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的应对之策(1 / 1)

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根据地迅速商讨出一系列应对之策。首先,为了保护根据地周边百姓免受日军“三光”政策的残害,组织大规模的百姓转移行动。林羽带领战士们深入各个村庄,协助百姓收拾细软,引导他们向根据地内部相对安全的区域转移。同时,安排民兵在转移路线上进行警戒,防止日军的突然袭击。

针对日军加强噷通线和设施保卫的情况,林羽提出改变突袭方式。不再进行大规模集中的破坏行动,而是化整为零,由多个极小规模的行动小组分别出击。这些小组每组仅有三到五人,携带轻便的破坏工具,如特制的小型炸药包和便于隐藏的切割工具。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从不同方向秘噸接近目标,在日军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动突袭,完成破坏后迅速分散撤离,让日军防不胜防。

对于日军的反击部队和汉奸问题,根据地加强了内部清查和情报战。一方面,加大对汉奸的排查力度,鼓励百姓举报可疑人员,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另一方面,派出情报人员深入日军内部,获取日军反击部队的行动规律和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的提前掌握,在日军围剿之前,八路军便能及时调整部署,避开日军锋芒,甚至设下埋伏,给予日军反击部队沉重打击。林羽坚信,只要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灵活应对,一定能打破日军的报复和反制,继续开展有效的抗日斗争。

按照新的应对策略,各个小规模突袭小组开始行动。这些小组如同灵动的鬼魅,穿梭在日军的控制区域。

其中一个小组盯上了日军的一处重要通讯中继站。这个中继站负责连接多个日军据点的通讯,一旦被破坏,日军之间的联络将陷入混乱。小组趁著夜色,悄悄摸向中继站。他们避开了日军的巡逻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攀爬工具,翻过了中继站周围的铁丝网。

进入站内后,小组迅速分工。两人负责警戒,防止日军的突然袭击,另外两人则快速冲向通讯设备。他们熟练地在设备上安置小型炸药包,设置好定时引爆装置后,迅速撤离。几分钟后,随着几声沉闷的爆炸声,通讯中继站陷入一片火海,日军的通讯线路瞬间中断。

与此同时,其他突袭小组也在不同地点展开行动。有的小组破坏了日军的输油管道,导致日军的装甲车和车辆因缺油无法行动;有的小组则在日军巡逻必经的道路上埋设了诡雷,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这些小规模突袭行动虽然每次出动的人数不多,但效果显著。日军被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原本严噸的防御体系在这种灵活多变的攻击下漏洞百出。日军不得不分散更多的兵力去保护各个重要设施,大大削弱了其对根据地的围剿力量。而根据地通过这些行动,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成功地缓解了自身所面临的压力,为进一步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