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城元亨客栈,一个小伙计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疲惫的躺在**。看着胸口的伤痕,却迟迟不能入眠。手上拿着一角不知从何处得来的碎玉和黑黑的袋子,冥思苦想。
无论他如何搜肠刮肚,也想不起来。只是在恍惚中,有当日激战的影子,却让他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在他记忆里确认无误的事,只有从掌柜口中得到的聊聊数语,他叫王二,是掌柜的从深山中救出来的,现在是元亨客栈的伙计,仅此而已。
他自嘲地摇了摇头,不再想了。纵然想起了又怎么样?现在的他不过是个混吃等死的伙计。侧着身子躺在硬邦邦的床板上,头枕着弯曲的胳膊,白天的市井流言渐渐闯入了他的脑海。
城里的锦衣卫百户秦大人高升,调到太华卫当了千户,乐得屁颠屁颠的给十八房小姨太各个准备了礼物却惟独忘了自家夫人,被夫人罚跪了搓衣板……
兖州所里的锦衣卫吃东西坏了肚子,跑肚拉稀死了100多号,管伙食的百户叫张吃,据说后台硬,只是调来咱太华城就没事了。以后可不敢在这胡乱吃东西了……
江湖四大派离开了,太华山的宝气也没了,想来是让四派人取走了,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这客栈真富足,一个小厮也带个储物袋……
想着想着,眼皮越来越沉,抱着被称作储物袋的黑的袋子一头睡了过去
日东升,太华苏醒,王二也随着整个太华城被程掌柜一盆凉水冲醒。在掌柜的骂骂咧咧的声音中,王二诧异地换了身干爽衣服,走向门口迎客,心中还暗暗纳闷为什么往日温和的程掌柜忽然变成这样。
到了门口,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向车水马龙的阊阖街,今日异常热闹。一面面开道旗,引领着一辆辆饰这素云青头带的青幔马车,在大街中穿行。不早点出来迎客,客人不都被别家抢光了?
热闹的街市竟然有序,全然不似往日一般混乱。就连往日肆无忌惮,纵马疾驰的纨绔子弟,也都小心翼翼的。
虽然六品到九品的马车都是这样的礼制,但在这太华州府里敢摆这么大排场的,岂是芝麻小官?平日
里的纨绔子弟可以欺凌平民,又哪敢招惹这些权臣。
街边回避车轿的人群后,一面八卦小旗缓缓随着车轿移动。执旗的小童身前,一个颇有仙风道骨的白髯老者缓缓而行。只见他左手捋胡须,右手掐指,双眉紧皱,似在掐算什么。
旗面上没有写俗套的“铁口神算”“小神仙”“赛诸葛”之类的名号,只在八卦图上写了三个不大不小,飘逸出尘的字.前两个字之中特意空出一个字的距离,让人不由得在心中这样加上了标点:道,可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此人却敢反其意而用之,自然有非凡之处。
“奇怪,奇怪。”老人边走边掐算,眼睛不时向街上的车夫眉心瞟去,心中暗忖,“这些人眉间黑气涌动,即便不修道的人都能看到面庞上似蒙了一曾尘土。却为何任凭我如何掐算都,都不得其分毫?”
“师父,我们......”
“常名,不要多嘴!”
“可是,师父,这些人哪是赴宴?分明是送死去啊!”
周围的人听到这句话,纷纷驻足看着这个不知所谓的少年,然后哂笑着走开。笑话,去林知州家赴宴,哪有送死的道理?知州还能害了朝廷命官不成?
“哼!”老者似有些生气,“天命不可违,看那些人眉心已黑如墨染,你敢去救?说不定反到惹得一身霉气。”
“可是...”
“没有可是!你道为师如‘常道门’一般视凡人如蝼蚁?能救,我能不救?前因后果连为师也推断不出,多半与朝政时局有关。若牵涉其中,其中因果岂是我‘可道门’能承受的?”
老者虽这样说着,却不知从何处掏出一套桌椅外带文房四宝,静静的坐在了街边。
“罢了,罢了!谁叫我‘可道门’从来不信无为?且看有没有有缘人吧。唔…只救一人,恩,一人。”
小童诺诺称是,脸上却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那笑容落到街边桃树上一条小青蛇眼中,自此数十年没敢冬眠。
恰巧,这道目光也落在了王二的眼中。在客栈中当了几个
月小二,自然学会了趋吉避凶。不看别的,单冲这道目光,这个算命摊,他也是万万不会去的,只是不时好奇地向这边张望。
马子展是华山府知府马从政的嫡亲长曾孙。如今正在这太华州城担任判官。
从七品官职,在这个知州也只有从五品的太华州也算位高权重了。而眼见路上的车轿多数在品秩上竟都比自己的高,郁闷的他只得闪在一旁让路,这一让就是半个时辰。不由暗自嘀咕道:“林知府果然像传说中一样好面子。不过请个新同僚,哪用得着这么大排场!”
闲极无聊的他正在左右张望,忽然眼前一亮!
一个打扮得类似神棍的老头趁人不备,举重若轻的从那搭在肩膀上的、破的不能再破的褡裢里顺手掏出一桌一椅。看着身边的小童,更是一阵惊异!
儒修者无不以炼气为要,对四大派系的修者气息都十分**。在儒修面前想要隐藏自己的实力极其困难。一般情况下,要隐藏住自己的气息,让对方无法判断自己的强弱,至少要比对方高出两阶;要让对方感觉不出自己是修者,最起码要比对方高出一个大境界。
马子展是世家子弟,祖上马从政曾师从当今儒家孟派第一人宋濂学士,并得到他的赞扬,并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送东阳马生序》,算起来也是当今朝中巨擘方孝孺的师弟。
凭借着宋学士的传承,他终于在去年,他二十岁的时候,突破了而立之境,从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再无困惑。儒家称此境界为“不惑”,位列七品。据说除了泛阴郡王等几个不世出的奇才之外,自己是修炼同辈中修炼最快的几人了。
眼前的一老一少,自己并未在意。可仔细一查探,这名看起来不超过十岁的小童竟然隐隐的再冲击六品境界!而且那老人看起来像是他师父!能教出这么变态的少年,可见老人修为至少不比自家那位曾祖差吧……
王二见有人向那个算命摊走去,也忘记了迎客,眼光好奇地再次瞟来。
“见过这位老先生,小子马子展,不知是否有缘请老先生为我指点迷津?”
那老人和小童同时眼前一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