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6章 仍是陈留王(1 / 1)

接受禅让的消息被有意的不胫而走,天下臣民皆是一片欢呼雀跃。

连四方蛮夷都遣使前来祝贺,西域几十个小国更是联合送上了大礼,以表示对刘璋的尊敬。

当真是一副四海臣服,威仪八方的架势!

作为禅让者,刘协对此更是感慨颇多。

这就是汉王的威势吗,一举一动都能牵挂着整个天下。

连不通文化的蛮夷,都表现出了绝对的敬畏。

这个举动,也让刘协对禅让帝位进一步释怀。

而且,还有让他欣喜的东西。

刘璋亲自许诺了刘协在禅让后将得到陈留王爵位的封赏。

不仅如此,还被许诺在封地内,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当然,没有行政权力和军权,但食邑却是按照一个郡的标准。

也就是说,整个陈留郡的人,都会供养刘协一人!

荣华富贵,可以说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至于在封地位可以享受天子车驾等等,刘璋并没有许诺。

这不是朝代更替,仅仅是皇帝更替,这种情况下让刘协仍保留皇帝用度,无异于谋反行为。

也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刘璋将出行服侍降到了王爵,并耐心解释了一句。

刘协对此并无意义。

实际上,除了自称以外,王爵和天子相差已经不是很大了。

连权利都没有,强行穿一身皇帝的衣服,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个封赏,已经让刘协十分满足了。

在推恩令的影响下,刘协死后,他的后代子孙必须降爵。

王爵将降低为公爵,侯爵。

对此刘协没有任何意见。

首先目前他都没有孩子,另外就算有也无所谓了。

将自己顾好就可以了,顾不了许多。

所有条件,几乎都达到了刘协的心理预期。

为此,刘协愿意极力配合,任何为刘璋造势的行为都竭尽全力。

解决好了刘协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麾下各军了。

天下一统后,庞大的兵员就成了负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继续供应数额在大几十万的兵马。

刘璋与官员们商议后,便做出了决定。

各州内单独设置一营兵马,归朝廷管辖,另外有异族的州郡,额外设置一营三千人。

置中郎君,领偏将军,作为震慑的存在。

十三个州,总计消化约留到七万人,留下的皆是颇为强壮的精兵悍将。

这些兵马都是从常备军中挑选,就近籍贯安置。

每隔三年,士兵进行轮换,各军主将也会随机调任,这些都是朝廷直接下达命令。

如此,可以进行刺史部与军部的互相制衡。

严格的兵马限制,也不至于掀起风浪。

为了震慑全国,刘璋精兵减员的同时,宣布撤销之前的精兵,进行重建组建。

精兵,自然就是东军,北军,禁卫军,中军。

四方兵员征战许多,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

刘璋并没有下令补充,而是趁机重新组建。

取东军精锐两万五千,以及禁卫军精锐两万五千,合五万人,成卫军。

取北军精锐两万五千人,中军精锐两万五千人,合五万人,成禁军。

新的禁卫军,将成为职业军人,戍卫关中,拱卫长安,成为大汉新的直属作战部队。

由于是精兵之精兵组成,一经宣布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这支兵马在,天下谁人敢造反?

卫军攻城略地,谁人可及?

禁军策马奔袭,谁人可挡?

这两支兵马,就是大汉的柱石!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原本四军精简成两军,还裁撤了如此多的兵马,许多职位就没有了。

上至军中上将,下至普通校尉,该如何安顿?

对此,刘璋也有计较。

诸如黄忠等将,年龄实在太大了。

天下安定,让他们安享晚年是必须。

封赏爵位,以闲置安顿,就是最为正常的流程了。

诸如太史慈等将,这些早就该入土,却因刘璋到来而延寿的武将。

终于在天下安定后迎来了各种问题。

身体上的不适,接连出现。

轻者可以忍受,重者几乎无法再接受军旅生涯。

刘璋再召集众将交谈的时候,不少武将自己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趁着天下安定,许多人不想再继续军旅生涯了。

对此,刘璋挽留过后,便顺坡下驴的答应下来。

愿意继续任职的,则在朝中安顿职位,在长安布置房产。

不愿意的,想要归降的,自然得到就近爵位封赏,衣锦还乡。

总之,对于军方的安排,没有闹出太大的矛盾。

最终,禁卫军的两大统帅,由黄忠和典韦担任,副统帅由徐晃和张辽担任。

其余麾下各偏将,中郎将等等,继续择优以及根据主将推荐录用。

禁卫军是负责征伐的存在,平时驻扎在长安两侧校场。

因此,攻城的安危,就需要重新选用。

最佳的人员,自然由高顺莫属。

将所有士兵尽皆由高顺挑选,基于之前陷阵营的成员,组成新的陷阵营,合计五千人。

这五千人,专司宫城安危一事。

负责内城的所有安危。

太史慈,由于身体问题,主动卸任。

不过太史慈老母已逝,家眷已尽数安置在了长安,刘璋便许诺闲置封赏,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