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记者刁钻采访(1 / 1)

屏幕上播放天狗最后一段补拍的镜头。

李天狗因为被殴打成为植物人躺在病床,一晃就是十五年,而他的孩子当兵退伍后,回来看他。

十五年的时间里,他的孩子继承了他的志向,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病**李天狗双眼禁闭,苍白的脸庞没有变老的痕迹,脸上没有伤疤,嘴角还带有笑容。

柔和的光线从窗户那边射出来,病房中空旷无人,好像没有白墙的隔断,四周都柔和的光,让整个场景显得虚幻而又现实。

李天狗的孩子包裹退伍回来,拎着包裹,头上帽子和当初他进村的时候没有俩样。

微微走到病床旁边,静静看父亲的脸庞,静默的坐着。

不对!

李乘第一眼就察觉到这个片段和刚刚的割裂感,无论是从服装妆容上都和从前的基调不相同。

看上去更像是被重新拍摄的,是为了强行凑一个大团圆结局而故意设计的片段。

李乘皱着眉头,想要从兜里拿烟,但碍于现在的场景忍住了,不停的咬着笔帽。

他好像明白这一幕为何有漏洞,紧锁的眉头舒缓下来,轻叹一声。

联想到相关部门的审核问题,注定了无法让最尖锐的爆发展现出来,这片段应该是后期补拍的。

但戚键还是在这里加了一点小心思,在强行凑出大圆满结局之后,四周虚幻的白光和镜头虚假缥缈的感觉,都在说明这一切的虚假性,或者说是天狗自己的幻想。

坐在天狗旁边的儿子还是由苏子衿扮演,只是妆容更加年轻,看着久居病房成为植物人的父亲。

他坐在病床旁,眼神中露出和父亲刚退伍时一样的笑容,手上轻轻的抚摸着,眼神里却能感受到内心的坚定。

“苏子衿很不错,这片子说不定能得奖。”

“确实是天才啊!刚刚入行几年,竟然能有炉火纯青的演技,少年成名,就不知道能不能一直稳住。”

“别管那么多,至少李天狗这个人物他立住了,不禁将表面的情感流露出,而且在细节上展现出人物的多面性,厉害!”

旁边影评人交头接耳的悄悄话,流到李乘的耳朵中,李乘不经意点点头表示肯定。苏子衿真的把李天狗演活了,跃然纸上的那种,似乎这个人物就在眼前,看的见摸得着。

电影放映结束,白花花的剧组名单和花絮在从上到下越过。

李乘闭上眼睛,静静回味一幕幕的画面,如此高难度多面性的人物被苏子衿从无到有的的一点点建立,相比之前的几部网剧,似乎演技更多了份沉重感,但只能发自肺腑的称赞一声厉害。

苏子衿坐在第一排静静把电影看完,他也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成为这个样子,和预期拍摄时的混乱片面性不同,当多条线索从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时,形成一道时代的缩影。

讽刺各种人不同的神态特征,也为李天狗这个悲剧英雄式的人物增添一笔历史的沧桑感 。

不知不觉最后的一行人名越过屏幕,灰暗的电影场中鸦雀无声,一扭头所有人都死寂坐着没说话,还沉浸在电影带来的压迫感中。

过了几秒稀稀拉拉的涌现出一阵掌声,李乘鼓掌凝视台上的苏子衿,华夏影视能有这样的新星出现,着实让他欣慰。

这还仅仅是二十多岁时的演技,如果假以时日,那必定一飞冲天。

李乘脑子有些混乱但在混乱当中又很清晰,他感觉自己抓到那条脉络,但始终不能领会其中三味。

他已经准备好,下一场还要买天狗的票,二刷或者三刷。

李乘干枯的心似乎因为天狗又泛起了活力,久违的悸动促使他,一定要好好仔细品味这难得的佳肴。

等一点点把这部电影吸收后,在畅快淋漓的洋洋洒洒写出一篇影评,针砭时弊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部小众电影。

……

电影结束后,场上的气氛有些冷淡,除了影评人,多数人都没太看明白其中各种各样的伏笔和解释。

苏子衿也从来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会被剪的如此乱七八糟,支离破碎。

本来完整的官员之间的辛辣讽刺,被硬生生砍下大半,导致支撑剧情的主要线索中断,本来顺理成章的故事情节显的零散不堪,中间很多插叙都让人摸不到头脑。

这样的剧情,内行人还能看出些门道,或许真正热爱文艺片的发烧友也会反复购买观看。

但对于绝大数来说,花钱来看一部看不明白的电影,是绝对不划算甚至会骂街的。

但这绝对不会影响天狗这部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只不过在商业价值上要大打折扣罢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苏子衿在第一排摇摇头没说话。

现场上气氛像是停滞,戚键上台笑呵呵的想要挽回气氛,拿起话筒拍了几下

咚咚的声音响起,将呆滞的观众叫醒。

“接下来是我们的提问环节,记者朋友们还有什么想要提问的吗?”

主创团队都站在台上,静静等待着最后的记者提问。

刚刚观影完的记者瞬间从观影的低迷中走出,情绪高涨。

这个时候才是他们工作的开始,他们知道在现在的大场面中,文艺片能否回本都是疑问,但文艺片的作用也不是为了票房,更多是成为业界的牌坊,是剧组身价的垫脚石,也是对社会深层次原因的一种挖掘。

但这些都不算特别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苏子衿站在台上啊!

苏子衿可是目前当红的大明星,再加上平时深居简出,不太参加活动,想要找到他的专访可是实为不易,如果要能在现场挖出几条劲爆的新闻,那就是一大功劳。

记者纷纷涌起,对准台上的苏子衿发起提问,相对来说站在一旁的戚键人气小的多,只有少数专注于文艺电影或者小众记者伸出话筒。

苏子衿站在台上,记者的长枪短炮层出不穷,纷纷将早就想好的腹稿抛出去,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坑,希望让他说错话。

“你好,我是长江文艺的记者,我想要问你为何要拍摄天狗这部文艺电影呢?毕竟你一直都是以流量明星的身份走入大众视野,这是否意味着你认为文艺电影的层次要高于流量呢?”

抛出这个问题的记者角度不可谓不刁钻,瞬间将流量明星和文艺电影两个娱乐圈的尖锐层次对比。

在娱乐圈,文艺圈鄙视流量明星不懂艺术,流量明星鄙视文艺圈假装清高。

两边一直是水火不容,苏子衿无论偏向哪边都是要得罪人的。