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留学生眼中的国庆节(1 / 1)

第十二章 留学生眼中的国庆节

“亲爱的,咱们先吃午餐吧,走在繁华的五马商业街,吉姆对马丽丝说。

“吃中餐吧!”马丽丝望着他。

前面是家酒楼,大红招牌上用镀金行书写着“东海渔村”四个字。因为是国庆节,会做生意的商家们在门前吊起“欢度国庆。”“万民同乐”的大灯柱笼给九·一一事件后的第一个国庆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门前的扩音器里不断放出流行的唱片。

“哦,亲爱的,中国人真会做生意!”马丽丝望着具节庆气氛的酒楼说。

“今天是中国人欢庆的日子,跟美国的独立日一样伟大!”吉姆望着大红灯笼。

“二位,今天国庆大酬宾,欢迎光临!”迎宾小姐穿着红色唐装,礼貌地对走到门外的吉姆和马丽丝说。

看着身穿唐装的迎宾小姐,二人不禁眼前一亮,马丽丝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说:“天使,中国的自由女神!”

“小姐,你喜欢这衣服吗?”迎宾小姐风马丽丝不停打量她,微笑着问。

“喜欢!”

“有空去服装城买一件嘛!”

走进酒店,二人不禁惊讶,服务员一律白色西装打黑领带,穿梭于各餐桌之间。

“先生,二位这边请!”一位男侍者彬彬有礼地招呼。

“清间,二位吃什么菜?”侍者捧着菜单见二人面有难色,侍者介绍说:“我们这里有海滨的各种海鲜,也有山上的野味!”

他们茫然地听着,毫无准备进来,不知什么合乎谓口。

“如果二们不习惯中餐,就吃西餐吧,我们设有西餐厅!”

“给我来盘野鸡肉!”马丽丝像鼓足了劲。

“我要海里的,就来碗大龙虾和几只青蟹。”吉姆曾听说海滨龙虾和青蟹是一绝,便毫不犹豫地说。

不一会香喷喷的菜送来,盘里的鸡肉摆成“国泰民安,”龙虾则放摆成“心”形。

“先生,你们喝什么酒?”侍者问。

“法国红葡萄!”谈到喝酒,俩人皆喜欢来自法兰西的红葡萄,几乎同时向服务员说。

“请问这‘国泰民安’表示什么意思?”马丽迟迟不肯动筷,问一旁的侍者。

“今天是国庆节,‘国泰民安’像征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那这个‘心’形呢?”吉姆指着盘里的龙虾。

“合家团圆,万众一心!”

“哦,我终于(懂)啦!你是说这些菜全都表示庆祝国庆的喜庆内容?”一兴奋,吉姆又犯念错字的毛病。

“你倒是个中国通嘛!”服务生边点头边夸奖他。二人这才举杯动筷,吃起新鲜的海滨式中餐来。

吃过午饭,他们租了一辆敞蓬赛车,在流行与时尚的大潮下,盛行欧美的“私人租车社”也悄悄登陆海滨。这对那些渴望驾车旅游又不想买车的白领一族,租一辆车开出去浪漫几天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那高额的消费也让许多人望而止步。

“哇,我的宝贝儿,这车真不赖!”吉姆一踩油门,赛车欢快地在靠江的公路上行驶。

马丽丝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我爱你,海滨!”

吉姆用他的特有感觉,审视着这座江滨城市,思绪随着车轮的速度飞奔。

纽约繁华,被称为万都之都。但他又不免有些忧虑,过份的嘈杂和喧嚣,无形的金钱令人喷饭望使她失去应有的亲切。九·一一事件后这座城市的媒体又常抛出恐怖消息,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也让许多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尤如惊弓之鸟。

巴黎有浪漫之都的美称,但他从未亲身体验。伦敦到是熟悉,却又有些……

眼前中国这座正在倔起的海滨城市,论繁华比不上纽约,说古朴不及伦敦和巴黎。她不属于西方,更难定位于西方文化的谱系。看着那些错落有序别墅区和正在修建的摩天高楼,仿佛觉得她是一位刚刚走出深闺,迎着春风的少女。吉姆空然有了灵感:“她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

马丽丝坐在后座上,想着自己的国民,在恐怖袭击刚刚过后的不久的十月,他们能如此放心地超出家门旅游或者逛街吗?恐怕他们伟大的独立日,也会因为恐怖阴影的笼罩而充满戒备。

她想起父母,经历了九·一一事件的恐吓,现在又面临战争的压力,日子一定是很难熬的。自己在中国过着平平安安的日子,父母却在忍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她恨那些破坏美好生活的极端分子,希望他们遭到罪有应得的惩罚。但她不希望发动扩张性的战争,她热爱和平,更爱自己的祖国。

“亲爱的,这饮料真棒,我估计不会让你没胃口。”吉姆递给马丽丝一瓶海滨凉茶,打断她的沉思。

“我想是的,至少我得调整自己的欣赏水平!”马丽丝喝了一口冰凉的茶水,不禁打个冷颤。

“哦,亲爱的,听说今年中国SH要在十一月举行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会议,是不是真的?”马丽丝问。

“我想中国的媒体不至于炒出这么大的假新闻吧,大陆经济发展迅速,作为第一大城市的SH当然有能力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会议。”

“听说我们国家的元首也来参加这们的会议,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你说的不错,西方多与东方特别是中国合作是有利的!”吉姆换了一下挡低着头,车速一下提高到一百一十公里。

“亲爱的,别开那么快,恐怖得很!”马丽担心地说。

“呵呵,别忘了我是赛车大王,飑车可是我的专利。”吉姆有些得意。

“疯子,在美国你会被罚款的。”

“这里不是美国!”

