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乾隆维护,三年之约(1 / 1)

萧云及笄之后,提亲的人踏破了钮钴禄家的门楣,络绎不绝。

这些人当初嘲讽他们,可如今,舔著脸来向她提亲,真是令人作呕。

正堂中,又有人来了。

“哎呦,国公爷,福晋,我跟你们讲哦,这次来提亲的虽不是什么贵族人家,可人家也是大户啊,京城中可有十几间铺子,每年往国库缴税就缴纳不少啊!”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她钮祜禄氏的女儿,怎能嫁给一个商人呢?

外面的人可不这样想,在外人眼里,钮祜禄氏云萧早已没了名声,听说是暗卫。

暗卫是什么?听说都是些大男人,一个女子和大男人混在一起,名声能有什么好,能嫁出去就算烧高香了。

“放肆!我家的女儿是上过战场,保家卫国的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是陛下亲封雁北军主帅!是我们满族的和硕格格,你算什么东西!”

讷亲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板起脸的样子是真的唬人!

媒婆是见过世面的,更何况主家给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英国公啊,您也要为格格的名声着想啊,您想想格格曾经是暗卫,在那种地方,格格的名声也不好,如今有人愿意,你也得为格格着想吧!”

媒婆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毕竟她有她的任务,看着讷亲慢慢变黑的脸色,沉默不言。

“来人!”

“在!”

“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妇人打出府去!”

英国公护卫不顾那媒人的反抗,正要拉出府去,就听到了一道声音。

“如此肆意诋毁云格格之言语,不必拉出问罪,直接处死即可。至于那家商户,查清后诛其九族。”

“臣讷亲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媒婆怎么也没想到天子会来,忙喊饶命。

“陛下恕罪!民妇只是拿了东家的钱,听命于东家!求陛下恕罪!”

乾隆坐于正位之上,摆了摆手示意将那妇人放开。

“你且说说,是谁让你这么做的?”

那妇人战战兢兢地看了眼讷亲和萧云,又叩头道,“回陛下,是……是吏部尚书张之安,他和京城吴家给了民妇银钱,教了民妇如何说,来向国公爷家的云格格提亲。”

张之安,那可是太后的人,这件事太后也知情吗?是太后的主意吗?

乾隆眼神微眯:“好大的胆子,竟敢算计朕的云儿。”

讷亲知道自己姐姐的野心,却没想到自己的姐姐能够狠毒到连云儿都不放过,连钮钴禄家的名声都不顾及了。

“陛下息怒,张之安怕是还不知云儿如今是雁北军主帅,就连云儿自己都不知晓,张之安是太后的人,此举实在是下作。”

讷亲气愤极了,自己的姐姐竟然不顾云儿清誉。

乾隆冷哼一声,脸色阴沉得吓人:“朕自是知晓其中缘由!若非看在此人尚有些许功劳的份儿上,朕岂会容忍他如此张狂跋扈、目无君上?哼!这等大逆不道之徒,若不从重惩处,何以正国法、明纲纪?

至于此事如何处置,朕心中已有定夺。张之安此人绝不能姑息养奸,其党羽亦要严惩不贷!所有涉事之人,凡成年男子皆斩首示众;而那些尚未满十四岁的,则流放到苦寒之地肯木错,让他们承受边疆之苦,以作惩戒。至于女子……”乾隆眼神冷漠地扫了一眼那个媒婆,“没入官籍,充作奴役,永生永世不得入京半步!至于这个民妇枭首示众,那吴家诛九族。”

乾隆处理好之后得知萧云去了城外寺庙烧香,便不打算停留。

萧云在寺庙中虔诚祈祷,希望神明能保佑她和她的亲人,还有她的爱人。

乾隆回宫之后,没人通报径直去了寿康宫。

他已经不想再忍了,太后是必须要处理的,既如此,后宫也不需要一个太后了。

乾隆来到寿康宫,直截了当地告诉太后,他已经知道了张之安算计萧云的事情,并表示不会再容忍这种行为。

“老佛爷啊老佛爷,您是朕的额娘,是大清的太后,您拉拢官员,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您不能为了您的一己私利而不顾云儿的清誉,朕与云儿并没有什么,就算有,也是朕的一厢情愿!

是朕心悦她,也是朕卑劣无耻,更是朕让她家破人亡,您不该伤害朕的女人!

你让朕成了一个不忠不孝,陷儿子于不义,明赫是朕的哥哥,也是您的侄子。生前最放不下的是云儿,如今你如此作贱他的女儿,九泉之下,明赫又怎么能安心?”

太后听了乾隆的话,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皇帝,你这是在责怪哀家吗?张之安的所作所为,哀家并不知情。”

“哼,不知情?”乾隆冷笑道,“老佛爷,您以为朕还会相信您的话吗?张之安是您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您会不知道?”

太后心虚地低下了头,她知道此事已经无法隐瞒。

“皇帝,哀家也是为了你好。萧云是暗卫出身,虽说是钮祜禄氏的格格,但不是亲生的,身份低微,不配成为皇妃。”

“老佛爷,您这是在?涉朕的私事。”乾隆愤怒地说道,“朕的心中只有萧云,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您当真不知道吗?若是云南木府还存在,云儿的曾祖母便是云南木府土司,如今的箫剑,也是云南木府的土司。您还会说云儿身份低吗?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真心瞧上云儿,老佛爷,您不该当太后,您应该去戏曲班子唱戏才对!

