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在整个颍川郡都引发了巨大风『潮』的教育改革和吏员选拔制度这样的大动作不同,颍川郡立医院的成立却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请百度搜索
随着颍川郡尤其是阳翟县周边居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阳翟县无论是原住居民还是西城区的新居民,亦或者是以城外码头为心聚居的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都有了更加迫切地需求,其最重要的一项,是对自身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迫切诉求。
不得不说的是,在东汉末年,医生一直是近乎于仙人的神秘人物。在蒙昧的世人眼,医术一直作为一种可以使人摆脱病痛折磨的神法术,这使得医生与祭祀之类的宗教活动联系起来。因此,古时期以侍奉神只为本职工作的巫祝也能给人瞧病,其在部落之地位也是极高的。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性』与巫祝古已有之的崇高地位,直到新国成立后,民间以驱鬼祛邪为业的巫婆神汉们仍然遍布各地。
在国,医术甚至升到哲学高度,将人体内的五脏亦分作五行,使其也有了神秘化的特征。其实说到底,在生物学看来,人类作为一种精密而又极端复杂的生物,其产生本极具神秘『色』彩,若真能够堪破人类出现与生存的秘密,也必将推动人类自身对于宇宙规律的认知。
正是因此,在常人眼医学乃至医生都作为一种神秘而尊贵的特异功能与其施展者而备受尊敬。秦朝所行三公九卿制,九卿之有奉常一职,相传其官名多有更改,到了东汉时期被称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太常管的是祭祀的事儿。因为两汉时期博士亦属太常,故甚至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
此外,为了给皇室与权贵治疗伤病,朝廷还专门设立了太医令,其下专门负责诊病疗疾的属官则称为太医。地方豪门大族之人有了病痛,自可延请懂得医术之人直赴家疗病,而普通老百姓乃至穷人子弟,若是不幸得了疾病,大多数时候靠得便是坊间流传的土方与巫婆神汉了。
当然,有的医生医德高尚,如曾经做过长沙太守,着有《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相传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坐堂行医,并分不取。然而,这毕竟只是少数,况且即便是每日里坐堂,以区区一人之力又能医得了多少病人?
郭斌自京城返回阳翟,所以要绕道景室山相请樊阿下山,为的是在颍川郡成立一个为老百姓看病的医院。华佗医术精湛,医德亦使人敬佩,可毕竟是江湖的前辈高人,又岂能是轻易受人驱策之人?况且华佗曾救过郭斌的『性』命,郭斌对他那是百分之百的敬若神明,又怎忍心打扰他老人家闲云野鹤的潇洒生活?所幸樊阿追随华佗行医多年,颇得其真传之妙,所以此次景室山郭斌便将樊阿请了下来。
华佗一脉医术固然是实打实的国传统医学,却也具有西方医术的某些特点,只外科手术一项,便会在战场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每一次战争都会对医学的进步产生极其强大的推动作用,外科尤其如此。在即将到来的汉末『乱』世,在战争产生的伤员数量可以想见,为了保全手下精兵的生命,也为了手下的士兵们发挥出更强悍的战斗力,郭斌便决定成立专门的公立医院。
这个公立医院,兼具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术研究的能力,平时为老百姓疗伤治病,战争期间则会派出医疗队,成为随军的医生。除此之外,还会对外招收学员,专门教授医学知识;钻研医术,更快速地推动医学以及生物学的发展。
不要小看军医在战争的作用,在一支军队有了军医好像给士兵们穿了第二层盔甲,因为士兵们知道即便自己受伤了也不用担心会像以前一样被扔在伤兵营等死,那一支由面容姣好的妙龄少女组成的护士团会悉心照料自己,主公所准备的军医更是会竭力挽救自己的『性』命。因此,士兵们会奋死作战,自然也会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强大战斗力。
由此可以看出,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并不是那么简单便能建立的。完善而公平的奖惩规则、合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精密而近乎严苛的训练要求、精良坚实而又先进的装备,乃至护理与医疗条件,那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妄图通过严苛的训练便想要练出一支精兵,那却是将战争当做儿戏了。
颍川郡公立医院便坐落在阳翟城东,与颍水的码头是同一个方向的。因为这里地形开阔,可以按照郭斌的要求将医院的规模建得极大。这处医院非但有教学的校舍,有坐诊的门诊部,还有专供病人住院的住院部,虽然与后世的大医院相去甚远,却也颇有了一番后世乡镇医院的架势。
当初郭斌景室山时,向华佗诚恳地道出此番建立颍川郡立医院的初衷后,便获得了他的大力支持,因此方将得意弟子樊阿派了出来。这个医院目前只有樊阿一位主治医生,其他十几个从附近招募而来的乡间的赤脚医生,则暂时跟在樊阿身边当作助手。另外,郭斌还让樊阿在阳翟县学与伏龙山庄学堂挑选了十几个学生,则跟随在樊阿身边学习医术。当然,董杏儿手下的曾过战场的医护队伍,自也被编在了医院,学习护理以及简单的外科手术。若是没有郭斌横空出世,这些身世可怜的弱女子们在『乱』世之求存都极为难,又怎么可能会像如今一般成为军以及医院受万众瞩目,甚至能与未来的“主母”拉关系的“重要人物”呢?
