下的四位副将全都站出来劝谏。

在他们眼中——

不对,在全军将领眼中,赵封想要收编降卒无疑是个糊涂之举,纯属没事找事。

望着面前四人,赵封微微一笑:“陈将军,为何不替本将引荐一下这几位将军?”

“末将赵佗。”

“末将吴越。”

“末将齐升。”

没等陈涛说话,三人便主动报出了自己的名号。

“赵佗?”

此言一出,赵封的目光立刻聚焦在这自称赵佗的将领身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异样。

“南越武王,赵佗。”

“那个凭五十万秦军自立门户的赵佗,历经秦汉风云的赵佗。”

“这家伙居然现在成了我的部下。”

看着眼前的赵佗,赵封心中涌起莫名的感觉。

这家伙,真是个狡猾至极的人,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秦末之际。

秦已濒危,赵佗始终保持观望态度,待到秦?之后,他更是欣然自立。

“南越武王,镇守岭南,最终尸体建国,这确实是一桩美差。”

“等到秦统一天下后,我便前往岭南镇守。”

“随后静观局势变化,直至秦末,再率驻守大军北上,夺取天下。”

听到赵佗的名字时,赵封脑海中瞬间勾勒出未来的蓝图。

毕竟,镇守岭南这份差事太过诱人,无比契合未来坐山观虎斗的策略。

至于将来是否有机会谋得这份差事。

既然赵佗就在自己麾下,他又怎能抢得过自己?

简直荒谬!

“诸位将军所言极是。”赵封缓缓说道。

听闻此言,

殿中众人几乎都以热切的眼神注视著赵封。

然而,赵封的话语却忽然转折:“所有人都以为降卒难以重组,只会拖累军队,甚至可能反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今日所获的韩国降卒与以往任何一国的降卒都不一样。”

“过去的降卒都有故国可依,他们心中有所牵挂,自然无法全心全意为我们大秦效命。”

“但现在情况变了。”

“韩国已灭,其地并入我大秦颍川郡,数百万韩人皆已成为我大秦臣民。”

“这些降卒的家属如今也是秦人。”

“倘若他们胆敢临阵变节,倘若他们胆敢生事,难道他们不怕我大秦律尸体牵连他们的家人吗?”

“诸位将军。”

“此次重组关系到我大秦未来的兵力,我大秦志在统一九州,实现一统。”

“虽然我大秦强大,但还需借助他国的力量来增强自身,才能越打越强。”

“重组降卒为军是一种新的尝试,我在此承诺,若真的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由我赵封一人承担后果,绝不会牵连各位。”

“但如果降卒重组后具备战斗力,诸位将军必须全力配合,这将是大家共?的功绩。”

赵封大声对殿中所有人说道。

听到赵封的话后,殿中的众将开始沉思起来。

“韩人已成为秦人,降卒的家人也已是秦人。”

“他们已无归属之地。”

“这话确实有道理。”

不少将领也开始思索。

“将军所言极是。”

“末将愿意追随将军。”

章邯立即俯身行礼。

“末将愿意追随。”

赵封的手下们随即附和。

看到这一幕,赵封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再无人能劝阻,况且他的言语也确实打动了许多将领。

“末将愿意追随将军。”

殿中诸将纷纷表态。

“明日启程渭城,诸位将军可以先回去准备一下。”

“至于粮草的事,我已经上报中军司马,会有足够的粮草随军。”赵封对诸将说道。

“末将告退。”

听到这句话后,众将相继离去。

眨眼之间,十几个将领都离开了。

但赵封并未立刻起身,而是依旧坐在原处。

不久之后,一位身穿秦兵服饰的男子出现在赵封面前。

“臣韩喜拜见主上。”

那人跪在地上,对赵封极为恭敬。

此人正是当日赵封于韩王宫救下的太监总管韩喜。

“起来吧。”

赵封微微一笑。

“谢主上。”韩喜毕恭毕敬地答道。

然后他垂着手,站在一旁,丝毫不敢越矩。

对于韩喜来说,赵封是他性命的恩人。

在王宫之中,无论太监、宫女还是嫔妃,一旦遭遇变故,都难逃沦为奴隶的命运。

沦为奴隶后,会被赐给有功之臣,即便杀害奴隶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韩喜已年近四十,体能远不及常人,若真被押解为奴,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主上。”

“这段时间我按照您的指示在新郑寻找人才,已招揽了不少人。”

“我向您详细汇报。”韩喜恭敬地说。

“让他们都到齐了再一起说。”赵封缓缓开口,语气沉稳。

“遵命。”韩喜点头,随即安静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

刚刚离开的章邯和魏全等五人再次返回。

进门之后,他们立即关上了殿门,在外面还安排了心腹锐士守护,以防外人接近。

“参见主上。”

五人进来后,立刻激动地向赵封行礼。

“坐下吧。”

赵封笑了笑。

“谢主上。”

五人迅速站起,没有落座,而是站在赵封面前。

“说吧。”

“招募进展如何?”赵封看着韩喜问道。

“是。”

韩喜恭敬回应。

接着说道:“这次我暗中招募,找到不少过去在民间的老手。

我秘密搜婖了三百名大约十岁左右的男女孩童,还有从前韩王宫被遣散的禁卫精锐,共五十八人,此外还搜罗到铁匠二十六人、酿酒师十八人、木匠十三人。”

听到这些数字,赵封满意地点了点头,“韩喜,你做得很好。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