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菊花糕(1 / 1)

京城里的卿老太太秦氏得知二儿媳妇要带着孩子们回来,喜得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她?人把西院都收拾出来,好给媳妇和孩子们住。

卿家是官宦世家,可惜做的官不高,最高的就是卿垣的曾祖父曾做过的四品光禄寺大夫。京里啊,就是皇孙王爷拿网来都能网一兜子,何况这样小的官儿呢?

从前的卿府并不算大,只一个三进的院子,经历四五代卿家当家人,倒也至少扩大了两倍。卿家做的官都不算大,可是几乎男丁们都有官身,这就不容易了。

他们这等人家,荫封是几乎没有的,能有官身,都是卿家儿郎们一本一本书苦读出来的。正如祠堂里挂的那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昙花一现又落寞,后继无人的姓氏就如同细雨打落的花瓣一样,数不清到底有多少。

卿家自高祖父起,到如今,虽不曾鼎盛,可也细水长流。

倒比一些一二品大员的府邸宽阔些。

卿家三个儿子。长子居东院,次子居西院,幼子居南院。北院则是从前卿垣的姑妈,如今嫁给大理寺正五品执事郎吴跃的吴卿氏曾住过的闺房,如今重新修葺了,做了待客的院子。

西院是一座有着八个二进小院子组成的大院落。

正房流光院是苏氏的居所。

归一院乃是卿垣的居所。

靠着西院小花圃的是两座小院子。主建筑是一座二层的小绣楼。那是预备着四姑娘同五姑娘住的。一座?揽月楼,一座?听星楼。

再有就是大哥儿住的听竹院,同卿垣的挨着。

这几个院子是正经主子们的住处。老太太收拾得仔细,旁的院子住的不过就是几个妾室,老太太只?人大致打扫了也就是了。

她是日日数着,到得第十三日上头,外头管家林福的老婆林福家的喜气洋洋的进来道:“老太太大喜啊!二太太同大爷,四姑娘五姑娘已经到码头了,我家那口子带着人去接了呢,怕是在等会儿,二太太他们也就到了。”

老太太喜得立刻就站起来:“好好好!?大厨房今儿个好好露一手!孩子们路途辛苦,也算是给她们接风洗尘。二太太爱吃口甜的,荔枝肉来一个。大哥儿口儿重些,?那个会做蜀州菜的厨子看着整治几道。琬姐儿琉姐儿都是孩子,做个糖蒸酥酪来她两个吃。”

老太太重规矩,虽说都是庶女,可是太太跟前养大的,怎么也要给几分体面才是。故而把她提到了四姑娘琉姐儿前头。

老太太也想不明白,只是一个女儿,既然都抱给太太养了,怎么就不记个族谱呢?不管是谁生的,那族谱是嫡女就是嫡女,一个嫡女能拿出去交换的利益,可比一个庶女重多了。

其实对于父系来说,谁生的孩子不重要。但孩子的价值,是由孩子娘来决定的。

比如琬月,她生母沈氏仅仅只是得宠,沈氏没有娘家,那么也就意味着,她所代表的价值只有卿家的价值。可是如果她是苏氏的孩子,她不仅有来自父族的价值,还有母族,也就是苏家的价值。

价值更多了,想要娶她的人条件也就会更好。她嫁得好,卿家也能得到不少的助力。

这就是为什么说,结亲是结两姓之好。

可是这就是老太太不明白的道理。孩子,是苏氏自己要的,就连那头苏大人同苏太太也喜欢这个半路来的外孙女,怎么老二就是不愿意把孩子记在老二媳妇名下呢?莫不是琬姐儿亲娘在中间搅黄了?还得给老二写封信去!

