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其他科学家都不是重生的,在巡航导弹方面都是摸索着过河,内心自觉不自觉地都喜欢使用现有成熟的技术,这即使现实的需要,也是严谨的体现。
从飞机惯性导航系统脱胎出来的导弹惯性导航技术已经成熟,在导弹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的使用上,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现在激光陀螺在导航系统中已经开始运用,其精度比以前的惯性导航系统提高了几个档次,加上电视导航技术,让巡航导弹和其他导弹有了一个异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们很自然地对郭拙诚提出的将全球定位系统用在导弹上产生了排斥心理。
他们之所以对全球定位系统不感冒,并不是因为他们排斥新科技、新技术,更不是因为他们固步自封,而是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论证的:
他们反对的第一理由是全球定位系统实在太昂贵。表面看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只要在巡航导弹里面装一个信号接收芯片和相关的附加电路就行。与昂贵的导弹相比,这点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与惯性导航系统和电视导航系统相比也具有无比的成本优势。
可是,信号接收芯片接收的信号是天上卫星发射出来的,为了确保定位准确和运行可靠,即使是区域性的定位系统,天上也必须保证有三到四颗定位卫星组网运行。
一颗卫星成本就是几亿美元,三到四颗卫星就需要十到二十亿美元。而且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射新卫星以补充那些寿命到期的卫星。
如果为了让由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的巡航导弹在全球销售、在世界各地的热点地区使用,就必须建立全球性的定位网,这样一来其资金耗费肯定更大。为了实现无缝连接,天上就需要二十到三十颗卫星进行组网,资金至少是三到四百亿美元!
即使按生产一万枚巡航导弹成功销售出去,摊到每一枚巡航导弹的导航成本就是三四百万美元!可巡航导弹的售价最高也不会超过六十万美元,这该亏损多少啊?每销售一枚就亏损三百多万美元!
有人也许会说中国的巡航导弹用不着销售,只用于中国军队对外打仗就行了。只要能确保中国的对外战争胜利,几百亿美元的代价不算什么。可是,中国又不是美国和苏联那样追求全球利益,不会在全球肆意发动战争,如果发射全球定位卫星的目的就是等待打仗,那根本就是巨大的浪费,卫星的寿命到期了也不一定能等到一场战争的爆发。
这实在怪不得科学家们这么算账,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对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领域考虑得很狭窄。他们知道全球定位系统除了用在导弹导航外,还知道可以用于电力网授时、卫星监测、全球金融授时、地震检测等方面,但他们更知道这些都无法产生巨额利润,很难收回巨额投资。
他们没有考虑全球定位系统在飞机导航、车辆导航、船舶导航、通信设备授时等等领域的巨大应用。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没有现实基础,即使他们想到了也会忽略。
因为中国现在没有几膄需要昂贵定位的大型船舶,海洋里穿梭的大部分是外国的轮船,人家很难高价购买中国的导航系统;中国现在的马路上没有几辆需要定位的汽车,他们就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今后的汽车会多得如蝗虫,数以千万计;至于天空中的飞机,不说大部分是外国的,就算中国自己制造也完全可以用惯性导航系统。
而前世对授时系统依赖性很强的通信网络,现在还没有必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的授时功能,因为现在连程控交换机都不成熟呢。
计算机网络也还只是实验室的产品,谈不上非得从全球定位系统得到精准授时才行,否则网络很可能因世界各地时间的差异而瘫痪。前世对授时要求严格的移动通信网络更是无从谈起,现在连移动手机都没有人听说过。
没有这些各个领域的应用来分摊卫星的成本,仅仅由巡航导弹来分摊,显然是太昂贵了,贵得超过了想象。