太后,如今国家动荡,战争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为了国泰民安,您主动请缨前往五台山,终身不得回京。”

novel九一。com

乾隆说完便转身离开了寿康宫,留下太后在原地气得发抖。

太后意识到,乾隆已经不再是那个任凭她摆布的孩子,这么多年以来,他越来越独断专行,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心。

而萧云,若不是当初她的决定,也不会如此,一个女子而已,竟然在乾隆的心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

太后无奈,只能接受乾隆的决定。她深知自己在宫中的势力已大不如前,若再与皇帝对抗,恐怕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不久后,太后便启?前往五台山,远离了宫廷的纷争。

回到家的萧云听了祖父的话才知道,原来今日还发生了如此之事,还是陛下及时到场解了围,萧云心中一阵感动。

第二日,萧云入宫觐见乾隆,谢过他的解围之恩,

萧云的目光如同炽热的火焰,紧紧地盯着乾隆。乾隆感受到了这股异样的目光,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自在的涟漪。他试图以微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但那笑容却显得有些僵硬。

乾隆的眼神闪烁著,似乎在躲避萧云的直视。他微微侧过头,咳嗽了一声,试图打破这尴尬的氛围。

然而,萧云的目光却如同吸盘一般,仍然牢牢地锁定在他身上。

乾隆的笑容变得更加勉强,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摆弄着衣襟,仿佛在寻找一种安全感。他的心跳加快,额头上甚至冒出了细微的汗珠。

尽管他身为皇帝,拥有着无上的权力和威严,但在这一刻,他却感到自己像是猎物,无所适从。

在萧云的凝视下,然而,他的心中也涌起了一丝好奇,想知道萧云究竟在想些什么。

于是,他强压住内心的不安,迎上了萧云的目光,试图从对方的眼神中解读出他的真正意图。

乾隆忍不住,率先开了口:“云儿,你看我做什么?”

乾隆的神情变换她当然看得清楚,只是觉得好笑。

“陛下,您又为我解了围,每次我受到伤害的时候,都是您来帮我,就像天神下凡一样。”

乾隆与萧云相谈甚欢,笑声不断。他们坐在一起,仿佛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过了好一会儿,话题才转到了太后被囚禁五台山一事。

乾隆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回忆著过去的事情。萧云静静地倾听着,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之情。

乾隆缓缓说道:“太后利用张之安毁了你的名声,朕让她去五台山礼佛,无诏不得回宫,名为祈福,实则囚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愧疚。

提亲一事,萧云已经听祖父说过了,却不知道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竟然是疼爱她的太后。萧云轻声问道:“这真是风水轮流转,陛下,您让太后去五台山,应该不光是为了我吧。”

乾隆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因为你,也不全然因为你,太后结党营私,一直是朕的心病,你是最大的原由,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朕要肃清朝堂,太后必须离开。

太后曾犯下罪过难辞其咎。以祈福为名将她囚禁五台山,也不会落人话柄,让皇室颜面无存。”

萧云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宫廷中的事情复杂多变,往往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内情。

乾隆接着说:“我时常思索,如何能在不损皇室颜面的情况下,给太后一个合适的结局。”他的目光中闪烁著坚定和决心。

萧云思考片刻,说道:“陛下仁德,太后礼佛,既保存了皇室颜面,也肃清朝堂。可谓是一举两得。”

乾隆笑出了声,他与萧云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传递著一种默契和信任,也传递着他对萧云的爱意,爱意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知他者,萧云也。

“云儿,朕想问你,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萧云愣了一瞬:“陛下,给你我三年的时光,好吗?这三年一过,无论结果如何,云儿都会给你一个结果。”

乾隆心中不满,可他还是不愿意让萧云伤心,便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发誓,若是三年后萧云还是不肯觊觎她答案,她便将萧云强进宫中去。

此事落定,英国公府门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再无人敢轻易登门提亲。而晴儿与景煜的姻缘也已定,只待景煜孝期结束,二人便可喜结连理。

晴儿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未来的生活,她时常想象著与景煜婚后的幸福时光,心中充满了甜蜜。而景煜则在孝期内专心守孝,尽孝子之责。

时光匆匆,三年孝期终于结束。景煜与晴儿的婚礼如期举行,府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二人在众人的祝福中,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始了新的人生旅?。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京城中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流传不衰。

至于萧云,太后前往五台山没多久,就被乾隆提携为雁北军主帅,天枢阁阁主。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天枢阁阁主与天子的身份始终紧密相连,然而,萧云却成为了这一传统的异类。她是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阁主与天子身份分离的人。

这三年来,萧云跟着萧剑去了大理,去了西洋,去了无数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想起她的心上人。

萧云也有秘密没有同乾隆讲,她想是时候让乾隆明白她的心意了。

乾隆的万寿节即将到来,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之中。每一处宫殿楼阁都被精心装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宫女太监们忙碌地穿梭于宫廷之间,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然而,在这热闹非凡的景象背后,有一个人心中却是既忐忑不安又满怀期待,她就是萧云。

萧云一直默默地爱慕著乾隆皇帝,她与乾隆的三年之约快要到了,她曾经在西洋的时候,看见女子向男子示爱。可她由于身份和地位的悬殊,她始终无法将这份情感表达出来。

在她的心目中,西洋女子热情而奔放,喜欢便是喜欢,厌恶便是厌恶,同为女子,她为何要畏畏缩缩,不肯踏出这一步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萧云不再纠结,在乾隆万寿节这一日回到了京城。

萧云亲手绘制了一幅画像,画中的乾隆栩栩如生。她将这幅画装裱精美,准备在万寿节的晚宴上送给乾隆。

除此之外,她在西洋之时,看到有人踢蹴鞠,这在大清是明?禁止的,她想可以给乾隆一个难忘的生辰。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