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萧晨和老骆驼在沙漠里整整穿行了三天,才终于到达了阿喀罗泊戈壁的边缘,在这三天里,萧晨除了和老骆驼一起欣赏了那如浪潮一般的滚滚沙丘以外,就是从老骆驼那里学到了许许多多的,沙漠生存法则.
据老骆驼说,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的,就是让后人能够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占据先机.
沙漠生存法则第一条:千万不要再沙漠里试图寻找捷径.
在沙漠里几乎没有捷径可以走,而且非但没有捷径可走,相反的,有些时候还得绕很大一圈的远路.
根据老骆驼的话,在沙漠里,一定要走那些向风的坡脊,因为那里被风沙常年累月的吹袭,早已变得坚硬无比,如此才可以供人们行走,而那些背风的低洼之地,由于缺少了风沙的吹袭,所以常常布满了流沙陷阱,一旦深陷进去,就再无出头之日.
根据老骆驼回忆,曾经有一位机智青年,他仗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种浮沙鞋,据说穿上以后就可以再流沙地上行走,并且还亲身去了流沙地做实验.
其实,人类的这种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可惜,如果要是太自负的话,那就成了愚蠢了.
这位青年就是这样的人,他穿着浮沙鞋挑战沙漠流沙地,刚开始的时候,浮沙鞋确实厉害,他几乎是如履平地一般,可是到了中间,流沙地里风云突变,四周的沙地仿佛突然活过来了一般,无数的黄沙仿佛惊涛怒浪一般疯狂的涌动,漫天的沙尘浩浩荡荡,铺天盖地,而青年脚下的沙地也因此变得更加松软.
他拼命的想往沙脊上跑,可惜,那却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最终,他为自己的过分自负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永远的沉睡在了漫漫的黄沙之下.
而且,根据老骆驼的探查,在这沙
脊之上,出了因为常年累月的风沙吹袭导致地面坚硬以外,在沙砾之下,往往存在着厚实的土壤或者岩石,这些,可都比那些会移动的沙子要安全可靠的多.
所以,在沙漠之中行走,就一定要寻找这些绵延不绝的沙脊当路,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往往目测只有一两里的路程,却往往要走上两三个时辰才能到达.
不过,为了自己的小命,还是多花些时间吧,于是,在画家的笔下,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美丽画卷,在火红的夕阳的映照之下,一队穿越沙漠的商旅们,各自牵着自己的骆驼,艰难的在沙丘脊上跋涉着.
沙漠生存法则第二条:永远不要靠近植物和水源过夜
人们常说,在美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的,是致命的危险,在沙漠里也不例外,绿意盎然的沙漠绿洲,和枝繁叶茂的低矮灌木以及胡杨树下,这些地方,看上去都是极为理想的宿营地点,可在理想的背后,却常常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人们都知道,沙漠哩是极其干燥的,然而在这水资源稀缺的干旱世界里,却仍旧生活着一些坚强的生命,不过只要是生命,它们就必定离不开水源,于是,当你决定在水源附近过夜的同时,你就要做好和一堆虫蚁蝎蛇当邻居的思想准备.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当你们挖开一颗树的时候,在树的根部,是不是常常会有一堆各色各样的小虫子在阳光的照射中四下逃窜?
这就是奇妙的地下生物世界,胡杨树等一些沙漠植物可以给那些小虫子带来食物和水分,而那些小虫子,则会为植物提供丰厚的养料,甚至于保护.
要知道,这些常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的小家伙们,可都是有剧毒的,别看他们个头小,毒性可大着呢!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种叫做阿喀罗泊蚰蜒的昆虫
,形似蟋蟀,大约只有人指甲盖的大小,但是人只要被它咬上一口,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不出十二个时辰,一个活生生的人便会七窍流血而死.
(小徐并没有夸大其词,就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也生活着这样的小家伙,塔里木盆地中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大家都知道吧?在那里就生活着一种塔里木蜱,它身上带有一种致命的病毒,会引发塔里木出血热,让受害者高烧不止,在一天之内,如果没有任何救护措施的话,必死无疑!)
按照老骆驼的说法,最理想的宿营地点一般是选一处比较牢靠的沙丘,然后在它的背风处挖个洞,就在那里面过夜,那样既能躲避沙漠夜晚的寒冷,又能不被夜晚偶然刮起的风沙给掩埋地下.
也许是一辈子都是在沙漠里行走的关系,老骆驼对沙漠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总是说,沙漠其实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当然,老骆驼的原话可不是这样,要它说肯定是一只刀子嘴豆腐心的母骆驼才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别看在沙漠里,白天的温度能轻松烧开一壶水,而夜晚的温度,又冷得可以结成冰,但是一旦你在沙地里,挖出一个半米深的坑,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那里的温度永远都是二十度上下,这也是为什么在沙漠里,大部分旅行者都选择挖沙坑过夜的原因.
其实这个方法还是在遥远的亘古,一位风流浪子偶然发现的,而且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更是粗俗不堪,就是:只要你勇敢的进入沙漠姑娘的体内,她那温暖而湿润的洞窟,就会紧紧的包裹着你.
当然,这样的方法对于骆驼这种沙漠生物除外,随便找个绳子拴住不跑就可以了,因为那些家伙的个头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又耐寒耐暑,所以就显得完全没有必要了,不过,这可不是虐待动物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