不说中国的科学家,现在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对全球定位系统的重大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包括正在研究这个系统的美国人和苏联人。能够知道这个系统是一个巨大黄金坑的,也许只有郭拙诚一人而已,这个可是上万亿美元的市场,附带市场则无法统计,太大了。
中国科学家们反对采用全球定位系统用到巡航导弹中的第二个理由就是中国在铷原子钟技术方面暂时无法取得数量级的质量跃迁。即使现在全球最先进的美国,授时系统的精度也差强人意。授时不准,巡航导弹里的计算机由此计算出来的坐标信息就会存在巨大误差。
大家都知道电信号是以光速传遍的,每秒三十万公里。信号仅仅误差一毫秒,计算机计算出导弹到卫星的距离与实际距离就相差三百公里,由此折算出来的巡航导弹坐标与实际位置相差数百公里,根本没有应用意义;信号误差一微秒,离实际位置可能相差三百米,除非原子弹,否则也没有用处;只有信号误差控制在数纳秒内,离实际位置就只相差几米,这个才是导弹可以接受的结果。
也就是说,铷原子钟必须达到纳秒级,用在巡航导弹上的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才有实际意义。
因为这些原因,大家对用全球定位卫星来帮助巡航导弹导航不是那么热心。只不过是因为钱学森的人格魅力和大家对他以前的学识水平很佩服而没有公开反对。
不过,他们对于在高地上建设信号发射台很支持,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或否定卫星导航的可行性。
钱学森带着一行人在洛熙的陪同下在现场进行了仔细检查,然后驱车回了招待所,等待越南境内的特工或侦察兵传来那个学校是否戒备森严的消息。
不得不说无论是前世还是这一世,中国军队在越南的情报力量还是很不错的。这不,他们回到招待所不久,就有消息传来:那个学校戒备森严!任何人不许靠近。
除了这个郭拙诚他们需要的信息,让郭拙诚他们欣喜的是情报人员还通过逼问曾经在学校工作的人,问清了里面只是简单修建了一栋三层楼高水泥房子,前段时间被军队征用。情报人员还提供了这栋房子的相关坐标。
情报之所以来的这么快这么详细,一方面是因为情报工作出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郭拙诚给他们的任务简单,不需要潜入进去了解具体情况,只需要在外围观察就行。
想想前世连越军偷袭发起进攻的时间都能搞定,这种简单的情报自然更不在话下。
得到了这个信息,巡航导弹的打击目标终于全部确定下来,那就是越军驻扎在学校的指挥所、玉龙涧的弹药库、一个通信站、一个炮兵阵地。
经过专家和军官的讨论,十六枚巡航导弹的分配如下:越军指挥所三枚、通信站三枚、玉龙涧的弹药库四枚、炮兵阵地四枚。剩下两枚做机动,视发射进程再决定。比如出现明显射偏或中途不得不自毁的导弹时,在进行补射。
一个越军指挥所分配三枚巡航导弹显然有点多,毕竟那里只有一栋楼,但大家都认为应该,因为这个目标是最重要的,一旦真的打掉了对方的高级军官指挥部人员,对越军的军心有很大的震动作用,能大大削弱越军的战斗力。
等到情报收到,而打击目标又确认了,有人就提议马上发射,免得夜长梦多,万一越军的指挥所移走了那就可惜了。
但这个建议被钱学森和郭拙诚两人同时拒绝:钱老拒绝是因为他认为晚上发射影响士兵的安全,也不利导弹在国内飞行时的航迹观察。
郭拙诚则是因为如果晚上发射的话,也许从发射到爆炸结束越军都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拦截,甚至根本都没有发现,根本无法检测巡航导弹在飞行和落地过程中越军是如何阻拦的。如果没有人阻拦,就算不上真正的实战。
有了他们两人的意见,其他也就不再有异议,都同意将发射时间定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半。
第二天上午,专家和军官们吃了早饭后精神抖擞地乘车前往发射阵地。
当他们到达的时候,洛熙早已经指挥好部下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只等专家们过来灌注导弹巡航路径的参数。
专家们也早已经根据地形地势确定了相关参数,随着钱学森总指挥的一声令下,相关专家立即奔赴自己的战位,开始输入相关参数。
此时,发电机早已经启动,电源输送到各设备上,一盏盏彩色的灯光在闪烁。
每个导弹架旁都有两个显示屏,上面显示着相关数据和状态。当专家在屏幕前坐下后,在他们身边都站着两名技术人员进行参数校对,以防止输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