无论是武功还是医学,国人自来便有留一手的习惯,都害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不过华佗虽确是江湖人,胸怀却极是宽广,亦从没有门户之见,否则当初也不会为了给郭斌治病而将珍贵的五禽戏传授给他。因此,对于华佗乃至整个景室山一脉,郭斌都是心怀感激的。
为了时刻提醒众人医院救人为本的理念,在新建的颍川郡公立医院门前便立了一块石碑,面是郭斌亲手所书的二十几个字:“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医院建成之后,顿时便成为阳翟县周边乃至整个颍川郡的医疗保健心。刚刚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普通老百姓虽尚没有前往医院疗病的心思与闲暇,颍川郡各地的豪门富户却都成了医院的常客。这倒不是说颍川的有钱人都身体不好,在这个温饱尚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最高追求的时代,能够吃饱饭并能够有肉吃,那便是极奢侈的生活了,其身体素质自然也会更高。毕竟此时即便是小地主家里,也不可能顿顿有肉吃啊!那种每餐饭食都要有酒有肉的“美好生活”,只是极少数顶级豪门大族的日常罢了。
不过,在郭斌的刻意引导下,颍川全郡不好说,至少阳翟县境内居民们的饮食结构有了极大的改变。随着建筑业和各种工商业在阳翟县的兴起,阳翟县以及附近的长社县内从事工商业的人口飞速增多,各大工厂与酒楼、餐馆等第二、第三产业竟开始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阳翟县与长社县内非农业人口的重正在急速增加,被禁锢在土地的隐户重自然也相应降低。
工商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极大变化,『乳』制品、肉制品等高蛋白食品也走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这使得阳翟县周边的居民身体素质有了极大提升的同时,其患病的几率自然也低了许多。同样的道理,原本锦衣玉食的豪门大户以及遍布乡村的小地主们的身体素质自然更高。
颍川郡公立医院所以吸引了颍川郡的豪门大户前来疗病,靠的却还是樊阿这位景室山华佗亲传弟子的名声。但凡是在一地混得风生水起的家族,谁没有一点儿江湖的关系?景室山华佗医术深湛,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的大名较之其高深莫测的武功更加声名远播,郭斌竟说动其嫡传的弟子樊阿前来阳翟坐堂行医,这些豪门大户们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的,自然赶着前来送钱啊!
另外,前来给郭斌新近搞的这个医院捧场,也是许多豪门大族向郭斌示好的途径之一。然而,当樊阿在众目睽睽之下施展其最擅长的针灸之术,将一位病重老者从死亡线拉回来之后,捧场变成了“『迷』信”。有钱之人最为惜命,许多原本没有什么大病的有钱人,也非得要在郡立医院住两天才能放心离去。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对郭斌行政措施的信任与支持。这一两年,颍川郡的豪门大户们跟着郭斌,都算是大大地捞了一笔,各自的身家固然翻着跟头地往涨,对郭斌行政措施的信赖程度自然也是极高的。颍川郡豪门大户之间已经悄然形成了一个共识:“想要赚大钱,跟着郭使君。”郭斌的影响力,已经在颍川郡悄然生根发芽,颍川各郡百姓对他的支持程度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所谓民心所向,如今的郭斌已经初『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