“对不起,先生。请出示你的驾照和行驶证!”一辆拉着警报的警车挡在他们前面,从里边下来一位女交警,敬了一个礼后严肃的地对他说。

吉姆没料到这么快就抓住。他吃惊而又不安地把证件递给了对方。

“我们这里是不允许违章的,您刚才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驾驶。这次给您个警告,同里提醒您,开车时多看看路标!”交警看过证件后还给吉姆说。

“我的上帝呀,中国警方真利害!”吉姆舒口气在心里说。

中午,他们来到“中国鞋都”博物馆。

中国拥有数千年有悠久的制鞋史。而“鞋文化”已成为海滨这座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后蓬勃兴起的制业已成为海滨的支柱产业之一。有不少人了研究海滨的鞋而来。

博物馆的展览厅修建在鞋都工业区靠江的那座小山上。白色的贝壳形建筑别具一格,山上游人如织,大厅里更是人满为患。

“这个挻有意思,”马丽丝债券一只唐代的绣花鞋爱不释手。

“现代人是无法做得如此精致的,原汁原味的中国鞋。”吉姆指着玻璃柜内造型别致的明代宫庭女鞋。

“下次我一定要买双康奈!这可是正宗的中国名牌,海滨味特浓!”浏览到中国的十大名牌展位,马丽丝指着一双红色的康奈牌尖头女鞋说。

“马丽丝,你是正宗的中国迷了,我敢肯定你的海滨情愫比我多!”吉姆笑着对她道。

“但是我不会忘记美国。”马丽丝补充。

“热爱自己的国家可不是你的专利。”吉姆拧了一下她的鼻子。

“我们得再待会儿,这里的江风比喝十杯冰饮料更具有魔力!”吉姆倚着展厅旁的栏杆,让风吹着自己的脸。

“现在给你机会吻我,你会放弃吹凉风吗?马丽丝深情地望着他。

“哦,亲爱的,现在接吻很浪漫,放弃这样的环境,是大大的遗憾!”吉姆注视着她说。

嘴嘴唇刚刚接触,吉姆不这安似的移开说:“可惜没有钢琴伴奏!”

“懂得珍惜比浪漫更重要!”马丽丝幽幽地望着吉姆说。

“这些格言让我们把自己当成上帝。”

原来他心中的上帝,是以格言为标准的。

郊外,他们正准备回家的时候车却抛锚了。

“见鬼的车,偏在这个时候抛锚!”吉姆望着深陷在路旁泥泞中的轮胎,嘴里骂着。

“马丽丝,你这个懒鬼,给我捡块石片堵住后轮,这家伙迟早会向下倒滑的。”吉姆扯着嗓子。

“快点,车轮向下滑坡了!”马丽丝吃力地抬着一块石头走过来,车却开始倒滑了,她拼命地跑着,想赶车后滑的车前轮前去赛石块。

“别追了,别追了,真是倒霉透顶!”吉姆一边叫她停下来一边骂。

“亲爱的,你可别吓我!”马丽丝见车滑到离路十几米远的草地上,却不见了吉姆,关键起来。

“我在这儿!”吉姆安然无恙地躺在一旁的草地上,原来汽车车滑的快,自己先跳下了车。

“你没事吧?”马丽丝惊魂未定。

“我可是赛车大王,弃车逃命我最行。”

“吓死我了,傻瓜,还有心思开玩笑!”马丽丝转忧为喜,一半关心,一半责怪。

“糟糕,怎么把他弄上去呢?”吉姆悉眉苦脸。

“咱们用手推试试看!”马丽丝鼓励着。

“哈哈,宝贝儿,今天不是愚人节,别不动脑筋固直地认为铁的重量比空气轻。你在这看着车,别到处乱跑,我到路上叫车来拖!”吉姆说罢大步流星地往公路上走去。

不一会,一辆巴士车驶过来。

“帮帮忙吧,伙计,我们的车抛锚了。”吉姆指着下面的车说。

司机显然是个热心肠的人,伸出头看了一眼下面的车,向车上乘客道:“大家去帮这位老外一把。”

巴士车上呼啦啦下来十几个人,七手八脚把车推到了公路上后回到巴士上。

“太谢谢你们了,各位帮了我们大忙。”吉姆没想到这些过路的陌生人这么意气。

“不用客气了,出门在外,大家都有困难的时候。”司机说完,向他们挥挥手把车开走了,二人目送着公交车在眼前消失。

“这些中国人真乐于助人。”马丽丝说。

“要在伦敦,没有五十英磅是叫不来拖车的!”

“看来今后开车你得学学刚才那位师傅,慎重而又小心。比你火炮似的脾气好得多!”马丽丝埋怨。

“不单是驾驶,还有其它方面,就连他们的恋爱也是一门学问。中国人是讲究从一而终,生死相随的!”吉姆发动汽车。

“那可不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格言,你没看见如今许多中国人都羡慕西方呢?”就连海滨人也在学咱们!”马丽丝得意地道。

“看来,文化交流是一个相互欣赏,彼此交融的过程。中国有中国的优势,西方有西方的特长。”吉姆说。

或许,他说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