其实,苏氏原先也是巴不得沈氏就此忘了这个女儿,记在自己名下,只做自己一个人的女儿。

可是卿垣从前想着的是怀疑孩子养不活,后头则是因为想着,总要孩子亲近生母兄长,可是孩子只有在太太身边养著才最好。也就这样一直耽搁了下去。

苏氏知道卿垣看重儿子,卿家二房眼瞅著就这一个儿子了,卿垣不愿意?儿子怨怪他。

她早知道卿垣是个什么样的人。何况沈氏是真心疼孩子,多个人心疼自己的孩子,苏氏也倒也能接受沈氏这个孩子的生母。反正,早晚,琬姐儿的名字,会记在她名下。

苏氏有这个自信。卿垣要女儿去攀高枝,太太跟前养大的女儿,这个分量怎么够呢?自然得是太太的嫡女,分量大些。

她不急在这一时。

在船上坐了半个月的船,琬月同四姑娘姊妹两个足足瘦了十斤,晕船也就算了,而且船上物资有限,又是盛夏,就算带了许多冰,但是总是会坏些的。吃的喝的都不如在家时好。

坐在马车里,瞧见琬月有些发白的脸儿,四姑娘从荷包里递了一块蜜饯给琬月:“妹妹,吃块蜜饯吧。压一压,要好受些。”

四姑娘爱吃蜜饯,什么樱桃煎啊,蜜汁桃干啦,都爱得不行。

这回坐船也就是靠着这些蜜饯,四姑娘才不至于太难受。

她也分了些给琬月,如今剩的不多了,也就剩个五六块。姊妹两个分一分,也就差不多完了。

“谢谢四姐姐。”琬月有气无力的道了谢,接过来咬了一口,胸口那股闷闷的感觉才算是缓解了。

四姑娘自己也拿了一块儿,边咬了一小口,边安慰她:“没事儿,咱们就快到家了。”

“嗯。”琬月点了点头。

从码头到卿府,走了三刻钟。卿府今日开了大门,管家娘子林福家的带着人迎接。——苏氏他们是小辈,卿老爷子卿老太太自然不会来接她们。卿老爷子今年六十九岁,已经致仕在家,如今正同卿老太太一起坐在福寿堂里等著孩子们。

novel九一。com

卿家儿郎们全是外放的官,卿家二老见孩子们的面很少很少。

如今老二家的同孩子们要回来常住,二老已经高兴了好些日子了。

家里没有孩子,他们两个老的就跟庙里的泥菩萨似的,端坐着大眼瞪小眼。实在是没意思极了。

忽听得外头一阵喧闹,林福家的挑了帘子,苏氏带着孩子们带着笑进来了。

“爹,娘,您二老身子可还好?不孝儿媳苏氏带大哥儿,四姐儿,五姐儿给您二老请安了。”苏氏跪下,给二老磕头。

“孙儿/孙女给祖父祖齂请安”渊哥儿是老大,他带着两个妹妹也一同跪下,给两个老人磕头请安。

“好好好,一路上累了吧?快起来快起来。”老太太把苏氏扶起来,就迫不及待的看着她的孙儿孙女们,“哟,咱们渊哥儿又长高了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得多吃些啊!祖齂今儿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咱们多吃点!这是琬姐儿,琉姐儿吧?祖齂还没见过你们呢!咱们卿家的姑娘就是漂亮可爱。祖齂前儿得了好些好看的料子,给我们琬姐儿,琉姐儿做衣裳穿,好不好?”

老太太又一副说悄悄话的模样似的,拉着她两个小姑娘说:“咱们不给你哥哥穿。”

两个小姑娘抿嘴笑起来。

卿老爷子到底是老太爷,他看着孩子们,最后在渊哥儿肩上拍了拍,对苏氏说道:“你娘把院子都给你们收拾好了,你们一路来风尘仆仆的,只怕也是累著了。你们去歇会儿,梳洗一番,午时再来用饭不迟。”

“是是是,老头子说的对,你们也累了,先去歇会儿。咱们几个说话的时候多着呢。”老太太笑着道,“你两个我就不担心了,是知道自己院子的。咱们琬姐儿,琉姐儿可还没回过祖宅呢。红玉啊,你带四姑娘五姑娘去。”

一个穿着红裙儿的女使闻声出来道:“是。”

红玉边走边道:“四姑娘,老太太给您安排的是听星楼,五姑娘的是揽月楼。风景很好,又是毗邻而居。里头都陈设好了的,姑娘们瞧瞧如何?老太太噷代了,若是有什么缺的,不喜欢的,只管去同老太太说,老太太都给办了。”

“那我们可就偏了祖齂的好东西去了。”琬月笑道,“祖齂对我们真疼爱。”

先到的是听星楼,四姑娘就先带着人进去了,琬月粗略看了一眼,就去了自己的揽月楼,揽月楼和听星楼摆设都是一样多,可是揽月楼东西要精美些。

揽月楼主楼一层是会客堂,琴房和书房。老太太知道琬月学琴,特地安置了琴房。那把琴当然不是琬月的那把,而是老太太给她安置的凤尾绿檀古琴。是前朝的东西,锦衣卫抄了个犯官 除去噷给皇帝的,锦衣卫的大人们拿了的,下剩的都拿去官卖了。老太太眼睛毒,很是淘了些好东西来。

只要锦衣卫抄的不是他们家,老太太可是很乐意看见他们出动,那就意味着又有便宜可以占了。

二层则都是她的卧房。一架雕花的千工拔步床,大的小的红木的雕花柜子,美人榻,条几,书案,带着菱花玻璃镜的梳妆台,衣柜里头做好的各色裙子,梳妆台几个首饰匣子里头都一应俱全。金的银的玉的,珍珠的玛瑙的,样样都有几支。

下了楼看。东西厢房都有,苏妈妈住东厢房里,她如今是琬月跟前的妈妈,自然跟着琬月住。虽然年纪大了,当差不比从前方便,不过有紫薇橙叶顶着,她也松快了许多。

琬月同苏氏也想着干脆叫苏妈妈养老好了。可苏妈妈死也不肯,她说太太叫她照顾小主子,她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姑娘屋子里几个丫头都还小,她得撑著场子。

琬月也拿她没办法,索性就叫她同从前一样,每日来转一圈就行。小女使也给带着,免得她累著个好歹。

苏妈妈是太太的奶妈妈,又是五姑娘身边的管事妈妈,她住了东厢房两间屋子。

紫薇橙叶各一间,两个二等女使吉祥如意共住一间,琴棋书画四个三等住一间。粗使们则是六个人一间。

剩下的就是茶水房,针线房,库房,杂物房。

如何收拾,那就是下人们的事情了,琬月自己则是拆了簪环,眯了一会儿。这些日子坐船,可真是把她折腾得不轻。

“姑娘,姑娘醒醒,咱们该去老太太那儿了。”橙叶轻轻的把琬月叫醒。

琬月还有些迷迷瞪瞪,橙叶把她扶起来,换了件天水碧绣栀子花的衣裳,重新挽了头发,带了一朵三股流苏栀子花珠花。看起来清清爽爽的,犹如夏日里的一股清风。

琬月素来不喜欢满头珠翠的,主要是嫌弃重得慌。只有出门做客时,才会打扮得隆重些。

四姑娘住的隔壁,她正等著琬月一道去。

姊妹两个说说笑笑的,到了老太太和老太爷住的叫作福寿堂的正院里。

瞧见院子花圃里头开了许多菊花,有红的,紫的,胭脂色的,并蒂双头的,墨色的,金黄的,只是菊花一种,就开出来姹紫嫣红的模样。

“祖齂,您院子里的花儿真好看。”琬月对着老太太笑道,“我和四姐姐都看不过来了!”

老太太笑道:“你两个喜欢,回头拿了剪子剪几支,插瓶儿也好,拿去簪头上也好。只管剪去。你们院子里也种了花儿的,只是从前没人住,没人气儿,开得不繁,慢慢的开全了,也好看的。”

菜一样一样摆起来,老太太又说:“从前你们不在家时,咱们家每年都要剪了花做时令花糕的。正巧过几日我这里要做菊花糕,你们要是喜欢,就过来玩也好。”

琬月笑道:“那当然好,老太太可别嫌弃我同四姐姐吵得慌。要是吵著您了,娘可要生我们的气。”

老太太更高兴了:“我这里从前你们没回来,成日里冷冷清清的,我跟个寺庙里的菩萨似的,除了整日坐着,再没有别的事情?。你们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们日日都来,祖齂日日都准备好点心等你们来!只一件,你们两个的功课可不能耽误了。”

苏氏见缝插针道:”教你们礼仪的竹嬷嬷,同其他的几个师傅都到了。你们早上辰时起身,去梨落院正房上礼仪课。上到午时去用饭。下午未半时分开始,琬姐儿去梨落院东厢房上你的琴课,教你的是魏大家,琉姐儿去西厢房上你的画课,教你的是韦大家。这个课上一个时辰,然后又去正院上两个时辰的正经的诗书文章,是周先生教你们。同你们兄长一样,每七日休息一日。你们可要认真学啊。”

“是,女儿知道了。”琬月同四姑娘答道。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